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同步训练习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江教育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3.3练练基础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教育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3.3练练基础题,共3页。
第 3 章空气与生命第 3 节化学方程式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正确的是( )A.将 5 克铁和 5 克铜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为 10 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 克硫和 5 克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10 克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某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 10 倍,充一次电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 OH+3X+4NaOH═2Na2 CO3 + 6H2 O,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3.在化学反应A+B═C+D 中,已知 25 克 A 和 10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 克 C 和 m克 D,则 m的值是( )A.15 B.20 C.25 D.304.某纯净物 R 常温下即可分解, 生成NH3 、H2 O和CO2 ,根据这一事实,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R 中一定含有氮元素C.R 一定为化合物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B.R 中一定含有水D.R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A.2H2 O═O2 ↑+2H2 ↑ B.4P + 5O2 2P2 O5C.2H2 O2 2H2 O+O2 D.2H2 +O22H2 O6.从2H2 + O2 2H2 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 g 氢气与 32 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 g 水D.在反应前后,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参考答案1.C解析: 铁和铜混合, 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A 错误;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变化, B 错误;5 克硫和 5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 克, C 正确;镁条燃烧是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相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错误。2.A解析: 由电池反应为2CH3 OH+3X+4NaOH═2Na2 CO3 + 6H2 O,反应前物质(除 X 外)中的原子个数: 碳原子 2 个, 氢原子 12 个, 氧原子 6 个, 钠原子 4 个; 反应后物质中的原子个数:碳原子 2 个,氢原子 12 个,氧原子 12 个,钠原子 4 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3X 中含有 6 个氧原子, 故 X 的化学式为O2。3.D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总和应等于生成的 C 和 D 的质量总和,故 m的值为 25+10-5=30。4.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物质 R 常温下可分解为NH3 、H2 O和CO2 ,说明 R 是由 C、N、H、O 四种元素组成的,故 R 是化合物,A、C 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物质 R 是纯净物,一定不含水,B 错误; 根据题意“纯净物 R 常温下即可分解”, 说明 R 化学性质不稳定, D 正确。5.B解析: A 项没有注明反应条件; C 项没有标注气体符号; D 项反应条件应为点燃, 而不是加热。6.B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 正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B 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4 g 氢气与 32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 g 水,C 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所以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 正确。
第 3 章空气与生命第 3 节化学方程式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正确的是( )A.将 5 克铁和 5 克铜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为 10 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 克硫和 5 克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10 克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某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 10 倍,充一次电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 OH+3X+4NaOH═2Na2 CO3 + 6H2 O,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3.在化学反应A+B═C+D 中,已知 25 克 A 和 10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 克 C 和 m克 D,则 m的值是( )A.15 B.20 C.25 D.304.某纯净物 R 常温下即可分解, 生成NH3 、H2 O和CO2 ,根据这一事实,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R 中一定含有氮元素C.R 一定为化合物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B.R 中一定含有水D.R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A.2H2 O═O2 ↑+2H2 ↑ B.4P + 5O2 2P2 O5C.2H2 O2 2H2 O+O2 D.2H2 +O22H2 O6.从2H2 + O2 2H2 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 g 氢气与 32 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 g 水D.在反应前后,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参考答案1.C解析: 铁和铜混合, 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A 错误;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变化, B 错误;5 克硫和 5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 克, C 正确;镁条燃烧是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相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错误。2.A解析: 由电池反应为2CH3 OH+3X+4NaOH═2Na2 CO3 + 6H2 O,反应前物质(除 X 外)中的原子个数: 碳原子 2 个, 氢原子 12 个, 氧原子 6 个, 钠原子 4 个; 反应后物质中的原子个数:碳原子 2 个,氢原子 12 个,氧原子 12 个,钠原子 4 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3X 中含有 6 个氧原子, 故 X 的化学式为O2。3.D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总和应等于生成的 C 和 D 的质量总和,故 m的值为 25+10-5=30。4.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物质 R 常温下可分解为NH3 、H2 O和CO2 ,说明 R 是由 C、N、H、O 四种元素组成的,故 R 是化合物,A、C 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物质 R 是纯净物,一定不含水,B 错误; 根据题意“纯净物 R 常温下即可分解”, 说明 R 化学性质不稳定, D 正确。5.B解析: A 项没有注明反应条件; C 项没有标注气体符号; D 项反应条件应为点燃, 而不是加热。6.B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 正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B 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4 g 氢气与 32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 g 水,C 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所以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 正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