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嘉兴市浙江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
展开1.(2分)下列初中常见实验操作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除去CO中CO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排水法收集气体D.过滤
2.(2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所有预包装食品都要标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反式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下列有关上述规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重要原料
B.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钠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对人体没有任何作用
D.这项规定有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平衡地摄取营养物质
3.(2分)夏天剧烈运动后,同学们通常会有以下感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肌肉酸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排汗和呼吸都是人体排泄的途径
B.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适量的淡盐水
C.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D.肌肉酸痛是因为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4.(2分)在①氧化铜、②金属铁、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2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对应的是( )
A.AB.BC.CD.D
6.(2分)下列人体器官中,都具有排泄功能的一组是( )
①心脏
②肺
③肝脏
④肾脏
⑤皮肤
⑥胃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7.(2分)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在世界反响很大。“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8.(2分)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9.(2分)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10.(2分)物质中混有杂质常常影响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的判定。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2分)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据此推断该人的血型最可能是( )
A.O型或A型B.AB型C.A型D.B型
12.(2分)健康成年人血液中的某种物质,经过肾单位的路径为①→②→④→⑤→⑥(如图),该物质最有可能是( )
A.蛋白质B.尿素C.葡萄糖D.红细胞
13.(2分)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14.(2分)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气泡产生,下列有关金属M、Zn、Cu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M>ZnB.Zn>MC.M>CuD.Cu>M
15.(2分)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aCl2
C.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D.P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3分)下列物质中: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医用酒精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硫酸铜晶体⑥水银⑦二氧化碳⑧高锰酸钾⑨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17.(2分)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 色溶液。
(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 (填化学式)和稀硫酸反应。
18.(3分)如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是对第 (填食物种类的标号)类食物摄入量不足,导致维生素C缺少。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主要从第 (填食物种类的标号)中获得,人体摄入的蛋白质最终分解成 。
19.(3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B处溶液的溶质是 。
(3)在C点溶液中加入 (填一种物质名称)可以验证盐酸过量。
20.(3分)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CH4•8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的CH4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21.(2分)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 。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4分)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A、B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1)若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a被人体吸收,则物质a是 ,参与淀粉化的消化液有 种;
(2)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属于人体新陈代谢中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3)医生在给某人做尿常规检查时发现红细胞数量偏多,如果该病人患有肾病,则可能是图中过程 发生异常所致(选填“A”或“B”)。
23.(4分)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 和2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 ,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通
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 (填图甲中的号)。
(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b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血管c的名称是 。
(3)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 “去除后”,就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4.(8分)小乐用下列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回答问题:
(1)酵母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酵母菌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单细胞生物;②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③营养方式为寄生
(2)小乐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则装置连接的顺序是:空气→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若装置连接正确,并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2的现象是 。
(3)小乐选用A、D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当D装置刚装配好后,立即连接A装置,判断此做法是否正确, 。
25.(8分)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在 (填器官名称)里发挥消化作用。
(2)比较 (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
(3)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
(4)本实验中,蛋花液还可以换成 (选填字母)。
A.米汤
B.豆浆
C.花生油
D.牛奶
26.(6分)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则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 。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 (填化学式)。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 (填字母)。
A.稀HCl
B.稀H2SO4
C.CaCl2
27.(8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某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共2小题,28题7分,29题9分,共16分)
28.(7分)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该反应是将 (选填“稀HCl”或“NaOH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列式计算)
29.(9分)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上表中m的数值是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023-2024学年浙江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初中常见实验操作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除去CO中CO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排水法收集气体D.过滤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C、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D、过滤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A。
2.(2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所有预包装食品都要标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反式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下列有关上述规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重要原料
