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部编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全册综合小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初中历史部编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全册综合小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历史部编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全册综合小测(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给汉武帝写了一封大破匈奴的捷报,卫青所使用的书写材料最有可能是( )
2.“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3.秦朝开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 )
A.约公元前771年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2070年D.约公元前1046年
5.《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D.推行郡国并行制
6.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D.“法治”
7.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部落居住者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
A.水稻B.玉米
C.粟D.红薯
8.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成语典故,请帮助他按照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 )
①草木皆兵 ②三顾茅庐 ③问鼎中原 ④纸上谈兵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D.③④②①
9.“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长安B.洛阳
C.成都D.杭州
10.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第一章 斩蛇起义 推翻秦朝
第二章 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 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 发展经济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11.“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风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
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D.汉献帝刘协
12.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们法制观念淡薄
D.法律严苛
13.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赵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
A.一大群人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兽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
C.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14.“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实行的统治政策( )
A.秦始皇B.秦穆公
C.秦孝公D.齐桓公
15.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这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D.战国时期、东汉
16.“以酒为池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副对联描绘的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的暴政,他是( )
A.桀B.纣
C.汤D.周武王
17.“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18.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B.禹
C.舜D.启
19.“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0.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扩大秦朝疆域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D.军事防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1和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1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2分)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2分)
(3)春秋时期,谁提出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代表?(2分)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2分)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2分)
材料二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1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他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2分)
(4)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5)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1分)
23.李明同学在一本课外书籍中看到了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一 咸阳人李良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 李良4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基本平息,旅途方便多了。
请你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做出推断:
(1)李良20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请写出这个时期的两个著名的战役名称。这种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的局面结束是在 年。(3分)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争局面。(2分)
(3)李良40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1分)
(4)李良40岁时中国各地通用的文字是 。(1分)
(5)李良40岁时全国通用货币的标准样式是下图中的 。(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周有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汉高祖之后,西汉王朝出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材料二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2分)
25.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是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上海。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许多连环画的主要内容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普及历史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下列连环画,回答相关问题。
【人物类】
【战役类】
(1)请为第一组【人物类】中两本小人书中的主人公分别写一份简介。(要求:交代出人物的生活年代及其主要成就或贡献)(3分)
(2)请结合第二组【战役类】中小人书的书名,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4分)
(3)阅读小人书,一方面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请你分别结合两组小人书,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
参考答案:
1-5CCACB
6-10BCDAA
11-15ADCAD
16-20BABDD
21.
(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
(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
(3)老子。道家。
(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
(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1)建立县制。奖励军功。
(2)孝文帝。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4)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学习改革家顺应潮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3.
(1)战国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任答两项) 公元前221
(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六国之间的不团结和策略失误;秦国人才较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秦朝
(4)小篆
(5)C
24.
(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迁徙六国的旧贵族到首都,加强监视;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依靠武力得到天下,但不能依靠武力治理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25.
(1)A 《大探险家张骞》:张骞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曾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B 《华佗》: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他还编成“五禽戏”锻炼身体。
(2)
(3)通过了解第一组图片中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坚强的毅力,要不怕艰难险阻,要勇于创新。通过第二组战役中的胜负得失,我们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小人书
交战双方
时 间
结 果
影 响
C
D
小人书
交战双方
时间
结果
影响
C
曹操和袁绍
200年
曹操打败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D
孙刘联军和曹军
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单元基础测(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