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共计30分)
1. “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黑龙江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黑龙江的人们怀揣着满满的热情,欢迎各地游客的到来!下列相关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 伊春蓝莓富含维生素
B. 防洪纪念塔钢筋混凝土底座属于合成材料
C. 齐齐哈尔烤五花肉富含蛋白质和油脂
D. 大庆寒地温泉水净化可能用到活性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所以伊春蓝莓富含维生素,故A正确;
B、钢筋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B错误;
C、烤五花肉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等多种营养素,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所以大庆寒地温泉水净化可能用到活性炭,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的主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取氢氧化钠固体B. 称量氢氧化钠质量
C.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D. 溶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取氢氧化钠固体,瓶塞要倒放,此选项错误;
B. 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能放在纸上,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此选项错误;
C.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视线与47mL处保持水平,再用滴管滴加水至47mL,此选项正确;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 下图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塑料降解B. 粉尘爆炸实验
C. 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D. 活性炭吸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塑料降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粉尘爆炸实验,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活性炭吸附气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石墨制墨汁绘画B. 用干冰做制冷剂
C. 聚四氟乙烯作不粘锅内衬D. 液氦冷冻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炭黑制作的墨汁来绘画,而不是用石墨,故A不正确;
B、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
C、聚四氟乙烯无毒、性质稳定,耐高温,可用聚四氟乙烯不粘锅的内衬,故C正确;
D、液氦汽化吸热,可用于冷冻机,故D正确;
故选:A。
5.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以调大进气口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进行灯火实验
C.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食物D. 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时,说明燃料不充分燃烧,因此可以将灶具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燃气充分燃烧,故A错误;
B、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故B正确;
C、聚氯乙烯塑料较高温度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食物,故C错误;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高温不易分解,洗净,煮熟后也不可食用,故D错误。
故选B。
6. 结合图示并运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①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B. ②和③能形成AB型化合物
C. ②和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D. ④可知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故A错误;
B、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表示氟原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钠离子,离子和原子不能形成化合物,故B错误;
C、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表示氟原子,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钠离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因此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可表标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减少,装置的压强不断减小,当氧气耗尽,装置内压强不变,故A错误;
B、足量的铝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金属是过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铝反应速率快,反应完全所需时间短,故B正确;
C、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反应之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整个过程中溶液质量会减小,当反应完全后,溶质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一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立马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8. 为了减少煤电厂烟气中的CO2排放,可采用喷氨法吸收CO2,同时还能得到NH4HCO3肥料。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氨水箱和烟气吸收塔发生反应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料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 回收的NH4HCO3可以作为复合肥应用于农业生产
C. 净化气中的CO2含量高于烟气中的CO2含量
D. 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料NH3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A说法错误;
B、回收的NH4HC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可以作为氮肥应用于农业生产,故B说法错误;
C、烟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吸收生成了碳酸氢铵,故净化气中CO2的含量低于烟气中CO2含量,故C说法错误;
D、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和NH4HCO3固体,说明NH4HCO3溶液中有NH4HCO3析出,故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和利用
B.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除金、银等有化合物存在外,其余均以单质形式存在
C. 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分布很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
D. 海水中含有100多种化学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目前,世界上已有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和利用,此选项错误;
B.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除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此选项错误;
C. 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分布很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盐湖、盐井、盐矿也是氯化钠的来源,此选项正确;
D.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 下列相关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分子有毒性,因此一氧化碳有毒,故A解释正确;
B、冰水混合物都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由同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故B解释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不发生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C解释错误;
D、在有机物中,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有机物数目种类繁多,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11. 下列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所属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 食用含铁酱油补充铁元素: 置换反应
B. 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复分解反应
C. 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复分解反应
D. 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B、烧碱溶液(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该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但不是通过交换成分实现的,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能治疗胃酸过多时,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的反应是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方法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线灼烧有特殊气味,故可以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方法2:羊毛线和涤纶线的触感差别不明显,用触摸的方法无法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方法1:观察颜色,灰白色粉末的是磷矿粉,白色晶体的是碳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2: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铵,没有明显气味的是磷矿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
C、方法1: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点燃后,聚乙烯没有刺激性的气味,聚氯乙烯会产生刺激性的气体,该方法可以鉴别;方法2: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是白色的颗粒状物质,加热都能熔化,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方法1: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3℃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a溶液会析出晶体
C. t2℃时,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
D. t3℃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