B.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钠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对人体没有任何作用
D.这项规定有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平衡地摄取营养物质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为了做到合理膳食,我国营养学家将这食物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5类食物。
【解答】解: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正确。
B、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都是细胞的构成物质。正确。
C、钠属于无机盐,但是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错误。
D、这项规定有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平衡地摄取营养物质。
故选:C。
3.(2分)夏天剧烈运动后,同学们通常会有以下感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肌肉酸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排汗和呼吸都是人体排泄的途径
B.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适量的淡盐水
C.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D.肌肉酸痛是因为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皮肤里面的汗腺,通过汗腺形成汗液,再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汗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出汗液除了起到排泄作用外,还能散失体内热量,所以人在体育活动时,会大量出汗。
【解答】解:A、排汗和呼吸都是人体排泄的途径。
B、汗液中含有无机盐,B正确。
C、心跳加快,C正确。
D、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D错误。
故选:D。
4.(2分)在①氧化铜、②金属铁、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根据酸的性质(能够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体现酸的通性;
②金属锌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体现酸的通性;
③氢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体现酸的通性;
④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与盐酸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B。
5.(2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对应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A正确;
B、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钙形成的岩石质地坚硬,故C正确;
D、氯化钠具有杀菌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6.(2分)下列人体器官中,都具有排泄功能的一组是( )
①心脏
②肺
③肝脏
④肾脏
⑤皮肤
⑥胃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B
【分析】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解答】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⑤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②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③肝脏属于消化腺,它们与排泄无关。
故选:B。
7.(2分)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在世界反响很大。“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故选:D。
8.(2分)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答案】C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A错误。
B、血液流经丁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C正确。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丙→丁。
故选:C。
9.(2分)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答案】A
【分析】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吸收一定量水后变成稀硫酸,不能再吸收水蒸气。
【解答】解:A、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质量分数减小,不能再吸收水蒸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过程中,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
D、吸收水蒸气前,吸收一定量水后变成稀硫酸,溶剂质量不再变化。
故选:A。
10.(2分)物质中混有杂质常常影响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的判定。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uSO4和H2SO5均能与足量NaOH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B、NaOH和Na2CO3均能与过量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选项错误。
D、铜粉能与AgNO5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D。
11.(2分)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据此推断该人的血型最可能是( )
A.O型或A型B.AB型C.A型D.B型
【答案】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因此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分)健康成年人血液中的某种物质,经过肾单位的路径为①→②→④→⑤→⑥(如图),该物质最有可能是( )
A.蛋白质B.尿素C.葡萄糖D.红细胞
【答案】C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静脉。
【解答】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形成原尿,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
故选:C。
13.(2分)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答案】A
【分析】此题是涉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酸碱性的验证、氧气是否收满的判断、Cl﹣的鉴别的一道综合题。判断的标准一定符合客观事实。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发生的一些现象,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再滴加盐酸,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B、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在验满的时候是要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C、将酚酞试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说明了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在检验氯离子时,证明氯离子的存在;
故选:A。
14.(2分)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气泡产生,下列有关金属M、Zn、Cu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M>ZnB.Zn>MC.M>CuD.Cu>M
【答案】C
【分析】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说明氯化铜已完全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滤渣,说明氯化铜已完全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该金属可能是锌,无法确定M与锌的活动性强弱。
故选:C。
15.(2分)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aCl2
C.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D.P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答案】C
【分析】结合图象以及铜与盐酸不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铜与盐酸不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A、从图中看出,碳酸钙部分反应,故A正确;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故B正确;
C、铜与盐酸不反应,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
D、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P点时,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氯化钙和氯化氢;
故选:C。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3分)下列物质中: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医用酒精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硫酸铜晶体⑥水银⑦二氧化碳⑧高锰酸钾⑨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②⑨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④⑥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③⑦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①洁净干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②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③冰水混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④液态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⑤硫酸铜晶体由不同元素组成;⑥水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⑦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⑧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⑨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
