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4.4 练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4.4 练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3页。
第4课时 练习课课题练习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练习八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2.结合比例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哪些知识吗?(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与学生共同总结: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或,那么ad=bc(b、d均不为0)。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看两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解比例的计算步骤:(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和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2)解方程求未知数。5.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问题设x。②根据题意列出比例。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④写出答语。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板书:练习课)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1“练习八”第5题。(1)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互相讨论、交流。(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2.课件出示教科书P42“练习八”第11题。(1)教师提问:列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学生独立列出比例,并解比例。(4)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5)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6)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7)学生总结注意事项,例如:在设未知数时注意单位。3.课件出示教科书P42“练习八”第12题。(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学生独立列出比例,并解比例。(3)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5)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教科书P42“练习八”第14题。(1)教师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2)学生独立改写,同桌互相讨论、交流。(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42页练习八第10、13、15题。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关注学生的各种方法,特别是错误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板书设计练习课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或,那么ad=bc(b、d均不为0)。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看两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解比例的计算步骤:(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和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2)解方程求未知数。5.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问题设x。②根据题意列出比例。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④写出答语。教后反思本堂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加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和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通过将教材习题分类成各个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这样就能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与逻辑顺序。在学生做每个基础练习题之前,我对应复习了相应的知识点,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并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好知识,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
第4课时 练习课课题练习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练习八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2.结合比例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哪些知识吗?(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与学生共同总结: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或,那么ad=bc(b、d均不为0)。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看两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解比例的计算步骤:(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和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2)解方程求未知数。5.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问题设x。②根据题意列出比例。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④写出答语。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板书:练习课)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1“练习八”第5题。(1)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互相讨论、交流。(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2.课件出示教科书P42“练习八”第11题。(1)教师提问:列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学生独立列出比例,并解比例。(4)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5)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6)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7)学生总结注意事项,例如:在设未知数时注意单位。3.课件出示教科书P42“练习八”第12题。(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学生独立列出比例,并解比例。(3)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5)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教科书P42“练习八”第14题。(1)教师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2)学生独立改写,同桌互相讨论、交流。(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42页练习八第10、13、15题。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关注学生的各种方法,特别是错误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板书设计练习课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或,那么ad=bc(b、d均不为0)。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看两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解比例的计算步骤:(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和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2)解方程求未知数。5.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问题设x。②根据题意列出比例。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④写出答语。教后反思本堂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加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和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通过将教材习题分类成各个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这样就能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与逻辑顺序。在学生做每个基础练习题之前,我对应复习了相应的知识点,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并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好知识,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
相关资料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