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 第30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讲+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1.数列与传统数学文化相结合,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凸显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数列与新定义问题相结合,考查转化、迁移能力,凸显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3.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课标解读】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2.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3.会用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知识】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比较
知识点二 数列求和综合应用
1. 等差数列的前n和的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是,当时,或;当时,(错位相减法).
3. 数列前n项和
①重要公式:(1)
(2)
(3)
(4)
②等差数列中,;
③等比数列中,.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一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例1】(2023·天津高考)设{a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n∈N*);{bn}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Tn(n∈N*),已知b1=1,b3=b2+2,b4=a3+a5,b5=a4+2a6.
(1)求Sn和Tn;
(2)若Sn+(T1+T2+…+Tn)=an+4bn,求正整数n的值.
【变式探究】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a1=1,an+1=2Sn+1(n≥1).
(1)求{an}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bn}的各项为正,其前n项和为Tn,且T3=15,又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求Tn.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1)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为最终解决问题设置中间问题,例如求和需要先求出通项、求通项需要先求出首项和公差(公比)等,确定解题的顺序.
(2)注意细节: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问题中,如果等比数列的公比不能确定,则要看其是否有等于1的可能,在数列的通项问题中第一项和后面的项能否用同一个公式表示等,这些细节对解题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变式探究】设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a5,a11成等比数列,且a11=2(Sm-Sn)(m>n>0,m,n∈N*),则m+n的值是 .
【举一反三】已知无穷数列{an}中,a1,a2,…,am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m+1,am+2,…,a2m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其中m≥3,m∈N*),并对任意的n∈N*,均有an+2m=an成立.
(1)当m=14时,求a1 000;
(2)若a52=128,试求m的值.
高频考点二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
【例2】已知{an}是由正数组成的数列,a1=1,且点(eq \r(an),an+1)(n∈N*)在函数y=x2+1的图象上.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1=1,bn+1=bn+2eq \a\vs4\al(an),求证:bn·bn+2
(1)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已知函数条件,解决数列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问题;
②已知数列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充分利用数列的范围、公式、求和方法对式子化简变形.
(2)解题时要注意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求解,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递推数列,因此掌握递推数列的常用解法有助于该类问题的解决.
【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n,Sn)在曲线y=eq \f(1,2)x2+eq \f(5,2)x上,数列{bn}满足bn+bn+2=2bn+1,b4=11,{bn}的前5项和为45.
(1)求{an},{bn}的通项公式;
(2)设cn=eq \f(1,(2an-3)(2bn-8)),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使不等式Tn>eq \f(k,54)恒成立的最大正整数k的值.
高频考点三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例3】(2020·浙江高考)已知数列{an},{bn},{cn}满足a1=b1=c1=1,cn=an+1-an,cn+1=eq \f(bn,bn+2)cn,n∈N*.
(1)若{bn}为等比数列,公比q>0,且b1+b2=6b3,求q的值及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n}为等差数列,公差d>0,证明:c1+c2+c3+…+cn<1+eq \f(1,d),n∈N*.
【方法技巧】
1.数列中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常用到“放缩法”,一是在求和中将通项“放缩”为“可求和数列”;二是求和后再“放缩”.
放缩法常见的放缩技巧有:
(1)eq \f(1,k2)<eq \f(1,k2-1)=eq \f(1,2)eq \b\lc\(\rc\)(\a\vs4\al\c1(\f(1,k-1)-\f(1,k+1))).
(2)eq \f(1,k)-eq \f(1,k+1)<eq \f(1,k2)<eq \f(1,k-1)-eq \f(1,k).
(3)2(eq \r(n+1)-eq \r(n))<eq \f(1,\r(n))<2(eq \r(n)-eq \r(n-1)).
2.数列中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数列中有关项或前n项和的恒成立问题,往往转化为数列的最值问题;求项或前n项和的不等关系可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基本不等式求解.
【举一反三】在等比数列{an}中,an>0(n∈N*),公比q∈(0,1),且a1a5+2a3a5+a2a8=25,又a3与a5的等比中项为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lg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3)是否存在k∈N*,使得eq \f(S1,1)+eq \f(S2,2)+…+eq \f(Sn,n)
(1)证明:数列eq \b\lc\{\rc\}(\a\vs4\al\c1(\f(an,n)))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eq \f(an,4n-an),若数列{bn}的前n项和是Tn,求证:Tn<2.