故答案为:①②⑨;④⑥。
17.(2分)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 红 色溶液。
(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 Fe2O3(合理即可) (填化学式)和稀硫酸反应。
【答案】(1)红;
(2)Fe2O3(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稀硫酸显酸性,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
(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氧化铁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显黄色。
故答案为:
(1)红;
(2)Fe2O3(合理即可)。
18.(3分)如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是对第 ④ (填食物种类的标号)类食物摄入量不足,导致维生素C缺少。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主要从第 ②③ (填食物种类的标号)中获得,人体摄入的蛋白质最终分解成 氨基酸 。
【答案】(1)④;
(2)②③;氨基酸。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解答】解:(1)④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如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是对第④类食物摄入量不足。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②豆类和奶类。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
故答案为:(1)④;
(2)②③;氨基酸。
19.(3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该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B处溶液的溶质是 氯化钠 。
(3)在C点溶液中加入 碳酸钙 (填一种物质名称)可以验证盐酸过量。
【答案】(1)放热;
(2)氯化钠;
(3)碳酸钙(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B处温度最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AB段温度升高。
(2)B处温度最高,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合理即可),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
(1)放热;
(2)氯化钠;
(3)碳酸钙(合理即可)。
20.(3分)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CH4•8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或0.075 。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的CH4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考虑;(3)A、根据可燃冰燃烧后生成物考虑;B、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置换反应是单换单的反应。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6O2CO2+3H2O。
(2)CH4•6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3)A、可燃冰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的CH4过程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CH4+2O2CO2+6H2O; (2)7.8%或0.075。
21.(2分)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 氧化物 。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组成和性质可知,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1)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
(2)锌粒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2+H2↑。
故填:(1)氧化物(2)Zn+5HCl═ZnCl2+H2↑。
22.(4分)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A、B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1)若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a被人体吸收,则物质a是 葡萄糖 ,参与淀粉化的消化液有 三 种;
(2)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属于人体新陈代谢中的 同化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3)医生在给某人做尿常规检查时发现红细胞数量偏多,如果该病人患有肾病,则可能是图中过程 A 发生异常所致(选填“A”或“B”)。
【答案】(1)葡萄糖;三。
(2)同化。
(3)A。
【分析】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由图可知:a是葡萄糖,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A表示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Ⅰ是肾小囊,Ⅱ是肾小管。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因此。参与淀粉化的消化液有唾液。
(2)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异化作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排出废物的过程。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如尿素,形成尿液,可能是肾小球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故答案为:
(1)葡萄糖;三。
(2)同化。
(3)A。
23.(4分)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 和2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 房室瓣 ,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通
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 1 (填图甲中的号)。
(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b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血管c的名称是 肺静脉 。
(3)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 凝集原 “去除后”,就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答案】(1)房室瓣;1。
(2)肺静脉。
(3)凝集原。
【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右心房和2右心室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房室瓣,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各级静脉、下腔静脉;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
(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血液中氧气增加了,则与肺相连的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
(3)血型的种类是由凝集原决定的。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去除”后,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故答案为:(1)房室瓣;3。
(2)肺静脉。
(3)凝集原。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4.(8分)小乐用下列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回答问题:
(1)酵母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酵母菌说法正确的是 ① (选填序号)。
①单细胞生物;②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③营养方式为寄生
(2)小乐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则装置连接的顺序是:空气→ B→C→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若装置连接正确,并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2的现象是 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小乐选用A、D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当D装置刚装配好后,立即连接A装置,判断此做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装置D的试管在装配好后的初期存在少量氧气,这时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A,瓶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在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时,检验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NaOH溶液,所以实验装置的顺序为B→C→A。
2、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气,所以装置只需要D→B即可。
【解答】解:(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等,进行腐生生活,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芽体,也能进行孢子生殖。
