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化学实验部分(二)
展开(2023高二上·凤城月考) 在实验室中以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含少量FeO、Fe2O3、CO、BaO和SiO2)为原料制备NixOy和CCO3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滤渣I”中含硅和钡元素
B . “氧化”“调pH”时均需要加过量的试剂
C . “沉钴”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2++2HCO=CCO3↓+CO2↑+H2O
D . “沉钴”时,若c(C2+)=0.02ml·L-1 , 为了防止沉钴时生成C(OH)2 , 常温下应控制溶液pH<7.5(已知Ksp[C(OH)2]=2×10-15)
(2)
(2023九上·诸暨月考) 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3)
(2023九上·诸暨月考) 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4)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 探究溶液中与单质s的反应。
资料:不溶于盐酸,和在盐酸中均发生沉淀的转化
实验Ⅰ 将10mL 溶液与0.01g S粉混合,水浴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pH≈1),沉淀除S、洗涤后得到黑色固体b。
(1) 研究黑色固体b的组成
①根据S具有性,推测b中可能含有、Ag、或。
②检验黑色固体b的成分
实验Ⅱ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ⅰ.取少量滤液c,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判断黑色固体b中不含。
ⅱ.用滤液c继续实验证明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 , 可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
a.酸性溶液 b.和的混合溶液 c.溴水
ⅲ.进一步实验证实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根据沉淀e含有Ag、气体含有 , 写出同时生成Ag和的离子方程式:。
(2) 研究无色溶液a的组成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溶液a中可能存在或 , 依据是。
实验Ⅲ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①说明溶液a中不含的实验证据是。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
(3) 在注射器中进行实验Ⅳ,探究溶液与S的反应,所得产物与实验Ⅰ相同。
①向注射器中加入的物质是。
②改用溶液的目的是。
(4) 用溶液与S进行实验Ⅴ,发现二者不反应。综合以上实验,写出溶液中与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简要说明的作用:。
(5)
(2023高三上·大理开学考) 配制pH约为10的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其中NaHCO3和Na2CO3的浓度分别为0.06ml·L-1和0.04ml·L-1。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c(CO)+c(HCO)+c(H2CO3)=0.10ml·L-1
B . 2c(CO)+c(HCO)
D . 向其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时,的值增大
(6)
废弃的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大量C、Ni、Mn、Cu、Al等金属元素,需回收处理。柠檬酸因具有酸性和较好的络合性,可用于浸出金属离子并得到柠檬酸浸出液,下列是某小组研究从柠檬酸浸出液中去除铜的方法。
(1) 方法一:调pH去除铜
资料1:金属离子沉淀的pH
由数据分析,甲同学提出可以控制溶液pH至去除溶液中铜离子。
(2) 设计实验,测得不同pH下铜的沉淀率如表。
由数据分析pH=12时铜的沉淀率为12%,远小于理论分析结果,分析可能原因。
结论:不可以通过调pH去除铜。
(3) 方法二:还原法去除铜
资料2:抗坏血酸(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氧化后为脱氢抗坏血酸(C6H6O6);受热易分解。
向柠檬酸浸出液中加入抗坏血酸能有效的将Cu2+还原成金属Cu。某实验小组研究了相同条件下,pH、反应时间和温度分别对Cu沉淀率的影响。
依据图1和图2,判断沉淀铜选择最佳pH为,理由是。
(4)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时间内Cu的沉淀率先逐渐增加,在80℃时达到最高点,后略有下降。分析原因。
(5) 由上述实验可知:抗坏血酸还原铜离子可能存在的路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结论:可以通过还原法去除铜。
(7)
(2022高二上·沂水期中) 在电池中有重要应用。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粗二氧化锰颗粒的过程如下:
(1) 浸出
①用硫酸和可溶解软锰矿,请补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②浸出时可用代替硫酸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用浸出可减少酸的使用
c.该法可同时处理烟气中的 , 减少大气污染
(2) 净化、分离
①软锰矿浸出液中的、可通过加碱转化为沉淀去除,分离出清液的方法是。
②为减少碱用量,可以通过稀释浸出液除去 ,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理:。
(3) 热解
在一定空气流速下,相同时间内热解产物中不同价态的占比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如图。热解过程中涉及如下化学反应:
i.
ii.
iii.
