


贵州省黔南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黔南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馆藏文物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由贵州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主要材质属于硅酸盐的是( )
A.AB.BC.CD.D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有错误的是( )
A.的晶胞结构图:
B.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分子中σ键的形成:
C.分子的VSEPR模型:
D.分子中的键电子云轮廓图:
3.下列实验操作、装置和试剂均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4.工业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反应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离子的数目为。
B.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C.当产生(标准状况下)时,转移电子数为
D.中含σ键的数目为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滴加稀:
B.将溶液长时间煮沸时形成水垢:
C.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
D.向含的溶液中通入
6.下列所述化学知识正确且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因果关联的是( )
A.AB.BC.CD.D
7.已知在有机化合物中,基团吸电子能力:;基团推(供)电子能力:。一般来说,体系越缺电子,酸性越强;体系越富电子,碱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反应:比容易
B.碱性:
C.酸性:弱于
D.羟基的酸性:强于
8.前20号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9.Y的某种氢化物遇浓盐酸有白烟生成,基态原子的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基态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最内层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和Z的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X、Z可形成非极性分子D.为只含离子键的离子晶体
9.由有机物M制备某液晶聚芳酯N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B.化合物为
C.最多可与反应
D.M中含有2种官能团,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
A.AB.BC.CD.D
11.热敏材料可用氧钒(Ⅳ)碱式碳酸䯃化学式为为原料制备,氧钒(IV)碱式碳酸铵的制备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在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②氧钒(IV)碱式碳酸铵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钒(Ⅳ)碱式碳酸铵与盐酸和NaOH均能反应
B.步骤一制取时,不宜采用过量的盐酸来促进的转化
C.称为盐酸肼、别名肼二盐酸盐,由和通过氢键形成
D.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12.工厂利用电解法处理含醛类废水,并由邻溴硝基苯制备邻溴苯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B.当生成邻溴苯胺,同时可以处理含有的废水
C.电解过程中极区溶液的酸性减弱
D.工作时,电极和均发生氧化反应
13.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仅存在两个平衡
B.该实验中溶液由粉红色变为红色,是由水解程度增大导致的
C.加热③的溶液,红色会变深
D.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14.锆(Zr)是重要的战略金属,可从其氧化物中提取,如图所示是某种锆的氧化物晶体的晶胞,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p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则q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B.晶胞中O和的配位数分别为4和8
C.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D.该氧化物的密度为
二、实验题
15.硫代硫酸钠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已知:(ⅰ)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以上会逐渐失去结晶水。
(ⅱ)合成反应:;;。
实验步骤:
Ⅰ.制备:装置制备的经过单向阀通入装置中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至溶液约为7时,停止通入气体,得产品混合溶液。
Ⅱ.产品分离提纯:产品混合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粗产品。
Ⅲ.产品纯度测定:取粗产品配制成溶液,用移液管取于锥形瓶中、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浓度为0.0250ml/L的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实验3次,平均消耗碘标准溶液,计算的含量(滴定反应:)。请回答:
(1)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步骤Ⅰ中单向阀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步骤Ⅰ中不宜低于7的原因是__________;装置C中生成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步骤Ⅱ中使用乙醇洗涤晶体的优点有__________。
(4)①步骤Ⅲ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该粗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终点则气泡消失
B.当滴定至溶液突然变蓝时,立即俯视读数
C.实验中用末润洗的移液管移取溶液
三、填空题
16.草酸钴是制作氧化钴和金属钴的原料。一种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碳及有机物)制取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
(1)“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提高焙烧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
(2)“碱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钴浸出”过程中,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原因是_________。
(4)“净化除杂1”过程中,先在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再升温至,加入溶液,调至4.5沉铁,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净化除杂2”过程中,加入以除去原溶液中的(浓度为)和,若控制溶液中,则的去除率准确值为_________。[已知某温度下,]
17.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
(1)已知和的燃烧热分别为。,则________。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体系中压强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3)该反应常在膜反应器中进行,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①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反应器存在膜时具有更高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某温度下,在膜表面上的解离过程存在如下平衡:(*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其正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Pd膜对气体分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B.过程2的
C.加快膜内原子迁移有利于的解离
D.原子在膜表面上结合为的过程为放热反应
③同温同压下,已知等物质的量的和通入无膜反应器和膜反应器发生反应,无膜反应器中的平衡转化率为,相同时间内膜反应器出口和出口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使用膜反应器的平衡转化率提高了________。
(4)也可采用电化学方法实现,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
a为电源的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上的反应为________。
四、推断题
18.化合物是鞘氨醇激酶抑制剂,口服能显著降低肿瘤的生长,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化合物A为________,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化合物是的同分异构体,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有________种。