(2)10%的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所以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B→C→A2的现象是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装置D的试管在装配好后的初期存在少量氧气,这时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A,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1)①
(2)B→C→A;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不正确;装置D的试管在装配好后的初期存在少量氧气,瓶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
25.(8分)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探究“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后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在 小肠 (填器官名称)里发挥消化作用。
(2)比较 1号、2号 (填试管编号)两支试管,说明胰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
(3)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 。
(4)本实验中,蛋花液还可以换成 BD (选填字母)。
A.米汤
B.豆浆
C.花生油
D.牛奶
【答案】(1)小肠。
(2)1号、2号。
(3)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
(4)BD。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胰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解:(1)人体的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在小肠里发挥作用。
(2)比较1号、2号两支试管的变量是胰液。
(3)4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
(4)选项中,米汤主要含有淀粉,花生油主要含有脂肪。所以,蛋花液还可以换成豆浆和牛奶。
故答案为:
(1)小肠。
(2)3号、2号。
(3)煮沸过的胰酶液失去了活性。
(4)BD。
26.(6分)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则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 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 NaOH (填化学式)。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 A (填字母)。
A.稀HCl
B.稀H2SO4
C.CaCl2
【答案】(1)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OH;
(3)A。
【分析】(1)根据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却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后,其中的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如果此时溶液仍然呈碱性,那么肯定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前者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后者不溶于稀盐酸。根据沉淀的溶解情况,就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同时存在碳酸钠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不一定有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3)碳酸钡沉淀能与酸反应,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但不能选用稀硫酸,滴加稀盐酸后,那么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那么含有氢氧化钠;如果沉淀不溶解,故选:A。
故答案为:(1)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OH;
(3)A。
27.(8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某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Ba(OH)2=BaCO3↓+H2O 。
(2)装置A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装置E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D中 。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CO2+Ba(OH)2=BaCO3↓+H2O;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D中;
(3)偏大。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空气中组成来分析回答此题;根据氢氧化钡的作用来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A的作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Ba(OH)2=BaCO8↓+H2O;
(2)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通入空气前需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钡能吸收二氧化碳,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撤去A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因此测定的碳酸钠含量偏大。
故答案为:(1)CO2+Ba(OH)5=BaCO3↓+H2O;
(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D中;
(3)偏大。
四、解答题(共2小题,28题7分,29题9分,共16分)
28.(7分)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该反应是将 NaOH溶液 (选填“稀HCl”或“NaOH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列式计算)
【答案】(1)NaOH溶液;
(2)16g。
【分析】(1)根据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使pH增大。
故答案为:
(2)设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3O
40
10%x
x=16g
答:有16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
29.(9分)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上表中m的数值是 0.5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1:4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1)0.5;
(2)1:4;
(3)24.5%。
【分析】(1)依据表中数据分析;
(2)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
(3)依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和题中数据,计算出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分析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每40.0g的稀硫酸与样品反应可生成0.3g氢气,产生氢气为0.5g,所以第4份,产生氢气也应为0.5g,故填:5.5;
(2)分析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每40.0g的稀硫酸与样品反应可生成4.2g氢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故填:1:4;
(3)设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Zn+H3SO4=ZnSO4+H7↑
98
x
=
x=24.5g
则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24.3%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除锈
B
氢氧化钙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钙
形成的岩石质地坚硬
做建筑材料
D
氯化钠
具有杀菌作用
清洗伤口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SO4
H2SO4
加入足量NaOH,蒸发
B
NaOH
Na2CO3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铁粉
铜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铜
锌粒
铜片
处理方法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37℃
现象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清
不变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除锈
B
氢氧化钙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钙
形成的岩石质地坚硬
做建筑材料
D
氯化钠
具有杀菌作用
清洗伤口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SO4
H2SO4
加入足量NaOH,蒸发
B
NaOH
Na2CO3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铁粉
铜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铜
锌粒
铜片
处理方法
试管号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37℃
现象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清
不变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杭州师大附属乍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杭州师大附属乍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杭州师大附属乍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杭州师大附属乍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世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世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9t,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5g,8t×20% x,04t,6g,6g)+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