高频考点四 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4】近日,某市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新能源汽车不在限行范围内,某人为了出行方便,准备购买某新能源汽车.假设购车费用为14.4万元,每年应交付保险费、充电费等其他费用共0.9万元,汽车的保养维修费为:第一年0.2万元,第二年0.4万元,第三年0.6万元,…,依等差数列逐年递增.
(1)设使用n年该车的总费用(包括购车费用)为f(n),试写出f(n)的表达式;
(2)问这种新能源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即该车使用多少年平均费用最少),年平均费用的最小值是多少?
【方法技巧】解答数列实际应用问题的步骤
(1)确定模型类型:理解题意,看是哪类数列模型,一般有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简单递推数列模型.基本特征如表:
(2)准确解决模型:解模就是根据数列的知识,求数列的通项、数列的和、解方程(组)或者不等式(组)等,在解模时要注意运算准确.
(3)给出问题的回答:实际应用问题最后要把求解的数学结果化为对实际问题的答案,在解题中不要忽视了这点.
【变式探究】某企业为了进行技术改造,设计了两种方案,甲方案:一次性贷款10万元,第一年便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0%的利润;乙方案:每年贷款1万元,第一年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5千元.两种方案的使用期都是10年,到期一次性归还本息.若银行两种形式的贷款都按年息5%的复利计算,试比较两种方案中哪种获利更多?
(参考数据:取1.0510≈1.629,1.310≈13.786,1.510≈57.665)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常数
=常数
通项公式
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中项公式法:⇔为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法:(为常数,)⇔ 为等差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为常数, )⇔ 为等差数列;
(5) 为等比数列,且,那么数列 (,且)为等差数列
(1)定义法
(2)中项公式法: ()⇔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 (均是不为0的常数,)⇔为等比数列
(4) 为等差数列⇔(总有意义)为等比数列
性质
(1)若,,,,且,则
(2)
(3) SKIPIF 1 < 0 ,…仍成等差数列
(1)若,,,,且,则
(2)
(3)等比数列依次每项和(),即 SKIPIF 1 < 0 ,…仍成等比数列
前n项和
时,;当时,或.
数列模型
基本特征
等差数列
均匀增加或者减少
等比数列
指数增长或减少,常见的是增产率问题、存款复利问题
简单递推数列
指数增长的同时又均匀减少.如年收入增长率为20%,每年年底要拿出a(常数)作为下年度的开销,即数列{an}满足an+1=1.2an-a
第30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学科素养】
1.数列与传统数学文化相结合,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凸显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数列与新定义问题相结合,考查转化、迁移能力,凸显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3.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课标解读】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2.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3.会用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知识】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比较
知识点二 数列求和综合应用
1. 等差数列的前n和的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是,当时,或;当时,(错位相减法).
3. 数列前n项和
①重要公式:(1)
(2)
(3)
(4)
②等差数列中,;
③等比数列中,.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一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例1】(2023·天津高考)设{a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n∈N*);{bn}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Tn(n∈N*),已知b1=1,b3=b2+2,b4=a3+a5,b5=a4+2a6.
(1)求Sn和Tn;
(2)若Sn+(T1+T2+…+Tn)=an+4bn,求正整数n的值.
【解析】(1)设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q>0).
由b1=1,b3=b2+2,可得q2-q-2=0.
因为q>0,可得q=2,故bn=2n-1.
所以Tn=eq \f(1-2n,1-2)=2n-1.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b4=a3+a5,可得a1+3d=4.①
由b5=a4+2a6,可得3a1+13d=16.②
联立①②解得a1=1,d=1,
故an=n,所以Sn=eq \f(nn+1,2).
(2)由(1),有T1+T2+…+Tn=(21+22+…+2n)-n
=eq \f(21-2n,1-2)-n=2n+1-n-2.
由Sn+(T1+T2+…+Tn)=an+4bn,
可得eq \f(nn+1,2)+2n+1-n-2=n+2n+1,
整理得n2-3n-4=0,解得n=4或n=-1(舍去).
