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将成为本次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B.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D.积极回收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B.加热固体
C.过滤泥水D.熄灭酒精灯
3.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阿伏伽德罗C.道尔顿D.拉瓦锡
4.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烧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
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氧化汞、空气B.稀有气体、氧气、调和食用油
C.液氧、冰水混合物、矿泉水D.二氧化碳、水、果汁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保持的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能再分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
C.D.
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9.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钼属于金属元素B.钼的原子序数是42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D.钼原子核外有42个电子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C.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生成物是化合物
11.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12.氧化铟()是制造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氧化铟中铟()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B.+3C.+2D.+6
13.兴奋剂检测是对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检测,诺龙是兴奋剂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诺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诺龙含有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诺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3∶1
D.诺龙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C.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由分子构成,所以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5.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6.下列图像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①中表示: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中表示: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④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二、填空题
17.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磷原子______
②氦气______
③3个水分子_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___。
①②2H③④
18.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氧气
②稀有气体
③水
④二氧化碳
⑤活性炭
⑥氮气
请选择物质的序号填空:
(1)能用来抢救病人的是______;
(2)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
(3)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
(4)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是______;
(5)可用于消除水中异味的是______;
(6)可用于生产氮肥的是______。
19.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氧气和水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需物质,下图是空间站内常用水气整合系统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1)过程①:航天员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可用分子筛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_操作。
(2)过程②: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经冷凝、净化后可作为核心舱中的饮用水,水蒸气冷凝为水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反应。
(4)过程④:二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上述流程图可知,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______条。
20.《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与方法。
(1)火药制取:“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消性之阴,硫性之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燃料使用:“蜀省井盐图”记录了用火井中的天然气来烧煮盐井中的卤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上述用途推测甲烷具有______,使用前应先______。
(3)颜料制取:“水银(汞)入石亭脂(天然硫),同研……得银朱()。”银朱是古代作画的红色颜料。写出制取银朱()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喻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实现了循环内的零排放。
(1)一个甲醇分子是由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甲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化成最简整数比)。
(4)64g甲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写过程)
三、科普阅读题
22.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
材料1: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图1)。
材料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做阴极射线实验时发现了电子,他认为电子是均匀镶嵌在原子内部的,提出了著名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图2)。
材料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图3)。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汤姆森发现了电子,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1911年卢瑟福的实验中α粒子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位于原子中心的_____。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
(4)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4的元素是为了纪念卢瑟福而命名的。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一)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组成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1)图甲: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由于__________不同造成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瓶底预先留有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夹持木炭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点燃木炭后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制法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2)若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以防倒吸。
(3)已知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下列两种反应原理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
①浓氨水和生石灰固体混合;②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
若选用装置制备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原理是_____(选填数字序号),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反应原理B.发生和收集装置C.检验和验满方法D.气体的颜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与这一理念相符;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与这一理念不相符;
C、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能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与这一理念相符;
D、垃圾分类投放,积极回收利用,能有效提高对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与这一理念相符。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该选项操作正确;
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禁止用嘴吹灭蜡烛,应用灯帽盖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B、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首先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描述正确;
B、烧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B描述正确;
C、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故C描述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故D描述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汞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氦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调和食用油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果汁中含有水和一些有机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故选项A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O、、、,故选项B正确;
C、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四种反应类型呈并列关系,故选项C正确:
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质的性质,故选项D正确。
故选:A。
8.答案:A
解析:A、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分子,说明原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A
解析: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正确;
C、在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故C正确;
D、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是指铁和锌这两种元素含量丰富,并不特指铁、锌元素的某一种存在形态含量丰富,故B项正确。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氧化铟中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3。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根据诺龙化学式可知,诺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诺龙化学式可知,1个诺龙分子含有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诺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故C错误;
D、诺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可知诺龙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不正确;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
C、气体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能由原子构成,如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不正确;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不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A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入二氧化锰,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C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D方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B、在a、b两支试管里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相等;a所反应速率较慢;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的b,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故选项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随着双氧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也会不断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答案:(1)①2P
②
③
④
(2)③①
解析:(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磷原子可表示为2P;
②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就可以表示氦气,所以氦气的化学式为;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表示;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2)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数字“2”可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2;③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该原子的个数,故数字“2”可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1。
18.答案:(1)①
(2)④
(3)②
(4)③
(5)⑤
(6)⑥
解析:(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能用来抢救病人,故选①;
(2)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故选④;
(3)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选②;
(4)水被称为生命之源,故选③;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消除水中的异味,故选⑤;
(6)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于生产氮肥,故选⑥。
19.答案:(1)过滤
(2)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水氢气+氧气;分解
(4)二氧化碳+氢气甲烷
(5)3
解析:(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水分离,航天员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可用分子筛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
(2)物质状态的改变实际上是分子间隔的增大或减小,水蒸气冷凝为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4)根据反应的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气甲烷;
(5)航天员的尿液经过净化可得到水、过程②、过程④也可以得到水,所以由上述流程图可知,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3条。
20.答案:(1)三;+5
(2)可燃性;验纯
(3)汞+硫硫化汞
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硝酸钾是由钾、氮、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3=0,解得x=+5。
(2)可用天然气来烧煮卤水,则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甲烷为可燃性的气体,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点燃前应验纯。
(3)汞和硫反应生成硫酸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汞+硫硫化汞。
21.答案:(1)6
(2)32
(3)1:4
(4)24g
解析:(1)甲醇是由分子构成,一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6个原子;
(2)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
(3)甲醇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4):16=1:4。
(4)根据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64g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22.答案:(1)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
(2)原子核
(3)ABC
(4)104
(5)2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解析:(1)由文章可知,汤姆森发现了电子,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的观点;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故选ABC;
(4)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为原子序数,所以质子数二原子序数=104;
(5)和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1个电子;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则氯化钠的化学式为。
23.答案:(一)(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五分之一
(二)(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氧气含量;硫+氧气二氧化硫;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3)坩埚钳;防止反应放热使瓶内氧气受热膨胀,大部分氧气迅速逸出,造成反应时间过短,现象不明显
(三)(1)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作用;B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3)②;D
(4)D
解析:(一)(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义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该实验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二)(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小,则氧气的浓度不同,造成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环境,则集气瓶底的水的作用为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图丙中,夹持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点燃木炭后要缓慢伸入氧气中,可防止反应放热使瓶内氧气受热膨胀,大部分氧气迅速逸出,造成反应时间过短,现象不明显;
(三)(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催化作用;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B;
(2)加热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停止加热时,为了防止倒吸,则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火酒精灯;
(3)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则适用于加热固体的反应,故选②;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D;
(4)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反应原理、发生和收集装置、检验和验满方法等,但不需要考虑气体的颜色,故选D。
选项
事实
解释
A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
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B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分子
原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D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选项
实验方案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检验二氧化碳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鉴别实验室中的酒精和蒸馏水
尝味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