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四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五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六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七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八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21页。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线索“互联网”整合一 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生活等。(2)地形:不同的地形单元直接影响人类居住的舒适性。(3)淡水:淡水分布的变化,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空间格局,进而决定着人类迁徙的方向和规模。(4)土壤:土壤的土质、肥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5)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布局,影响生产制造工业的布局,进而成为影响人口迁徙的重要因素。(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因素,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一个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会迫使人类进行迁徙。2.社会经济因素(1)城市规模及发展:城市的规模越大,可容纳人口越多;城市越发达,吸引人口数量就越多。(2)交通:交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地区之间往来的时间,减少了人口迁徙的困难,促进人口迁徙。(3)教育:文化教育是人类向更好生活追求以及向更高经济发展追求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人口迁徙。(4)婚姻和家庭:婚姻主要影响青年人口的迁徙,而家庭因素多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徙。(5)国际移民: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因素促使国际移民的发生。3.政治因素(1)政策: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出台有关人口迁徙的政策。(2)战争:战争会使人类改变居住地,同时产生大量国际难民。(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整合二 人口迁徙的阶段特征及成因整合三 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与认识1.影响(1)印欧人的迁徙对古代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的文化区域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各个区域的文化发生了变化,中国和印度部分吸收游牧民族因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以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欧洲新文化;拜占庭帝国保存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部分遗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特色,融合了希腊罗马、西亚和古代埃及等地的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近代殖民扩张使美洲人口结构和族群发生变化,促使大洋洲人口结构发生替代性变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国文化;大量华工到达美洲和大洋洲,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4)二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交融,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认识(1)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2)在移民融入移入地区或国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也经历了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试中彼此交融的过程。(3)文化的本质和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历史也一再证明,只有充分理解和融入移入区域和民族的文化,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在交融中认同,在沟通中理解。宽容是文化发展的缘由,也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和文化内在的演变逻辑。整合四 区域文化的产生原因和价值1.产生原因(1)区域文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地理环境,一种地理文化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否则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不得不做相应的改变。(2)区域文化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移民。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有些文化可以用书、图画传播,有些文化如方言就必须靠人来传播,所以移民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移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或者极大地改变着土著文化。(3)区域文化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由政权推行的主流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政治权力而加强。(4)区域文化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受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2.区域文化的价值区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区域文化也更加适合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以及改善生活,它包含了先民的智慧。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解答型][解题技法]——读材料、审设问、条理答“三步法”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一、读材料(1)粗读:了解材料涉及的主要内容,材料出处、明确材料所反映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2)细读:仔细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二、审设问(1)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2)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3)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三、条理答(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2)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表述时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3)语言要简洁,答中要点;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经典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8分)[技法点拨][模拟演练]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1分)材料 与拉丁美洲地区一样,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1849年9月,加利福尼亚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一种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1850年,美国国会各代表经过激烈争论,终于达成了《1850年妥协案》,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被接纳加入合众国。……英国国会于1855年通过一项《乘客法案》,规定香港为由中国赴美国的唯一港口,而香港早在1841年已被宣布为自由港……基于以上原因,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赊单”系广东话,意为“赊欠船票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船费最低每人约40美元,而归还时须偿还大约100美元。这笔钱规定每月在工资中加以扣除。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否则,轮船公司就不准售给他回国的船票。由于华工在国内一般都有妻室老小,都想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故里,所以一般都尽快还清这笔债务。——摘编自陆国俊《美洲华侨史话》(1)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移民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概述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变化,据材料中“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归纳即可。原因应从材料所涉及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香港三者进行思考。答案:变化:由契约华工制到“赊单工”。(3分)原因: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利福尼亚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的通过;香港被宣布为自由港。(3分)(2)材料所涉及的前后两种移民形式有何根本区别?有人认为,从华工的角度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试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5分) 解析:第(2)问区别,从“契约”的含义和材料中“赊欠船票制”和“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等关键信息上归纳思考。原因主要是因为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答案:区别:“赊单工”与“契约华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将“劳务”契约改为“债务”契约。