所以n的值为4.
【变式探究】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a1=1,an+1=2Sn+1(n≥1).
(1)求{an}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bn}的各项为正,其前n项和为Tn,且T3=15,又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求Tn.
【解析】(1)由an+1=2Sn+1,可得an=2Sn-1+1(n≥2),
两式相减得an+1-an=2an,则an+1=3an(n≥2).
当n=1时,a2=2S1+1=3=3a1,满足上式,
故{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n=3n-1.
(2)设等差数列{bn}的公差为d.
由T3=15,即b1+b2+b3=15,可得b2=5,
故b1=5-d,b3=5+d.
又a1=1,a2=3,a3=9,且由a1+b1,a2+b2,a3+b3成等比数列可得(1+5-d)(9+5+d)=(3+5)2,
解得d=2或d=-10.
因为等差数列{bn}的各项为正,
所以d>0.
所以d=2,b1=3,所以Tn=3n+eq \f(nn-1,2)×2=n2+2n.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1)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为最终解决问题设置中间问题,例如求和需要先求出通项、求通项需要先求出首项和公差(公比)等,确定解题的顺序.
(2)注意细节: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问题中,如果等比数列的公比不能确定,则要看其是否有等于1的可能,在数列的通项问题中第一项和后面的项能否用同一个公式表示等,这些细节对解题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变式探究】设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a5,a11成等比数列,且a11=2(Sm-Sn)(m>n>0,m,n∈N*),则m+n的值是 .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d≠0),
因为a2,a5,a11成等比数列,
所以aeq \\al(2,5)=a2a11,
所以(a1+4d)2=(a1+d)(a1+10d),
解得a1=2d,
又a11=2(Sm-Sn)(m>n>0,m,n∈N*),
所以2ma1+m(m-1)d-2na1-n(n-1)d=a1+10d,
化简得(m+n+3)(m-n)=12,
因为m>n>0,m,n∈N*,
所以eq \b\lc\{\rc\ (\a\vs4\al\c1(m-n=1,,m+n+3=12))或eq \b\lc\{\rc\ (\a\vs4\al\c1(m-n=2,,m+n+3=6,))
解得eq \b\lc\{\rc\ (\a\vs4\al\c1(m=5,,n=4))或eq \b\lc\{\rc\ (\a\vs4\al\c1(m=\f(5,2),,n=\f(1,2)))(舍去),所以m+n=9.
【举一反三】已知无穷数列{an}中,a1,a2,…,am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m+1,am+2,…,a2m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其中m≥3,m∈N*),并对任意的n∈N*,均有an+2m=an成立.
(1)当m=14时,求a1 000;
(2)若a52=128,试求m的值.
【解析】由题设得an=3n-1(1≤n≤m),am+n=2n(1≤n≤m).
(1)当m=14时,数列的周期为28.
因为1 000=28×35+20,而a20是等比数列中的项,
所以a1 000=a20=a14+6=26=64.
(2)显然,a52=128不是数列{an}中等差数列的项.
设am+k是第一个周期中等比数列中的第k项,则am+k=2k.
因为128=27,所以等比数列中至少有7项,即m≥7,则一个周期中至少有14项.
所以a52最多是第三个周期中的项.
若a52是第一个周期中的项,则a52=am+7=128,
所以m=52-7=45;
若a52是第二个周期中的项,则a52=a3m+7=128,
所以3m=45,m=15;
若a52是第三个周期中的项,则a52=a5m+7=128,
所以5m=45,m=9.
综上,m的值为45或15或9.
高频考点二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
【例2】已知{an}是由正数组成的数列,a1=1,且点(eq \r(an),an+1)(n∈N*)在函数y=x2+1的图象上.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1=1,bn+1=bn+2eq \a\vs4\al(an),求证:bn·bn+2
又a1=1,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an=1+(n-1)×1=n.
(2)证明:由(1)知,an=n,从而bn+1-bn=2n.
bn=(bn-bn-1)+(bn-1-bn-2)+…+(b2-b1)+b1
=2n-1+2n-2+…+2+1=eq \f(1-2n,1-2)=2n-1.
