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选择挂图等。
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续上表
续上表
课堂作业
1.豌豆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时间分别为( )
A.自花传粉,开花前 B.自花传粉,开花后
C.异花传粉,开花前D.异花传粉,开花后
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
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 B.75%黑色,25%白色
C.有黑色也有白色 D.以上可能都有
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D
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本课还采用了课前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的设计。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通过师生互动,由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灵动和人文关怀,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最后进行当堂检测,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教育格言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教学
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
活动
教学
意图
章
引
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
生答:
遗传现象。
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
引言
以“问题探讨”引入。提示: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
论回答。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第一节
引言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孟德尔的初步介绍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
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讲述:利用挂图让学生边思考边讲解。
P:纯种高茎豌豆 × 纯种矮茎豌豆
F1: 高茎豌豆
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得出答案。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
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自交
F2: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787 ∶ 277
3 ∶ 1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学生看表1-1,得出结论
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教师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P: DD ×dd 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配子 : D d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F1: Dd eq \\ac(○,x) Dd。
F1配子:D d D d
F2: DD Dd Dd 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D ∶ Dd ∶ dd
1 ∶ 2 ∶ 1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略。
不能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