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粟,会蒸煮米饭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A.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 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 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 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4.半坡和河姆渡聚落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火的使用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瓷5.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生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6.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  )A. 黄河中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三角洲 D. 辽河流域7.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8.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我们也称他为(  )A. 伏羲氏 B. 神农氏 C. 有巢氏 D. 轩辕氏9.下列有关黄帝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10.《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 世袭制的确立 B. 郡县制的确立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1.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A.  B. 杭州 C. 洛邑 D. 12.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B.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13.西周时,天子、诸侯、卿大夫使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着详细的规定。这反映了(  )A. 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B.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C. 周王室衰微 D.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14.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商朝夏朝西周 B. 商朝西周夏朝 C. 夏朝商朝西周 D. 西周商朝夏朝1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1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尧舜禹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秦朝17.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A. 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 平王迁都 D. 西周灭亡18.201456日,为期一周的安徽省颖上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 秦孝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19.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2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 周王室地位衰弱 D. 天子依附于诸侯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1.写一篇关于甲骨文的小短文,要求:必须有题目,字数80-120字,语言简明,逻辑清晰。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22.考古发现和传说都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现的化石

     (1) 图二的复原头像是根据图一头盖骨化石完成的,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生活年代距今约多少年?(2) 该古人类化石中发现的烧骨、烧石和灰烬,说明该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哪一项生产生活技能?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3)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指哪一原始农耕居民?“房屋”属于哪一类型?他们能够种植哪种粮食作物?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问题:(1) 两则材料描述了哪两种制度?(2) 从哪个朝代起出现了材料二的情况?(3) 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你觉得哪个制度好?为什么?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 []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讲述的是什么制度?(2) 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该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指出材料中所示的这些诸侯要对国王承担哪些义务?(4) 材料反映的制度下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几个等级?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洲。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1) 材料一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图,当时采用的是什么铸造法?(2) 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鼎”是什么?同时期的代表作还有什么?(4)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云南”可知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2.【答案】A【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种植粟,会蒸煮米饭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3.【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可知是北京人.北京过着群居生活,还没有进入氏族公社时期.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北京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北京人.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使得他们可以获得稳定的粮食来源,这是他们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5.【答案】A【解析】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使用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图片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故选:A
    本题以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6.【答案】B【解析】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故选:B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本题以河姆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7.【答案】D【解析】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分界标准。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为依托,考查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的相关知识。8.【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制作乐器琴瑟,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我们也称他为神农氏。
    故选:B
    本题考查炎帝的相关知识,掌握炎帝的主要贡献。
    注意识记炎帝的主要贡献。9.【答案】A【解析】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①②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D【解析】提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夏朝的建立者。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
    故选:A
    本题考查盘庚迁殷,知道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本题以盘庚迁都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政权的建立,巩固和更替。12.【答案】A【解析】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商汤乘机起兵灭夏,夏朝灭亡;商朝末年,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时期,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并制造了炮烙等酷刑,残酷的镇压人民。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的周厉王暴虐无道,独断专行,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走,夏桀、商纣、周厉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故选:A
    本题考查历史上著名暴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更迭的史实以及得到的历史教训。
    知道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都是历史是著名的暴君。13.【答案】B【解析】由材料“天子、诸侯、卿大夫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详细的规定”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等级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对各等级权力的大小、责任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西周时,天子、诸侯、卿大夫使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着详细的规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西周等级制度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等级制度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14.【答案】C【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夏商西周演变的相关知识。15.【答案】A【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16.【答案】C【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商朝的司母戊鼎。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17.【答案】B【解析】在题目给出的禹建夏朝、商汤灭夏和东周中间的史实为武王伐纣。盘庚迁殷不是王朝建立,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 771年,和平王迁都东周开始是在公元前770年极为相近。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夏、商、周更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夏、商、周更迭。18.【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知识点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答案】C【解析】西周初年,周天子实行分封,受封的诸侯王负责镇守疆土,保卫王室。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应重点掌握其内容.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
    重点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其不利影响.20.【答案】C【解析】由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故选:C
    本题以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原因,理解基本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原因。21.【答案】根据题意写关于甲骨文的小短文。主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围绕甲骨文的来源和重大历史意义进行叙述即可。例如:题目:甲骨文的历史。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共三个基本要素。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
    题目:甲骨文的历史。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共三个基本要素。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甲骨文,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2.【答案】【小题1】北京人;70万到20万年。【小题2】北京人已会使用火。【小题3】居民:河姆渡居民。房屋:干栏式房屋。作物:水稻。【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本题以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3.【答案】【小题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或世袭制)。【小题2】夏朝。【小题3】禅让制好,禅让制强调能力和德行,能够避免无能继承人的上位;世袭制好,世袭制保持了血缘关系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国家的连续性(任选一种制度,说清理由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4.【答案】【小题1】分封制。【小题2】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作用。【小题3】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小题4】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5.【答案】【小题1】泥范铸造法。【小题2】礼器。【小题3】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小题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国力强盛等。【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原因、青铜器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安作璋主编《秦汉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重点中学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重点中学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