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两个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讲述了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的概况。
▲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
★ 近代以来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认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的时空环境,抓住其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探究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培养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近代以来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培养家国情怀。
二、学习过程
【自学测评】
1.梳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梳理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
2.服饰的国际化
①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②18世纪,法国服装设计融入中国要素。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奠定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
3.钟表传入中国
①16世纪中期,欧洲钟表由 澳门 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大量钟表。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合作探究】
1.探究一 二战后全球贸易网
材料6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摘自徐秀君、刘贞晔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思考7: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全球贸易网阶段特点,分析形成的推动因素。
特点及原因:
第一阶段 特点:控制航路,垄断贸易网络。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第二阶段 特点:掠夺原料,扩张市场。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三阶段 特点:加强经济联系,建立全球贸易体系。
原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冷战结束与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
跨国公司的推动;等等。
2.探究二 商品与文化的交流互鉴
材料13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思考1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指出饮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原因: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作为优良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推动;
英国的殖民掠夺;种茶、制茶技艺的传播。
意义:
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茶叶种植区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三、本节精练
1.在16世纪欧洲的任何地方,茶叶是外国来的奢侈品,但到了19世纪晚期的西欧许多地方,茶叶消费已变得司空见惯。其变化的动力是
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下午茶”文化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D.跨国公司的有力推动
2.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被阿拉伯人所垄断,医生和僧侣们认为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15世纪后,咖啡传入欧洲,咖啡的口味最初不受欢迎,但其不足的数量、高昂的价格和独具的饮用方式,能使上层社会的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突显出来。1872年“法国的消费增长两倍,没有一个市民家庭不以咖啡敬客,没有一个女店员、厨娘或者侍女早餐时不喝咖啡”。据此可知,咖啡消费方式的变化
A.提升了欧洲人们的饮食品质 B.冲击了欧洲传统的酒馆文化
C.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D.得益于欧洲工业文化的影响
3.1700年1月7日,法国凡尔赛宫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世纪之交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国王路易十四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华丽登场,引得全场围观的人连连赞叹。这反映出当时
A.法国是欧洲中国热的引领者 B.法国贵族阶层崇尚中国文化
C.中法两国经济文化水平接近 D.殖民侵略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4.1712年英国诗人彼得·莫妥描述了古希腊众神之间的一场关于茶和酒的辩论:“朱庇特说,不要震动,不朽的众神们,听好,茶必定会战胜葡萄酒犹如和平必将战胜战争,不是让葡萄酒激化人类的矛盾,而是共同饮茶,那是众神的甘露。”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茶叶在古典时代的古希腊已广泛传播
B.茶和葡萄酒是当时神灵饮用的奢侈品
C.诗文蕴含“和为贵”的中华文化内涵
D.中国茶取代葡萄酒成为人类普遍饮料
5.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经今福建、江西等九省(区),销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干线总长14000余公里,因而被称为“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贸通道。随着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的延伸,中国的茶具成为俄国上流社会最珍贵的室内摆设。据此可知
A.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 B.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下降
C.茶叶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D.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
6.清代学者赵翼认为: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由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强调将钟表应用于生产
C.反对闭关自守政策 D.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
7.“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作者
A.华夏中心观念 B.相对客观的文化心态
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开始 “开眼看世界”
8.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顺应了近代文明
C.改变了饮食陋习 D.掀起饮品的新潮流
9.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10.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奉献给世界人民的健康饮料。在中国,茶文化注重“清”、“寂”、“廉”、“美”、“静”、“俭”、“洁”,饮茶追求质朴而雅致,这些与中华民族平和、内秀的性格相一致。
14至17世纪,经陆路中国茶传播到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英国后,与英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英国饮茶有“开眼茶”、“上午茶”、“下午茶”、“公休茶”等等,还不时举行各种茶会。“下午茶”是英国饮茶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了一种格调,一种纯粹生活的浪漫。借此相聚,把杯论道,品茶出香,进行学术探讨。饮茶不仅茶具要求华丽精致,饮茶环境布置也要相当考究。饮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而是有着极强的审美性,这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
——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节选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1.C 2.C 3.B 4.C 5.D 6.D 7.B 8.B 9.D 10.C
11.示例:
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2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西方也逐渐传播开来,传播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9世纪的几乎遍及全球。饮茶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与西方本土文化的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局面。(8分)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并推动文化多样化的形成和发展。(2分)发展阶段
时期
背景
表现
区域贸易
15世纪以前
各地联系不紧密
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亚欧大陆之间,贸易路线不稳定
初步形成
15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
新航路开辟;
西欧殖民扩张
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
形成明确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贸易额大幅增长。
曲折发展
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初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和冷战,影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突飞猛进
20世纪90年代
以来
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
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外传过程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表现
俄国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英国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荷兰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日本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4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结构,问题引领,课堂探究,课后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