因为bn·bn+2-beq \\al(2,n+1)=(2n-1)(2n+2-1)-(2n+1-1)2=(22n+2-2n+2-2n+1)-(22n+2- 2·2n+1+1)=-2n<0,
所以bn·bn+2
(1)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已知函数条件,解决数列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问题;
②已知数列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充分利用数列的范围、公式、求和方法对式子化简变形.
(2)解题时要注意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求解,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递推数列,因此掌握递推数列的常用解法有助于该类问题的解决.
【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n,Sn)在曲线y=eq \f(1,2)x2+eq \f(5,2)x上,数列{bn}满足bn+bn+2=2bn+1,b4=11,{bn}的前5项和为45.
(1)求{an},{bn}的通项公式;
(2)设cn=eq \f(1,(2an-3)(2bn-8)),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使不等式Tn>eq \f(k,54)恒成立的最大正整数k的值.
【解析】(1)由已知得Sn=eq \f(1,2)n2+eq \f(5,2)n,
当n=1时,a1=S1=eq \f(1,2)+eq \f(5,2)=3;
当n≥2时,an=Sn-Sn-1
=eq \f(1,2)n2+eq \f(5,2)n-eq \f(1,2)(n-1)2-eq \f(5,2)(n-1)=n+2,
当n=1时,符合上式.
所以an=n+2.
因为数列{bn}满足bn+bn+2=2bn+1,
所以数列{bn}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则eq \b\lc\{\rc\ (\a\vs4\al\c1(b1+3d=11,,5b1+10d=45,))解得eq \b\lc\{\rc\ (\a\vs4\al\c1(b1=5,,d=2,))
所以bn=2n+3.
(2)由(1)得,cn=eq \f(1,(2an-3)(2bn-8))=eq \f(1,(2n+1)(4n-2))=eq \f(1,2(2n+1)(2n-1))=eq \f(1,4)eq \b\lc\(\rc\)(\a\vs4\al\c1(\f(1,2n-1)-\f(1,2n+1))),
所以Tn=eq \f(1,4)eq \b\lc\(\rc\)(\a\vs4\al\c1(1-\f(1,3)+\f(1,3)-\f(1,5)+…+\f(1,2n-1)-\f(1,2n+1)))
=eq \f(1,4)eq \b\lc\(\rc\)(\a\vs4\al\c1(1-\f(1,2n+1))).
因为Tn+1-Tn=eq \f(1,4)eq \b\lc\(\rc\)(\a\vs4\al\c1(\f(1,2n+1)-\f(1,2n+3)))=eq \f(1,2(2n+1)(2n+3))>0,
所以{Tn}是递增数列,所以Tn≥T1=eq \f(1,6),
故要使Tn>eq \f(k,54)恒成立,只要T1=eq \f(1,6)>eq \f(k,54)恒成立,
解得k<9,所以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大正整数k的值为8。
高频考点三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例3】(2020·浙江高考)已知数列{an},{bn},{cn}满足a1=b1=c1=1,cn=an+1-an,cn+1=eq \f(bn,bn+2)cn,n∈N*.
(1)若{bn}为等比数列,公比q>0,且b1+b2=6b3,求q的值及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n}为等差数列,公差d>0,证明:c1+c2+c3+…+cn<1+eq \f(1,d),n∈N*.
【解析】(1)由b1+b2=6b3得1+q=6q2,
解得q=eq \f(1,2),所以eq \f(bn,bn+2)=4.所以cn+1=4cn.
又因为c1=1,所以cn=4n-1.
由an+1-an=4n-1,
得an=a1+1+4+…+4n-2=eq \f(4n-1+2,3).
(2)证明:由cn+1=eq \f(bn,bn+2)cn,
得cn=eq \f(b1b2c1,bnbn+1)=eq \f(1+d,d)eq \b\lc\(\rc\)(\a\vs4\al\c1(\f(1,bn)-\f(1,bn+1))),
所以c1+c2+c3+…+cn=eq \f(1+d,d)eq \b\lc\(\rc\)(\a\vs4\al\c1(1-\f(1,bn+1))).