①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②其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写出发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须用NBS和AIBN,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战国甬钟是合金,不属于硅酸盐,A不选;
B.宋代鹭鸟纹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不属于硅酸盐,B不选;
C.东汉抚琴陶俑是陶瓷,属于硅酸盐,C选;
D.记录水族文化的水书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硅酸盐,D不选;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不能“无隙并置”,不是NaCl的晶胞,NaCl的晶胞结构图为,A项错误;
B.HCl中的共价键是由氢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1s原子轨道和氯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B项正确;
C.中中心O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为×(6-2×1)=2、σ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C项正确;
D.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p-pσ键,其电子云轮廓图为,D项正确;
答案选A。
3.答案:A
解析:A.白磷是易燃物,且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容易自燃,因白磷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可用水液封将白磷隔绝空气,防止其自燃,A符合题意;
B.在催化下产生的将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测定的分解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B不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C不符合题意;
D.将浓盐酸滴入浓硫酸中,浓硫酸放出的热量迅速积聚,可能会导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引起液体飞溅等危险情况,不仅无法安全有效地制取氯气,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能水解,溶液中含离子的数目小于,故A错误;
B.、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故B正确;
C.中Fe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6,部分中O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生成氧气,生成1ml氧气转移10ml电子,当产生(标准状况下)时,转移电子数为,故C错误;
D.中S和O形成σ键,中含σ键的数目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A.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向溶液中滴加稀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NO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与在煮沸时发生双水解生成和,则将溶液长时间煮沸时形成水垢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C错误;
D.因还原性:,先与发生反应:,0.1ml消耗0.05ml,剩余的0.05ml再与0.1ml发生反应:,则向含0.1ml的溶液中通入0.1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煤球生产时添加生石灰,主要吸收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硫气体,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N、P、K为肥效元素,而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则可作肥料,B不符合题意;
C.医护人员用过氧乙酸对环境消毒,主要因为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C不符合题意;
D.运输鱼苗的水中添加适量可与水反应缓慢释放氧气,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且生成的能吸收,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吸电子能力:,因此中C-H比中C-H键更易断裂,与反应:比容易,A正确;
B.甲基为推电子基团,中六元环的电子云密度大,碱性强,B错误;
C.-Cl为吸电子基团,中Cl原子数多,吸电子能力强,导致-COOH更易电离,故酸性:弱于,C正确;
D.氯原子的吸电子能力强于苯环,吸电子能力强,导致-OH中的氢原子更易电离,故酸性:强于,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X为C、Y为N、Z为S,其最高价含氧酸分别为、和,其中为弱酸,A错误;
B.X为C、Y为N,简单氢化物分别为、,因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沸点:,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B错误;
C.X为C、Z为S,X和Z可形成非极性分子:,C正确;
D.X为C、W为Ca,为,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该反应中有小分子生成,为缩聚反应,A正确;
B.对比反应物和产物,化合物为,B正确;
C.中含1ml酚酯基(消耗2mlNaOH)和1ml羧基(消耗1mlNaOH),最多可与反应,C正确;
D.M中含有酯基和羧基2种官能团,分子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铜粉溶解消失,则铜转变为铜离子、铜化合价升高,则被氧化,A正确;
B.甲醇、甲醛均具有较强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将甲醇与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甲醇不可能被氧化成甲醛,B错误;
C.乙醇能挥发、且具有较强还原性,乙醇、乙烯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出现褪色现象,故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说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C错误;
D.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加热下炭和浓硝酸反应也产生二氧化氮,故不能说明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只由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D错误。
答案选A。
11.答案:C
解析:A.中铵根能够和NaOH反应,碳酸根能够和盐酸反应,A正确;
B.在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步骤一制取时,不宜采用过量的盐酸来促进的转化,B正确;
C.称为盐酸肼、别名肼二盐酸盐,由和通过离子键形成,C错误;
D.步骤二中和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生成,同时有二氧化碳生成,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b极CH4参加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电极反应为,A正确;
B.制备邻溴苯胺的反应为,制备1ml邻溴苯胺需要转移6ml电子,电解过程中,d极区发生的反应有:,,可以处理含有的废水,B错误;
C.电解过程中极电极方程式为:,该过程中有水生,浓度减小,酸性减弱,C正确;
D.由分析可知,b为原电池的负极,d与原电池正极相连为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①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碳酸根的第一步、第二步水解平衡等,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两者混合时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导致溶液由粉红色变为红色,但水解程度减小,B错误;
C.加热③的溶液,促进水解,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红色会变深,C正确;
D.两者混合时,因大量存在,浓度较高,导致,与结合生成,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说明可转化为,但不能说明,且与物质本身和温度有关,同温下,,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若p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则q原子的坐标参数为,A正确;
B.根据体心的氧原子可知晶胞中O的配位数分别为4,因此依据化学式可知的配位数为8,B正确;
C.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即,C正确;
D.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4个Zr、个O,则立方氧化锆的化学式为,晶体密度为,D错误;
答案选D。
15.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可防止C装置中气体压强高于A装置时发生倒吸
(2)pH过低时,会转化为和S,使产率降低;
