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01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02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

    第13课 短文两篇 (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阐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D.滞碍(zhì)       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    纵观统筹    读书废时B.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孜孜不倦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 ,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用品,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分发到各社区。B.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D.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C.《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二、填空题6.填空。(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7.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四、现代文阅读阅读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回答问题。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8.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9.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10.“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作者阐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阅读下列文本,回答下面小题。不求甚解邓拓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读,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案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3.文章第⑤⑥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4.比较[甲][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并说说[甲]句比[乙]句好在哪里。[甲]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乙]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也不行。1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1.D【详解】A.“咬文嚼字”中“嚼”的读音应为jiáo;B.“矫揉造作”中“矫”的读音应为jiǎo;C.“吹毛求疵”中“疵”的读音应为cī;故选D。2.B【详解】A.彩——采,废——费;C.爵——嚼;D.磨——摩;故选B。3.D【详解】由横线前语句“浅阅读……”分析,后面应是继续“浅阅读”的话题。②句是讲“浅阅读”不利的方面,是对文段首句讲“浅阅读”的优点反方向陈述,所以应紧随其后,先排除AC两项,再作比较。⑤句是对“浅阅读”不足的进一步陈述,故紧随②句,排除B。第④句是针对“浅阅读”的缺点做出的假设,抓住关键词“如果”,可确定紧承第⑤句;抓住关键词“那么”,可确定第③句是紧承第④句的;故选D。4.D【详解】A项,不合逻辑,“拼图、棋类、卡拉OK”不是体育用品;B项,“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没有和“回答”相对应的宾语中心语,可以在“各种关系”后加“的问题”。故选D。5.D【详解】《不求甚解》一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6. (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详解】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1)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培根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2)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邓云特,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著有《燕山夜话》等。7.(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1)通读材料一,可以搜集到“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可见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读者的阅读收获。(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点,所以我们可以都采用;选择读书方法时结合自己的需求,决定改用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据此理解作答。8.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9.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谈读书的,先阐述读书的不同目的,接着阐述读书的几种方法,最后阐述读书的作用,可以塑造性格、弥补精神缺陷。(意对即可) 10.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意对即可) 11.示例:作者认为读书时不能盲目相信书本,应该以辨证的态度去看待。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能给我们正确的知识,如果完全相信书本所写,没有辨证的看待和分析全盘吸收,就不会有好的读书效果。(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8.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题干“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的提示,找到中心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得答案。9.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博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10.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根据“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句中的“狡黠者”“无知者”“明智之士”把三种人进行对比,突出了“鄙”“羡”“用”的不同态度,可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知,有力地论证了只有“用读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11.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书上有的是知识,并没有把如何运用告诉读者,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社会的观察。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然后运用,不能照抄照搬,机械运用。所以说,不可尽信书中所言。12.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 13.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的事实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结果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事实进行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道理。 14.[甲]句中加点的词对“反对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委婉地批判,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读者在心理上形成抵触,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15.示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它启发我们读书要明确目的,集中精力,不仅要用心,还要尽量多调动我们的器官,让多个器官共同工作。【解析】1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题目“不求甚解”提出了本文的论题,根据①段“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1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根据⑤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可知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的事实”这一事例;根据⑥段“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等文字可知这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结果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事实”;综合两段事例来看,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把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进而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道理。14.本题考查语言辨析。甲乙两个句子所选词语意思比较接近,但是总体来看,乙句中的“不是这样”“不提倡”“也不行”语气非常生硬,而甲句中的“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的理由”语气则非常委婉,使人读起来感觉是在与读者讨论交流看法,是委婉地批判“反对不求甚解”的观点,但也不是表明必须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毕竟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这样作者的语言更严谨,更委婉,读者也更容易接受作者陈述的观点。15.本题考查名言积累。示例: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它启发我们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读书需要多读几次,然后深入思考,才能明白书中文字的真正含义。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3课 短文两篇(课堂10分钟)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