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01
    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02
    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7,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小关同学在澄碧湖公园湖畔散步时,看到了湖中的鱼,其实是光的 _______所形成的鱼的虚像,像的位置会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_____些。(选填“深”或“浅”)
    【答案】 ①. 折射 ②. 浅
    【解析】
    【详解】[1][2]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2.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答案】 ①. 凸透镜 ②. 会聚
    【解析】
    【详解】[1][2]因为瓶内灌了雨水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3. 小庆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其原因是由于晶状体的改变使像成在视网膜 _____(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物体。矫正时应佩戴 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 ①. 前 ②. 凹透镜
    【解析】
    【详解】[1]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物体。
    [2]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具有发散光线功能的凹透镜,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
    4.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 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 _______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答案】 ①. 冰水混合物 ②. 沸腾
    【解析】
    【详解】[1][2]物理学中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5. 物理学中,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比水多了一个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过程。
    【答案】 ①. 相同 ②. 熔化
    【解析】
    【详解】[1]由于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的温度与熔化时的温度相同,所以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0℃的冰变成0℃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
    6. 确定下列各种物质分别在不同温度时所呈的状态:(1)237℃的锡是_______;(2)-119℃的酒精是_______。(1标准大气压下:锡的熔点232℃,沸点2260℃。固态酒精的熔点-117℃。)
    【答案】 ①. 液态 ②. 固态
    【解析】
    【详解】(1)[1]熔点是物质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线,沸点是物质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线,标准大气压下:锡的熔点是232℃,沸点是2260℃,237℃的锡温度高于其熔点低于其沸点,所以是液态。
    (2)[2]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于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所以其凝固点为-117℃,-119℃的酒精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所以是固态。
    7. 严冬的早晨小亮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属于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花出现在窗子的 ___________(选填“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
    【答案】 ①. 凝华 ②. 室内一侧
    【解析】
    【详解】[1]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形成的。
    [2]冰花出现在窗子的室内一侧,因为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放热凝华成冰花。
    8. 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将 _______,密度将 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小
    【解析】
    【详解】[1]氧气会充满容器,所以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将不变。
    [2]充满氧气的氧气瓶用去瓶内氧气的一半后,则瓶内所含的氧气变少,即氧气的质量减小,但体积不变,由可知,密度将变小。
    9. 两块实心铁,其体积之比为3∶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__,质量之比为 ________。
    【答案】 ①. 3∶1 ②. 3∶2
    【解析】
    【详解】[1]因为是两块实心铁,同种材料,所以密度之比是1∶1。
    [2]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根据体积之比是3∶2,可得质量之比是3∶2。
    10. 现有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9g、60g,体积分别为43cm3、12cm3则空心球是 _____,合金材料的密度是 _____g/cm3。
    【答案】 ①. A ②. 5
    【解析】
    【详解】[1]A、B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因为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实心球的密度更大,所以B球是实心的,A球是空心的。
    [2]合金材料的密度等于实心球的密度,所以合金材料的密度为5g/cm3。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 一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体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2.5gB. 25gC. 250gD. 2500g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比300g小一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 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 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袋把新鲜的黄瓜装起来,通过减小黄瓜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增大了物体的表面积,会加快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尼玛同学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成(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焦距f=10cm,物距u=15cm,所以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14.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
    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汁成型“糖画”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樟脑丸“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
    C.湿手被“吹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错误;
    D.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5. 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1kg的水和1kg的冰的密度相同
    B. 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 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D. 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甚至爬行的姿势撤离,是因为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和冰的密度一般不同,水的密度为1.0g/cm3,冰的密度一般为0.9g/cm3,故A错误;
    B.利用密度可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一些物质密度相同的,例如:冰和蜡的密度都为0.9g/cm3,故B错误;
    C.在体积不变时,为了减轻质量, 通常在航空器材中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故C错误;
    D.发生火灾时,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变小,会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所以受困人员逃生时,应弯腰甚至爬行撤离。故D正确。
    故选D。
    16.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这种材料适合做( )
    A. 自行车的车架B. 新型消防服
    C. 输电导线D. 便携式水果刀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行车的车架必须用坚硬的材料来制作,该材料容易变形,故A不符合题意;
    B.新型消防服的特点与该陶瓷的特点相同,隔热、绝缘,故B符合题意;
    C.该陶瓷不具有电阻小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果刀需要一定的硬度,该材料容易变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能起到降温的作用,选项正确.
    B.沾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有两个原因:(1)冷水温度低,升温过程中要吸收热量(2)水汽化过程中也需要吸收热量,选项正确.
    C.北方的气温较低,水银的凝固点比最低气温高,不能作为测温物质,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用干冰制作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白雾,选项正确.
    18.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是( )
    A. 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B. 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C.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激光束靠近法线时,折射角随之变小,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符合题意;
    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左平移,所以光斑左移,故B符合题意;
    C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如下图所示:
    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同理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光斑向右移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三、计算题(共26分.19题8分,20题8分,21题10分)
    19.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黄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液体的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制如图所示液体的m﹣V图像
    (1)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2)体积1.2L的该液体质量为多少kg?
    (3)质量为0.5t的该液体的体积为多少m3?
