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名校真题】各省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秋季高一年级阶段性质量抽测化学注意事项:1.答要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垎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Cl:35.5 Zn:65第I卷(选择题满分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火药的使用 B. 用粮食酿酒C. 钢铁的锈蚀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答案】D【解析】【详解】A.火药的使用中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合题意;B.用粮食酿酒即由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再转化为酒精C2H5OH,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C.钢铁的锈蚀即有Fe转化为Fe2O3·nH2O,铁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合题意;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未发生化学变化,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 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A. 水 B. Fe(OH)3胶体 C. 蔗糖溶液 D. FeCl3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胶体是混合物,而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A错误;B.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B正确;C.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C错误; D.FeCl3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熟悉常见的分散系的类型及分散系的判断是解答的关键,只有胶体才具有丁达尔效应,根据题中分散系的类型进行判断。3. 中国石墨烯制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石墨烯有很多特性,它比最坚固的钢大约强100倍。它可以非常有效地传导热和电,并且几乎是透明的。下列不是石墨烯的同素异形体的是A. 金刚石 B. 石墨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据此解答。【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烯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不选;B.石墨和石墨烯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选;C.是化合物,不可能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C选;D.和石墨烯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不选;答案选C。4. 关于NaHCO3的性质和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B. 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要大C. NaHCO3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D. 可以用Ca(OH)2来鉴别Na2CO3和NaHCO3【答案】A【解析】【详解】A.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无毒气体,使糕点变得膨松,故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A正确;B.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要小,B错误;C.NaHCO3+HCl=NaCl+H2O+CO2↑,NaHCO3+NaOH=Na2CO3+H2O,故NaHCO3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C错误;D.由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NaHCO3=CaCO3↓+H2O+NaOH可知,不可以用Ca(OH)2来鉴别Na2CO3和NaHCO3,D错误;故答案为:A。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2.4L中一定含有B. 在标准状况下,和所含分子数之比为C. 溶解在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答案】B【解析】【详解】A.22.4L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不一定含有,A错误;B.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标准状况下,和所含分子数之比为,B正确;C.溶解在水中,溶液体积不是1L,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是,C错误;D.标况下水不是气态,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是,D错误;答案选B。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铁丝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B. 干燥的固体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C.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D. 蒸馏水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铁丝能导电,铁是金属单质,所以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干燥的固体不导电,氯化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是电解质,B错误;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C正确;D.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7.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铁跟稀硫酸反应:B.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C. 碳酸钙跟盐酸反应:D. 金属钠与水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铁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错误;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错误;C.碳酸钙难溶,跟盐酸反应:,C错误;D.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D正确;答案选D。8. 下列名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详解】A.和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B.和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在溶液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选;D.和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答案选C。9.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还原剂顺序排列的是 化合物单质混合物还原剂A.甲烷氧气的硫酸锌B.生石灰臭氧胆矾氢气C.烧碱氮气冰水泥合物氮气D.稀豆浆铜盐酸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据此解答。【详解】A.甲烷是化合物,氧气是单质,浓硫酸是混合物,锌是金属单质,可作还原剂,A选;B.生石灰是化合物,臭氧是单质,胆矾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氢气可作还原剂,B不选;C.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氮气是单质,冰水混合仍然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氮气可作还原剂,C不选;D.稀豆浆是混合物,铜是金属单质,盐酸是混合物,浓硫酸一般作氧化剂,D不选;答案选A。10. 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钠和氯气化合生成,A不选;B.铁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铁,得不到,B选;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不选;D.碳和氧气化合生成,D不选;答案选B。11. 下列反应中H2O是氧化剂的是A. CaO+H2O=Ca(OH)2 B. 2F2+2H2O=4HF+O2C. 2Na+2H2O=2NaOH+H2↑ D. 3NO2+H2O=2HNO3+NO【答案】C【解析】【详解】A.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B.该反应水中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F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水是还原剂,B错误;C.该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水是氧化剂、钠是还原剂,C正确;D.该反应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2价,水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二氧化氮是氧化剂、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D错误;答案选C。12. 钠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变化B. 钠原子的最外层上只有1个电子C. 纳米级金刚石胶体D. 上述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侯氏制碱的原料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守恒,所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A正确;B.钠是IA族元素,最外层上只有1个电子,故B正确;C.纳米级金刚石属于纯净物,而胶体属于分散系类型的混合物,所以纳米级金刚石不属于胶体,故C错误;D.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反应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故D正确;故选C。1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与氯元素有关的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维图缺失的类别为单质,的化学式为B. 从化合价角度看,具有氧化性,作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以杀灭新冠病毒C. 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酸,可以与发生反应D.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干燥有色布条【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由图可知,缺失的类别A为单质,属于酸,氯元素化合价是+1价,化学式为,故A正确;B.从化合价角度看,中氯元素化合价是+1价,具有氧化性,作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以杀灭新冠病毒,故B正确;C.从物质类别上看,属于酸,可以与发生反应生成高氯酸钠和水,故C正确;D.具有强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不能漂白干燥的有色布条,故D错误;故选:D。1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装置①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B. 装置②可用于证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乙试管中装碳酸氢钠C.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可在装置③中进行D. 装置④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CO2应该从a口通入【答案】B【解析】【详解】A.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在石棉网、坩埚等仪器中进行,不能在玻璃表面皿中,且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A错误; B.