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物态变化(真题过关检测)-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3 物态变化(真题过关检测)-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评分细则: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探究题每空2分,解答题每空2分)
一、选择题(共18题;共36分)
1.(2023·湖州)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温暖的房间内,镜片变得模糊,一段时间后,镜片又变得清晰。这一现象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汽化B.汽化 液化C.凝固 汽化D.凝固 液化
2.(2023·金华)中国是茶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茶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现象
D.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2023·温州)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起火时,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 )
A.质量变大B.间隔变大C.数量变多D.引力变大
4.(2021·台州)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5.(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6.(2021·绍兴)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冲出,同时管口附近产生“白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
B.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
C.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其内能减少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
7.(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8.(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9.(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0.(2018·湖州)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11.(2017·湖州)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
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12.(2022·鹿城模拟)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能解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2023·江山模拟)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当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B.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98℃
C.只增加水的质量,则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d
D.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14.(2023·宁波模拟)小宁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最终消失,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15.(2021·嘉兴)“复方氯乙烷喷雾剂”的主要成分氯乙烷的沸点为12.5℃。运动员发生急性损伤时,医生用它喷射受伤部位,可使该处皮肤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氯乙烷喷到患处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
16.(2021·湖州)《天工开物》中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晒盐时“借南风”的目的是( )
A.增加了海水的蒸发面积B.升高海水的温度
C.加快了海水表面的空气流动D.改变了海水的溶解度
17.(2023·上城模拟)对于蒸包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B.包子变熟是因为吸收了水汽化所放出的热量
C.高温水蒸气不能自发的从冷包子中吸收热量
D.蒸笼内水蒸气液化放出的热量等于包子吸收的热量
18.(2023·舟山模拟)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成功发射,采集了月球样本并带回地球。为了防止因月球表面温度 过高或过低而损坏“玉兔”月球车内部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如图所示的热管。有关热管的 说法正确的是
A.热管不能在无重力的环境下使用
B.内部最好装易汽化、易液化的物质
C.图中甲端内发生液化
D.图中乙端内发生汽化
二、填空题(共6题;共20分)
19.(2022·西湖模拟)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 )
A.氧气B.氮气
C.氦气D.同时分离出来
20.(2019·温州)对二甲苯(简称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PX的一点物理性质: 。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 。
(3)由于人们对PX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建设PX化工厂的看法不一。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建设PX化工厂的有 。(可多选)
A.我国PX供需缺口不断增大,且国内现有生产PX地区均未见影响居民健康的报道
B.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
C.生产PX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生产PX的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
21.(2020·温州)近年来,天气和气候的剧烈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1)今年年初,西南五省区发生严重旱情。缺水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原因之一是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的 吸收。
(2)旱区村民以天然水作为饮用水,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饮用前需净化处理。请列举一种净化水的方法:如 法。
(3)5月18日,温州龙湾下了一场冰雹,下落的冰雹“砸伤”了停在机场的飞机。由于地面气温较高,落地的冰雹不久就 成水(填物态变化)。
(4)如图为三个质量不同的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冰雹A运动到t3时刻时,受到的阻力与重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
22.(2020·嘉兴)如图是小科在科技节活动中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 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 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蒸汽船”行驶时,铜管口冲出一团团“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
(3)行驶一段时间后,“ 蒸汽船”受到水的浮力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2021·嘉兴)古人记载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该“毒气”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挖煤时人闻到该气味的原因是 。
(3)为防止中毒,挖煤前会将空心竹管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管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如图所示。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是“毒气”上述性质中的 。
24.(2023九下·庆元模拟)小科完成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 ;
(2)图乙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两头开口、粗细不均匀的玻璃管,管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A管中液面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B管中液面高度;
(3)在图丙中,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利用该装置可以模拟风的形成。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44分)
25.(2021·湖州)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分析其原因。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右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 更合理。
26.(2020·杭州)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瑣“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7.(2019·衢州)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 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现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置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人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圾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人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 .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的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 .
28.(2023·嘉兴) 2022年3月24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液桥”演示等实验。
【查阅资料】⑴当你在洗手的时候,或者手沾糖水的时候,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
⑵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和液体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液桥”形成了。
⑶液体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表面张力是表示液体分子之间吸引力大小的量度。
【实验过程】在两块玻璃板的表面滴上两滴水,接着把两块玻璃板靠在一起,使两滴水相碰,两滴水像是搭了一座“液桥”,将两块有机玻璃板连在一起,“液桥”就形成了。
(1)以下能说明液体表面存在张力的实验是 。
(2)在太空中可以搭出十几厘米长的“液桥”,而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液桥”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超过这个尺寸,“液桥”垮塌,请你分析原因: 。
29.(2021·嘉兴模拟)在“水的沸腾实验”中,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酒精灯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小乐选取了B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 。
(2)当水温到达90℃时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关系图像,实验中,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水的沸点是 ℃。
(3)水沸腾时,小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丙所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的原因是 (写出2点)。
30.(2020·桐乡模拟)开展反思和质疑对学习十分重要。在研究分子间是否有间隙时,教材安排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如图),实验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
(1)实验中要先往细玻璃管内加水再加酒精,这是为什么?
(2)有同学认为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实验操作时,用手指堵住管口,导致一部分水粘在手指上了,使得总体积减小,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地写出实验方案)。
(3)为了进一步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隙,教材还安排了模拟实验: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先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再充分混合后记下总体积,比较前后总体积的差异。这样的操作,你认为是否合理?如认为合理的,请说明理由;如认为不合理的,请写出更合理的方法。
31.(2019·浙江模拟)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很冷的冬天,用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在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有 。
(2)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冰块的厚度越小,冰的熔点越低。
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于冰的熔点。
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②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和判断依据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选项
A
B
C
D
现象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水库堤坝上窄下宽
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探究原理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应用
用高压锅煮饭
飞机机翼上凸下平
轮船船体上宽下窄
用电风扇降暑
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的示数/ ℃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简单机械(真题过关检测)-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简单机械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0简单机械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浮力(真题过关检测)-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浮力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8浮力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压强(真题过关检测)-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7压强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7压强真题过关检测-备战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