(3分)原因: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2分)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线索“互联网”整合一 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生活等。(2)地形:不同的地形单元直接影响人类居住的舒适性。(3)淡水:淡水分布的变化,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空间格局,进而决定着人类迁徙的方向和规模。(4)土壤:土壤的土质、肥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5)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布局,影响生产制造工业的布局,进而成为影响人口迁徙的重要因素。(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因素,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一个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会迫使人类进行迁徙。2.社会经济因素(1)城市规模及发展:城市的规模越大,可容纳人口越多;城市越发达,吸引人口数量就越多。(2)交通:交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地区之间往来的时间,减少了人口迁徙的困难,促进人口迁徙。(3)教育:文化教育是人类向更好生活追求以及向更高经济发展追求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人口迁徙。(4)婚姻和家庭:婚姻主要影响青年人口的迁徙,而家庭因素多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徙。(5)国际移民: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因素促使国际移民的发生。3.政治因素(1)政策: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出台有关人口迁徙的政策。(2)战争:战争会使人类改变居住地,同时产生大量国际难民。(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整合二 人口迁徙的阶段特征及成因整合三 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与认识1.影响(1)印欧人的迁徙对古代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的文化区域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各个区域的文化发生了变化,中国和印度部分吸收游牧民族因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以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欧洲新文化;拜占庭帝国保存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部分遗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特色,融合了希腊罗马、西亚和古代埃及等地的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近代殖民扩张使美洲人口结构和族群发生变化,促使大洋洲人口结构发生替代性变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国文化;大量华工到达美洲和大洋洲,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4)二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交融,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认识(1)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2)在移民融入移入地区或国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也经历了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试中彼此交融的过程。(3)文化的本质和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历史也一再证明,只有充分理解和融入移入区域和民族的文化,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在交融中认同,在沟通中理解。宽容是文化发展的缘由,也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和文化内在的演变逻辑。整合四 区域文化的产生原因和价值1.产生原因(1)区域文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地理环境,一种地理文化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否则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不得不做相应的改变。(2)区域文化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移民。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有些文化可以用书、图画传播,有些文化如方言就必须靠人来传播,所以移民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移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或者极大地改变着土著文化。(3)区域文化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由政权推行的主流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政治权力而加强。(4)区域文化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受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2.区域文化的价值区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区域文化也更加适合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以及改善生活,它包含了先民的智慧。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解答型][解题技法]——读材料、审设问、条理答“三步法”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一、读材料(1)粗读:了解材料涉及的主要内容,材料出处、明确材料所反映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2)细读:仔细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二、审设问(1)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2)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3)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三、条理答(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2)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表述时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3)语言要简洁,答中要点;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经典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8分)[技法点拨][模拟演练]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1分)材料 与拉丁美洲地区一样,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1849年9月,加利福尼亚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一种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1850年,美国国会各代表经过激烈争论,终于达成了《1850年妥协案》,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被接纳加入合众国。……英国国会于1855年通过一项《乘客法案》,规定香港为由中国赴美国的唯一港口,而香港早在1841年已被宣布为自由港……基于以上原因,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赊单”系广东话,意为“赊欠船票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船费最低每人约40美元,而归还时须偿还大约100美元。这笔钱规定每月在工资中加以扣除。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否则,轮船公司就不准售给他回国的船票。由于华工在国内一般都有妻室老小,都想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故里,所以一般都尽快还清这笔债务。——摘编自陆国俊《美洲华侨史话》(1)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移民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概述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变化,据材料中“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归纳即可。原因应从材料所涉及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香港三者进行思考。答案:变化:由契约华工制到“赊单工”。(3分)原因: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利福尼亚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的通过;香港被宣布为自由港。(3分)(2)材料所涉及的前后两种移民形式有何根本区别?有人认为,从华工的角度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试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5分) 解析:第(2)问区别,从“契约”的含义和材料中“赊欠船票制”和“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等关键信息上归纳思考。原因主要是因为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答案:区别:“赊单工”与“契约华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将“劳务”契约改为“债务”契约。(3分)原因: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2分)
相关资料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