①为了增大产物中的占比,可以采用的措施是(答出两条)。
②温度升高,产物中的占比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8)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SO2的性质。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①中铜丝上下移动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B . 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
C . ③中石蕊溶液变红说明SO2溶于水显酸性
D . ④为浸有H2SO4的棉团,用于吸收尾气
(9)
(2023九上·杭州月考)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NaAlO2→Al(OH)3→Al2O3的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 . 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
C . NaAlO2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AlO+CO2+2H2O=Al(OH)3↓+HCO
D . 电解熔融Al2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Al3++3e-=Al
(10)
(2022·青浦模拟) 用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现象:试管①中液面上方有白雾,底部有灰白色固体。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 浸溶液的棉团用于吸收多余的
B . 加热、将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能提高的生成速率
C . ②中用石蕊溶液验证水溶液的酸性,③中用品红溶液验证的生成
D . 冷却后,将①中物质倒入盛有水的另一支试管,以确认的生成
(11)
(2021高一上·怀仁期末) 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 生成等质量H2时,①和②反应消耗n (HCl)=n (NaOH)
B . 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 . 反应③和④消耗等量的Al时,生成的n (Cu)︰n (Fe)=3︰2
D .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 3OH-=Al(OH)3↓
(12)
(2018高一上·九台期中) “靑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以此获取靑蒿素用到的分离方法是( )
A . 过滤
B . 蒸馏
C . 蒸发
D . 分液
(13)
(2019高一上·大同期末)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 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
B .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C . 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
D . 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
(14)
(2021·舟山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016高三上·西城期末) 富铁铝土矿(主要含有Al2O3、Fe2O3、FeO和SiO2)可制备新型净水剂液体聚合硫酸铝铁[AlaFeb(OH)m(SO4)n].研究发现,当a=b时净水效果最好.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产物略):
(1) Al2O3与H2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测得滤液中 >1.加入FeSO4•7H2O和H2O2的作用是(结合化学用语说明).
(3) 将溶液A电解得到液体聚合硫酸铝铁.装置如图所示(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电极为惰性电极)
①阴极室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电解过程阳极室溶液pH的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简述在反应室中生成液体聚合硫酸铝铁的原理.
(16)
(2016高三上·丰台期末) 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混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为NaOH溶液,y为盐酸
B . a→b发生的反应为:AlO2﹣+H++H2O═Al(OH)3↓
C . b→c→Al的反应条件分别为:加热、电解
D . a、b、c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
(17)
(2020高一上·乌兰察布期中)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8)
(2018高三下·山东开学考)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肯定有SO2和NO或NO2中的至少一种
B . 肯定只有NO
C . 可能有Cl2和O2
D . 肯定没有Cl2、O2和NO2
(19)
(2015高二下·舒城期中) 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A . 溴苯中的溴(KI溶液)
B . 溴乙烷中的乙醇(NaOH溶液)
C . 苯中的甲苯(溴水)
D .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
(20)
(2016高二下·盐城期中) 下列实验所用的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
A . 用品红试剂检验SO2
B . 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
C .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D .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
去除CO2中少量HCl
制取氯气
分离酒精和水
收集NO2
A
B
C
D
选项
A
B
C
D
实验
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均有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AgSCN)
结论
正反应放热
白色沉淀一定
是BaSO3
待测液中含有Cl-和SO
Ag+与Fe2+不反应
Al(OH)3
Cu(OH)2
Ni(OH)2
C(OH)2
Mn(OH)2
开始沉淀pH
3.53
4.91
6.88
7.40
8.14
完全沉淀pH
4.89
6.67
8.87
9.39
10.14
pH
5
8
10
12
铜的沉淀率
2.3
7.2
9.8
12
选项
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Mg、Al的金属性
将去除氧化膜的镁条、铝片分别放入沸水中
B.
鉴别MgCl2和 AlCl3溶液
将过量稀氨水分别滴入MgCl2和 AlCl3溶液中
C.
证明苯环对羟基活性的影响
分别向苯和苯酚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
D.
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将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稀H2SO4与同浓度的H2C2O4溶液混合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 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l3碱性依次增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二): 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二),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醋酸溶液中,,24 L苯含C-H键的数目为0,5~5,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三): 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化学大刷题之常考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kJ·ml-1,1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