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4课时 电影院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练习三教案教学 教案 2 次下载
- 第2课时 1吨有多重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练习四教案教学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课时 什么是面积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第1课时教案
展开课题
有多重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吨的认识”以及日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克、吨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会比较差别较大的物体的轻重,但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质量概念。
教学策略
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解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探究等教学策略。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45——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秤、回形针、2分硬币、苹果、鸡蛋、1千克面条,A4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多重》。
师:一年级我们就学习了比轻重。通过看、掂、秤这三种方法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生活中的物品具体有多重呢?
生:可以看物品包装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直接看物品包装上所标识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它们有多重。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白菜,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板书课题:有多重)
生:可以用秤来称。
二、实践体验
建立概念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生:电子秤、台秤、体重秤、磅秤,天平、弹簧秤等
师:看来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秤,现在让我们再一一认识一下它们的用法吧。
电子秤,在我们平时买菜或散称一些物品时经常用到,显示器上会显示出重量和价格。
台秤,上面盘里放物品,根据物品的轻重,指针转动,指针指向那里,物品的重量就是多少。
体重秤,大家应该都见过,人站在上面可以测量出人的体重。
磅秤,是用来称一些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比如说秤一大袋麦子,就可以用磅秤来称。
托盘天平,可以左右两边都放物品,也可以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砝码,当两边的重量一样时,指针就会指向中间的位置,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下面的挂钩上,显示器上会显示出该物品的重量。
师:看了视频,你是不是对这些秤的用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让我们去称称自己体重吧!
感知千克和克。
师:看,淘气用体重秤称出自己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飞到天平上称出体重是50克,他俩谁更重呢?
小鸟说:我的体重是50,你的体重是30,难道我比你还重吗?
淘气:不对,应该是我比你重。我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其实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那为什么有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而有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1千克和1克到底有多重吧!
1、称一称,掂一掂。
= 1 \* GB2 ⑴1千克有多重?
师:按下暂停键,小组内用准备好的秤和物品称一称,掂一掂,研究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称一称,掂一掂。
学生展示:
生:1千克能称这样的苹果几个呢?我用电子秤来称一称,电子秤的单位是千克。1、2、3、4,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放在塑料袋子掂一掂,原来1千克重是这个感觉。
我再来称一下鸡蛋,看1千克能称几个鸡蛋。2、4、6……,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师:可见,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那1克有多重,再去称一称,掂一掂吧。
= 2 \* GB2 ⑵1克有多重?
学生小组内称一称,掂一掂。
学生展示:
生:这是天平,现在是平衡状态,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1克处。这是一枚2分硬币,放在左盘上,天平平衡,说明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再来称一称几个回形针重1克,1、2、3,3个回形针约重1克。把3个回形针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非常轻,甚至没有多大的感觉,它比1千克轻多了。
师:这位学生表现真棒!通过她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3个回形针约重1克。2分硬币现在很难找到了,屏幕前的你可以用回形针来称一称,掂一掂。
2、找一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感知了1千克和1克有多重了。还知道“千克”用“kg”表示,“克”用“g”表示,说一说你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生:小零食包装上,饮料瓶上,牛奶盒上……是“克”或“g”;大米、面粉、整箱苹果包装上……是“千克”或“kg”。
师:是的,生活中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可以用符号“kg”表示。包装上的“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你还知道生活中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生:公斤、斤、两。
师:你知道吗?斤,公斤是我国以前的质量单位。现在为了和国外方便买卖,世界各国都统一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而我国则1990年才开始使用“克”和“千克”。
1千克等于1公斤,1千克也等于2斤,1斤等于500克。
认一认,说一说。
= 1 \* GB2 ⑴师:那“千克”和“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⑴大家看,这是1壶油,标签上标注的是小写的1000,单位是“克”,说明这壶油重1000克;放在台秤上,指针指向1,台秤单位是千克。说明这壶油重1千克,而标注的和称的是同一壶油,说明1千克=1000克。这就是千克和克的单位换算。
1千克=1000克
字母表示:1kg=1000g (板书)
= 2 \* GB2 ⑵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重1千克?找一找,称一称。(加深1千克=1000克的理解)
生展示:
这袋面条重1kg,放在质量单位是“g”的秤上称一称,重1000克,说明1kg=1000g。
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
师:可以是学习用品,也可以是生活物品,看谁估计的和称的重量最接近。
生展示:
我称的是一张A4纸和一袋洗衣粉。一张A4纸比较轻,我选择质量单位是“克”的秤。我估计一张A4纸重5克,现在称一下,纸张太大不方便,我对折一下再称,重4.5克。对折后重量会不会改变呢?我再对折一下,还是4.5克,和原来一样,看来物体的质量不会因为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我再来称洗衣粉,洗衣粉比较重,我选择质量单位是“千克”的秤来称,我估计这袋洗衣粉重1.5千克,称一称,重1.6千克。
师:这位学生根据物体的轻重选择了不同的秤来称,在称量的过程中还有了新的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质量不变。这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思考。
三、达标检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感知了1千克和1克分别有多重,知道了1千克=1000克。现在让我们运用学到的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吧!
课本46页练一练1题,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独立完成。
生汇报:观察秤上的指针和单位,我发现:这个鸡蛋重(100)克。这个西瓜重(5)千克。笑笑体重是(25)千克。
课本46页练一练2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生: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对比考虑一个苹果不可能是260千克,那么一个苹果260(克)。同理,一袋洗衣粉400(克)。一只狗10(千克)。一棵白菜2(千克)。
填一填。
3千克=( )克 4000克=( )千克 8000克=( )千克
生:因为1千克=1000克,所以3千克=3000克,4000克=4千克,8000克=8千克。
称一称,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用准备好的秤来称一称吧。
生汇报。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本46页5题)
生:一样重。因为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
看一看,猜一猜。(课本46页6题)
师: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天平右边有几个橘子?
生:1个梨=3个橘子,1个苹果=2个橘子。所以1个梨+1个苹果=5个橘子。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计量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生2:计量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表示。
生3:1 千克=1000 克
……
师:同学们收获很大,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助你学习进步!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五、教学板书
有多重
千克(kg) 克(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来认识并感知千克和克,建立质量概念。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地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缺点:在掂一掂这个环节,学生掂一掂地次数太少,对物体具体重量地感知力不是太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地感受,影响对物品重量地估一估。
改进措施:让学生对日常物品多掂几次,强化学生对具体重量地感知,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地意识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估一估地能力。
北师大版1吨有多重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1吨有多重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1吨有多重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1吨有多重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1吨有多重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1吨有多重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实际感受,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数学故事,拓展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