由b1=1,d>0得bn+1>0,
因此c1+c2+c3+…+cn<1+eq \f(1,d),n∈N*.
【方法技巧】
1.数列中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常用到“放缩法”,一是在求和中将通项“放缩”为“可求和数列”;二是求和后再“放缩”.
放缩法常见的放缩技巧有:
(1)eq \f(1,k2)<eq \f(1,k2-1)=eq \f(1,2)eq \b\lc\(\rc\)(\a\vs4\al\c1(\f(1,k-1)-\f(1,k+1))).
(2)eq \f(1,k)-eq \f(1,k+1)<eq \f(1,k2)<eq \f(1,k-1)-eq \f(1,k).
(3)2(eq \r(n+1)-eq \r(n))<eq \f(1,\r(n))<2(eq \r(n)-eq \r(n-1)).
2.数列中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数列中有关项或前n项和的恒成立问题,往往转化为数列的最值问题;求项或前n项和的不等关系可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基本不等式求解.
【举一反三】在等比数列{an}中,an>0(n∈N*),公比q∈(0,1),且a1a5+2a3a5+a2a8=25,又a3与a5的等比中项为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lg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3)是否存在k∈N*,使得eq \f(S1,1)+eq \f(S2,2)+…+eq \f(Sn,n)
所以aeq \\al(2,3)+2a3a5+aeq \\al(2,5)=25,
所以(a3+a5)2=25,
又an>0,所以a3+a5=5,
又a3与a5的等比中项为2,
所以a3a5=4,而q∈(0,1),
所以a3>a5,所以a3=4,a5=1,所以q=eq \f(1,2),a1=16,
所以an=16×eq \b\lc\(\rc\)(\a\vs4\al\c1(\f(1,2)))n-1=25-n.
(2)因为bn=lg2an=5-n,所以bn+1-bn=-1,
又b1=5-1=4,
所以{bn}是以4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Sn=eq \f(n9-n,2).
(3)由(2)知Sn=eq \f(n9-n,2),所以eq \f(Sn,n)=eq \f(9-n,2).
当n≤8时,eq \f(Sn,n)>0;
当n=9时,eq \f(Sn,n)=0;
当n>9时,eq \f(Sn,n)<0.
所以当n=8或n=9时,eq \f(S1,1)+eq \f(S2,2)+eq \f(S3,3)+…+eq \f(Sn,n)=18最大.
故存在k∈N*,使得eq \f(S1,1)+eq \f(S2,2)+…+eq \f(Sn,n)
(1)证明:数列eq \b\lc\{\rc\}(\a\vs4\al\c1(\f(an,n)))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eq \f(an,4n-an),若数列{bn}的前n项和是Tn,求证:Tn<2.
【解析】证明:(1)由题设得eq \f(an+1,n+1)=eq \f(1,2)·eq \f(an,n),又eq \f(a1,1)=2,
所以数列eq \b\lc\{\rc\}(\a\vs4\al\c1(\f(an,n)))是首项为2,公比为eq \f(1,2)的等比数列,
所以eq \f(an,n)=2×eq \b\lc\(\rc\)(\a\vs4\al\c1(\f(1,2)))n-1=22-n,an=n·22-n=eq \f(4n,2n).
(2)由(1)知bn=eq \f(an,4n-an)=eq \f(\f(4n,2n),4n-\f(4n,2n))=eq \f(1,2n-1),
因为对任意n∈N*,2n-1≥2n-1恒成立,
所以bn≤eq \f(1,2n-1).
所以Tn≤1+eq \f(1,2)+eq \f(1,22)+eq \f(1,23)+…+eq \f(1,2n-1)=2eq \b\lc\(\rc\)(\a\vs4\al\c1(1-\f(1,2n)))<2.
高频考点四 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4】近日,某市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新能源汽车不在限行范围内,某人为了出行方便,准备购买某新能源汽车.假设购车费用为14.4万元,每年应交付保险费、充电费等其他费用共0.9万元,汽车的保养维修费为:第一年0.2万元,第二年0.4万元,第三年0.6万元,…,依等差数列逐年递增.