由于图中甲试管温度比乙试管的高,故装置②可用于证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乙试管中装碳酸氢钠,B正确;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中缺少加热仪器,C错误; D.由于NH3极易溶于水,通入时需要防止倒吸,而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通入时不用防止倒吸,故装置④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CO2应该从b口通入,NH3从a口通入,D错误;故答案为:B。15. 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有火法炼锌工艺。该工艺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还原剂B. 该反应中,生成金属锌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C. 在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被氧化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答案】B【解析】【详解】A.该氧化还原反应中,中Zn和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碳是还原剂,A错误;B.该反应中,生成金属锌即1mol锌时,消耗2mol碳,转移的电子数目为,B正确;C.在该反应中单质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C错误;D.锌是还原产物,3mol碳中有1mol是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错误;答案选B。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 按要求填空I.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1)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共有________个;II.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为了深入开展珍惜水、爱护水的主题活动,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安全利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对我市工业废水组成问题的研究。他们猜想工业废水中可能含、、、、、、,取该废水进行以下实验;①用试纸检验,表明废水呈强酸性。②取出部分废水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取②中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能确定废水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4)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检验该离子的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5)请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1.5 (2) ①. 4.48 ②. 1.204×1023 (3)、、 (4) ①. ②. 焰色试验 (5)+=BaCO3↓【解析】【分析】①用试纸检验,表明废水呈强酸性,说明含有,因此不存在。②取出部分废水逐滴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③取②中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因此不存在。据此解答。【小问1详解】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3=1.5【小问2详解】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3.4g÷17g/mol=0.2mol,体积为0.2mol×22.4L/mol=4.48,中含有0.2molH,个数为0.2×6.02×1023=1.204×1023;【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能确定废水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阳离子为,检验该离子的方法的名称为焰色试验。【小问5详解】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17. 现有、、、、、、等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___分类法(填“树状”或“交叉”)(2)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3)最终位于___________组;它的主要用途为___________。(任写一条)(4)写出舍勒发现的实验室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若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理论上可以生成的质量为___________。(5)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黄色气体,常用于水的净化和纸浆、纺织品的漂白。可以用上述框图中的某一种物质与反应制备,产物还有、等,写出该制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树状 (2)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 ①. A ②. 供氧剂、漂白剂等 (4) ①. MnO2+4H++2Cl-Cl2↑+Mn2++2H2O ②. 7.1 (5)2+4=4↑+2+2↑+2H2O【解析】【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因此甲组含有、、、,其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所以A组是,B组是、、,乙组含有、、,氢气和水不反应,C组是氢气,D组是、,氯气和水反应溶液显酸性,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因此Ⅰ组是钠,Ⅱ是氯气,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根据示意图可判断上述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小问2详解】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现象为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最终位于A组;它的主要用途为供氧剂、漂白剂等。【小问4详解】舍勒发现的实验室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生成1mol氯气即71g氯气,转移2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理论上可以生成的质量为7.1。【小问5详解】中氯元素是+4价,因此该物质是,该制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2↑+2H2O。18. 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 (1)是实验室中制取的装置,其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2)B中盛装的试剂是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3)写出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4)D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5)能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A.C装置中的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B.D装置中无明显现象C.F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CaCO3+2H+=Ca2++CO2↑+H2O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3) ①. 2Na2O2+2CO2=2Na2CO3+O2 ②. 2Na2O2+2H2O=4NaOH+O2↑ (4)氢氧化钠溶液 (5)C【解析】【分析】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装置B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氯化氢,C装置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反应,装置D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排水法收集氧气,据此解答。【小问1详解】是实验室中制取的装置,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其中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小问2详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装置B中盛装饱和NaH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小问4详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D中盛装的液体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小问5详解】A.C装置中的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只能说明过氧化钠被反应而消耗,不能说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A不选;B.D装置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B不选;C.F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所以能说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C选;答案选C。19. 碘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了预防碘缺乏,通常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1)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2)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___,该反应是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填“是”或“否”)(3)上面实验中用到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要配制的稀硫酸,需用浓硫酸___________。(4)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填选项)。A. B. C. D. (5)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有___________(填选项)。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流出;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1) (2) ①. 1:5 ②. 1.0 ③. 否 (3)27.8 (4)AB (5)c【解析】【小问1详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碘酸钾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碘化钾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5,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小问2详解】根据(1)中分析可知单质碘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由于碘酸钾是氧化剂,碘化钾是还原剂,则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之比是1:5,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0.2mol×5=1.0,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小问3详解】要配制的稀硫酸,需用500mL容量瓶,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1 mol/L×0.5L=18mol/L×V×10-3,解得V=27.8mL;【小问4详解】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答案选AB;【小问5详解】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流出,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答案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