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_冀教版
展开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观察、思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引入
(1)出示口算题。
40÷5 17÷3 25÷4 9÷7
(2)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有10个圆片,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
②有10个圆片,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
【活动】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分奖品”的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奖品打算下课后送给你们,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现如何,想不想要?
2.出示奖品图,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准备怎么分。
师:既然你们都想要,那就请你们猜一猜老师准备把这16个水蜜桃怎样分给一些同学?
水蜜桃:●●●●●●●●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问题。
预设:有16个水蜜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指名板书算式:
16÷5=3(个) ……1(个)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师:算式中“16”、“5”、“3”、“1”各表示什么?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16个水蜜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3个,还剩1个。
师:老师还有一种分法,请同学们再继续猜。
①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问题。
预设:有16个水蜜桃,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个?
②指名板书算式:
16÷3=5(人) ……1(个)
③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④师:算式中“16”、“3”、“5”、“1”各表示什么?
⑤多媒体课件演示:有16个水蜜桃,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5人.,还剩1个。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四)比较异同。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
①有16个水蜜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16÷5=3(个) ……1(个)
②有16个水蜜桃,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个?
16÷3=5(人) ……1(个)
(五)师小结:在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由于分法不同,问题不同,所以单位名称也不同,同学们以后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认真。
【练习】拓展提升
(1)第55页“做一做”。
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解答课本上的问题,再提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
①有27个苹果,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7÷5=5(袋)……2(袋) ( )
②有32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2÷6=5(组)……2(人) ( )
③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3米布最多可以做5件。 ( )
(3)师:同学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活动】概括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之前,都要认真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属于哪一种分法。在计算以后,要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最后写出答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_冀教版(1):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_冀教版(1),共4页。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_冀教版 (16):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_冀教版 (16),共3页。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_冀教版 (3):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_冀教版 (3),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