(1)设使用n年该车的总费用(包括购车费用)为f(n),试写出f(n)的表达式;
(2)问这种新能源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即该车使用多少年平均费用最少),年平均费用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1)由题意得f(n)=14.4+(0.2+0.4+0.6+…+0.2n)+0.9n=14.4+eq \f(0.2nn+1,2)+0.9n=0.1n2+n+14.4.
(2)设该车的年平均费用为S万元,则有
S=eq \f(1,n)f(n)=eq \f(1,n)(0.1n2+n+14.4)=eq \f(n,10)+eq \f(14.4,n)+1≥2eq \r(1.44)+1=3.4.
当且仅当eq \f(n,10)=eq \f(14.4,n),即n=12时,等号成立,即S取最小值3.4万元.所以这种新能源汽车使用12年报废最合算,年平均费用的最小值是3.4万元.
【方法技巧】解答数列实际应用问题的步骤
(1)确定模型类型:理解题意,看是哪类数列模型,一般有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简单递推数列模型.基本特征如表:
(2)准确解决模型:解模就是根据数列的知识,求数列的通项、数列的和、解方程(组)或者不等式(组)等,在解模时要注意运算准确.
(3)给出问题的回答:实际应用问题最后要把求解的数学结果化为对实际问题的答案,在解题中不要忽视了这点.
【变式探究】某企业为了进行技术改造,设计了两种方案,甲方案:一次性贷款10万元,第一年便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0%的利润;乙方案:每年贷款1万元,第一年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5千元.两种方案的使用期都是10年,到期一次性归还本息.若银行两种形式的贷款都按年息5%的复利计算,试比较两种方案中哪种获利更多?
(参考数据:取1.0510≈1.629,1.310≈13.786,1.510≈57.665)
【解析】甲方案中,每年所获利润组成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1+30%),所以10年所获得的总利润为S10=1+(1+30%)+(1+30%)2+…+(1+30%)9=eq \f(1.310-1,0.3)≈42.62(万元),
贷款到期时,需要偿还银行的本息是10(1+5%)10≈16.29(万元),
故使用甲方案所获纯利润为42.62-16.29=26.33(万元)。
乙方案中,每年的利润组成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0.5,所以10年所获得的总利润为
T10=1+(1+0.5)+(1+2×0.5)+…+(1+9×0.5)=10×1+eq \f(10×9,2)×0.5=32.5(万元),
从第一年起,每年的贷款在到期时所产生的本息组成等比数列,首项为1×(1+5%)10万元,公比为eq \f(1,1+5%),
故贷款到期时,需要偿还银行的本息是
1×[(1+5%)10+(1+5%)9+…+(1+5%)]=1.05×eq \f(1.0510-1,0.05)≈13.21(万元),
故使用乙方案所获纯利润为32.5-13.21=19.29(万元).
综上可知,甲方案获利更多。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常数
=常数
通项公式
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中项公式法:⇔为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法:(为常数,)⇔ 为等差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为常数, )⇔ 为等差数列;
(5) 为等比数列,且,那么数列 (,且)为等差数列
(1)定义法
(2)中项公式法: ()⇔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 (均是不为0的常数,)⇔为等比数列
(4) 为等差数列⇔(总有意义)为等比数列
性质
(1)若,,,,且,则
(2)
(3) SKIPIF 1 < 0 ,…仍成等差数列
(1)若,,,,且,则
(2)
(3)等比数列依次每项和(),即 SKIPIF 1 < 0 ,…仍成等比数列
前n项和
时,;当时,或.
数列模型
基本特征
等差数列
均匀增加或者减少
等比数列
指数增长或减少,常见的是增产率问题、存款复利问题
简单递推数列
指数增长的同时又均匀减少.如年收入增长率为20%,每年年底要拿出a(常数)作为下年度的开销,即数列{an}满足an+1=1.2an-a
(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 第28讲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讲+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 第28讲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讲+练)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8讲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讲原卷版+解析docx、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8讲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练原卷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1讲 集合(讲+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1讲 集合(讲+练)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集合练原卷版+解析docx、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1讲集合讲原卷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42讲 椭圆(讲+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42讲 椭圆(讲+练)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第42讲椭圆讲原卷版+解析docx、课标全国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讲练测第42讲椭圆练原卷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