    【答案】(1)1×103kg/m3;(2)1.2kg;(3)0.5m3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知道,当液体体积40cm3时,质量是40g,由知道,该液体的密度
    (2)根据题意知道,液体的体积
    则该液体质量为
    (3)液体的质量
    m′=0.5t=500kg
    则该液体的体积
    答:(1)该液体的密度为1×103kg/m3;
    (2)体积1.2L的该液体质量为1.2kg;
    (3)质量为0.5t的该液体的体积为0.5m3。
    20. 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接着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及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
    【答案】(1)10cm;(2)30cm,倒立放大的实像;(3)70cm刻度线处,0.01m/s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u和v均为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
    2f=20cm
    所以焦距10cm。
    (2)由图甲可知,当u=15cm时,像距为30cm,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则蜡烛移动的时间为
    由题意可知,在7s内以不变的速度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物距变为两倍焦距,则像距也变为两倍焦距,即光屏应该移动至70cm刻度处,此时像移动的路程
    s′=70cm-63cm=7cm=0.07m
    像移动时的平均速度
    答:(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u=15cm时,v为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光屏移至7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这段时间内蜡烛的像移动平均速度为0.01m/s。
    21. 小庆同学开展家庭实验,实验的情景如图甲、乙、丙、丁所示,请仔细观察,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求:
    (1)壶盖的质量;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
    (3)壶盖的密度。
    【答案】(1)m2﹣m1;(2);(3)
    【解析】
    【详解】解:(1)由甲、乙两图得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
    (3)壶盖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密度公式得,壶盖的体积
    壶盖的密度
    答:(1)壶盖的质量为m2﹣m1;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为;
    (3)壶盖的密度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2.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学科。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之一是 ________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2)如图甲所示是小关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如图乙体温计的读数是 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_______,如图丙所示,小关同学将天平放在 _______桌面上后,开始测量硬币的质量,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 ①. 体温计 ②.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③.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④. 37.5 ⑤. 质量 ⑥. 水平 ⑦. CDAB
    【解析】
    【详解】(1)[1]体温计中毛细管与玻璃泡之间存在一个很细的缩口,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可以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2)[2][3]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二是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3)[4]图乙是体温计,分度值是0.1℃,示数为37.5℃。
    (4)[5]托盘天平是实验室中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6][7]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再加减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最后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故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CDAB。
    23.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A' 、B'分别表示蜡烛在A、B 处像的位置)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 位置时得到像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 的性质方面相同的有______个;当把蜡烛由A 移到B 位置,所成像将_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 15cm~30cm 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 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4)为了让蜡烛在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15cm(选填“>”、“<”或“=”);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类似于______(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答案】 ①. 主光轴上 ②. 3 ③. 变大 ④. 像距过大,光具座不够长 ⑤. 小 ⑥. < ⑦. 远视眼
    【解析】
    【详解】(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所成像在光屏中心。
    (2)[2]蜡烛在 A、B 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在性质方面相同的有3个。
    [3]当把蜡烛由 A 移到 B 位置,物体靠近凸透镜,则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3)[4]把蜡烛放在C 位置时,物距接近一倍焦点,像距过大,光具座不够长,所以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5][6]蜡烛在C 位置时由于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小了,说明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变强,焦距应当小于15cm。
    [7]远视眼由于会聚光的能力较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视力。实验中,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类似于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24.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请回答:
    (1)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他们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最好使用 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实验前,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 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小菲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a)、(b)所示,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3)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
    (4)从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小菲不小心碰到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感觉很烫。于是,小菲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有小水珠出现,温度计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乙 ②. 温度计 ③. b ④. 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⑤.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⑥. 升高 ⑦. 液化时放出热量
    【解析】
    【详解】(1)[1]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节省实验时间,所以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他们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最好使用乙装置。
    [2]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器材时要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安装,所以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温度计。
    (2)[3]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现象,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大,是沸腾时的现象。
    (3)[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当移开酒精灯时,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撤去酒精灯后,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4)[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从第7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9℃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6][7]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示数升高,即液化时放出热量。
    25. 小庆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他想测量某品牌酱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进行实验】(1)如图甲所示是他在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烧杯质量时的场景,请指出他操作的不当之处 _________;
    (2)纠正错误操作后,小庆同学重新调节天平水平平衡后,他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4g;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总质量m1=_________g;
    ③将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V;
    ④酱油的密度ρ=____________kg/m3;
    【交流与反思】(3)实验结束后,小庆同学想到以上实验过程中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他重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待测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酱油的质量m2;
    ④酱油的密度ρ=__________(用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拓展】(4)由于马虎,小庆同学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拧紧盖子的空瓶质量m1;
    ②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拧紧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2;
    ③用另个塑料瓶 _________,拧紧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子和酱油的总质量m3;
    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用ρ水及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 ①. 游码没有归零和用手直接拿砝码 ②. 66.4 ③. 1.1×103 ④. 偏大 ⑤. ⑥. 装满酱油 ⑦.
    【解析】
    【详解】(1)[1]图中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将游码归零且使用镊子向盘中加减砝码,图中游码没有归零,且用手加减砝码。
    (2)[2]由乙图可知,总质量
    [3]烧杯内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体积V=30cm3,酱油密度为:
    (3)[4]由于将烧杯中酱油全部倒入量筒时,烧杯中有酱油残留,会使得测得的体积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会偏大。
    [5]量筒内酱油质量为
    所以酱油的密度为
    (4)[6]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拧紧盖子的空瓶质量m1;②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拧紧盖子m2;则水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③用另一个塑料瓶装满酱油,此时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拧紧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子和酱油的总质量m3。
    [7]④则酱油的质量为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相关试卷

    江西省南昌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