(3)可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减少损耗;便于低温下干燥,防止晶体失水
(4)滴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74.4%;A
解析:(1)由仪器构造可知,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单向阀只能单向通气,则步骤Ⅰ中单向阀的作用是可防止C装置中气体压强高于A装置时发生倒吸;
(2)因酸性环境下,会与反应转化为和S,则步骤Ⅰ中pH不宜低于7,其原因是:pH过低时,会转化为和S,使产率降低;装置C中发生系列合成反应:、;,则装置C中生成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50℃以上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则步骤Ⅱ中使用乙醇洗涤晶体的优点有:可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减少损耗;便于低温下干燥,防止晶体失水;
(4)①碘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淀粉遇碘变蓝色,则步骤Ⅲ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5.00mL待测液中,则该粗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②A.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终点则气泡消失,导致消耗碘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
B.当滴定至溶液突然变蓝时,立即俯视读数,导致消耗碘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用未润洗的移液管移取溶液,则移取的25.00mL待测液被稀释,导致偏小,消耗碘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1)除去碳和有机物;含钴废料粉碎、含钴废料与空气逆流混合、鼓入富氧空气
(2)
(3);能把盐酸氧化为氯气
(4)把氧化为;
(5)99%
解析:(1)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碳及有机物,550℃焙烧除去碳和有机物;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提高焙烧速率的措施有含钴废料粉碎、含钴废料与空气逆流混合、鼓入富氧空气等。
(2)“碱浸”时,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是27号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能把盐酸氧化为氯气,所以“钴浸出”过程中,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
(4)“净化除杂1”过程中,先在加入的作用是把氧化为;再升温至,加入溶液,调至4.5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净化除杂2”过程中,加入以除去原溶液中的(浓度为)和,若控制溶液中,则,则的去除率准确值为。
17.答案:(1)-41.2kJ/ml
(2)B
(3)存在Pd膜时,移走了产物中的部分并吹走,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具有更高的转化率;BD;15%
(4)正极;
解析:(1)表示和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由②−①−③式可得:,则由盖斯定律得:;
(2)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恒容的密闭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不变,则此时CO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则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体系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体系中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①由图可知,反应器存在Pd膜时,可以移走产物中的部分并用吹走,导致产物中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则具有更高转化率的原因是:存在Pd膜时,移走了产物中的部分并吹走,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具有更高的转化率;
②A.由图可知,Pd膜只允许氢气通过,不允许二氧化碳通过,对气体分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A正确;
B.过程2的正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则过程2为放热过程,即,B错误;
C.加快Pd膜内H原子迁移,可使其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的解离,C正确;
D.,为放热过程,则原子在Pd膜表面上结合为的过程为吸热反应,D错误;
故选BD。
③设CO和通入量均为1ml,无Pd膜反应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75%,据此建立三段式:
则此温度下平衡常数,相同时间内Pd膜反应器出口a和出口b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其中只有出口a的处于平衡体系,设出口a中的物质的量x,则生成总的的物质的量9x,平衡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9x、1−9x、9x、x,因相同温度,K不变,则此时,即x=0.1ml,则使用Pd膜反应器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了;
(4)左边电极上CO在酸性环境下被氧化为,则左边电极作阳极,与阳极相连的a为电源的正极,该电极上的反应为:。
18.答案:(1) 3,5-二甲基苯酚;取代反应
(2)酯基、碳溴键
(3)
(4)
(5)6;
(6)
解析:(1)A的结构简式为:,以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为起点对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两个甲基位置分别为3、5,则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化合物A为3,5-二甲基苯酚,由分析可知,G与在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则G→H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碳溴键;
(3)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
(4)D()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和NaBr,则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的分子式为,化合物M是C的同分异构体,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①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②其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M中含有酯基,且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含有酚羟基;③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综合3个条件和分子式可知,M是甲酸苯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丙基()取代后的产物,因苯环上有邻、间、对3种等效氢,丙基()有正丙基和异丙基2种结构,则符合条件的M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1,即有5种等效氢,且每种等效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6∶2∶2∶1∶1,则该结构为苯环上的对位氢原子被异丙基取代的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6)中的酯基先在NaOH溶液中水解,再用稀HCl酸化得到,发生题干C→D反应机理得到,与发生题干G→H反应机理得到;与加成得到,最后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合成路线为:。
A战国甬钟
B宋代鹭鸟纹蜡染
C东汉抚琴陶俑
D记录水族文化的水书
A保存白磷
B测定的分解速率
C含量滴定
D制取少量氯气
选项
社会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在工厂参加煤球生产时添加生石灰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
B
在农村利用厨余垃圾堆肥
厨余垃圾被微生物降解时放热
C
帮助社区医护人员用过氧乙酸对环境消毒
过氧乙酸具有强酸性
D
在长途运输鱼苗的水中添加适量
可与水反应缓慢释放氧气,生成的能吸收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得出结论
A
将适量的铜粉投入溶液并振荡
铜粉溶解消失
被氧化
B
将甲醇与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溶液紫红色变浅
甲醇被氧化成甲醛
C
加热溴乙烷与的乙醇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试管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D
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由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推断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