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讲义)
展开第三章 大气变化的效应
目录
01 观·单元时空
02 述·考点列阵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1 锋(重点掌握)
考点2 气旋与反气旋(重点掌握)
考点3 锋面气旋(重点掌握)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考点1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重点掌握)
考点2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重点掌握)
考点3 季风与季风气候(重点掌握)
考点4 地方性性气候(重点掌握)
03 明·疑难解读
疑难点1:锋面气旋的判读
疑难点2:世界气候分布
疑难点3:分析判读气候类型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1 锋(重点掌握)
1.气团
(1)气团: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密度大、气压高;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密度小、气压低。
大陆性气团:产生于内陆环境,空气干燥,温度冬夏差异很大;
海洋性气团:产生于海洋上空,湿度较大,温度冬夏差异较小。
2.锋
(1)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天气状况:云、雨、大风等天气。
(2)锋的分类
类型 | 冷锋 | 暖锋 | 准静止锋 | |
概念 | 冷气团主动移近 | 暖气团主动移近 |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 |
相同点 | 气团位置 | (1)冷气团密度大在下(2)暖气团密度小在上(3)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大 | ||
不同点 | 气团势力 |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 势均力敌 |
雨区位置 | 锋前锋后都有,以锋后为主 | 锋前 |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 |
雨带宽窄 | 雨带较窄 | 雨带较宽 | 雨带最宽 | |
降水 | 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阵性 | 时间长强度小,持续性 | 时间最长 | |
移动速度 | 速度快 | 速度慢 | 原地徘徊 | |
锋面坡度 | 坡度最大 | 坡度较小 | 坡度最小 | |
暖气团上升状况 | 被迫抬升 | 主动爬升 | 缓缓上滑 | |
图例 | 侧 视 图 | |||
锋面符号 | ||||
天气 特征 | 过境前 |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过境时 | 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 | 阴天、降雨、持续性降水 | 持续性降水 | |
过境后 | 冷气团取代原有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晴) | 暖气团取代原有冷气团位置,气温升高,气压升降低,天气转晴(暖晴) |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 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 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6-7月长江中下游);昆明准静止锋(冬):贵阳天无三日晴; |
考点2 气旋与反气旋(重点掌握)
1.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 气旋(低压系统) | 反气旋(高压系统) | ||||
气压分布 |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 ||||
水平气流与风向 | 气流形成 (北半球) |
|
| |||
风 向 | 北 半 球 | 逆时针流向中心 | 顺时针流向四周 | |||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 |||||
南 半 球 | 顺时针流向中心 | 逆时针流向四周 | ||||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 |||||
垂直气流与天气 | 气流 形成 |
|
| |||
※天气状况 | 多阴雨天气 | 多晴朗天气 | ||||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 ||||||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
考点3 锋面气旋(重点掌握)
1.高压脊与低压槽:
(1)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脊,凸低为高。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2)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谷,凸高为低。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2.锋面气旋:中纬度的低压气旋中的低压槽,常形成锋面。
3.锋面气旋的一些实用规律:
(1)锋面只能出现在低压槽位置,而不能出现在高压脊位置;
(2)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和气旋运动规律一致:北逆南顺;
(3)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左侧的锋面都是冷锋,右侧都是暖锋(“左冷右暖”/“东暖西冷”);
(4)锋面气旋有三个降水区:冷锋锋后,暖锋锋前,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形成降水);
(5)锋面气旋中的风力大小与是否在锋线附近无关,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考点1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重点掌握)
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气压带
气压带名称 | 纬度位置 | 形成原因 |
赤道低气压带 | 赤道地区 |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 |
极地高气压带 | 极地地区 | 极地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30°纬度附近 | 30°纬度附近高空的大气辐合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60°纬度附近 | 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在60°纬度附近形成锋面,此处大气上升,近地面成为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 |
2.风带
风带 | 分布 | 风向 | |
北半球 | 南半球 | ||
信风带 | 低纬地区 | 东北信风 | 东南信风 |
盛行西风带 | 中纬地区 | 西南风 | 西北风 |
极地东风带 | 高纬地区 | 东北风 | 东南风 |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2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重点掌握)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名称 | 气候类型或特征 | 景观特征 |
赤道低气压带 |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 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景观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 多出现热带荒漠景观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
极地高气压带 | 酷寒干燥的冰原或者苔原气候 | 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 |
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风带 | 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
信风带 | ①一般: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 ②特殊: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形成湿润的气候 |
盛行西风带 | 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近海区域受海洋影响大,终年温暖湿润,气温年较差小,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
极地东风带 | 偏东风起源于极地高压区,性质干冷,主要形成苔原气候与景观 |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纬度位置 | 气压带、风带季节差异 | 形成气候类型与景观 |
南北纬10°~25°地区 | 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气流上升,降水丰沛;受信风影响时,干燥少雨 | 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常绿硬叶林自然景观 |
考点3 季风与季风气候(重点掌握)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①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②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季节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
风向 | 西北风 | 东南风 | 东北风 | 西南风 | |
源地 | 蒙古、西伯利亚 | 太平洋 |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 印度洋 | |
成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性质 | 寒冷干燥 | 温暖 湿润 | 温暖干燥 | 高温 高湿 | |
比较 |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 |||
分布 | 我国东部、 朝鲜半岛、日本 | 印度半岛、中南 半岛、我国西南 |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
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 | 有利 | 雨热同期 | |||
不利 | 旱涝、寒潮等灾害 | 旱涝灾害 | |||
考点4 地方性性气候(重点掌握)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纬度较低+海洋信风+沿岸暖流流经+地形迎风坡”。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气温低”。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西风的背风坡,东岸为离岸风”。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美洲西海岸南纬6°~30°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脉限制向内陆延伸(东西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北长)。
疑难点1:锋面气旋的判读
1.位置: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存在于高压脊上。
2.分布和雨带:锋面气旋的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3.示意图判读要领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疑难点2:世界气候分布
|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成因 | 气候特征 |
热带 | 热带雨林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赤道低压带控制 | 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草原气候 |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 赤道低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 |
热带季风气候 |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热带沙漠气候 | 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大陆内部、西岸 |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 全年高温少雨 | |
亚热带 |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地中海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
温带 | 温带季风气候 | 北纬35°~55°大陆东岸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 深居内陆 |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 |
亚寒带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 |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影响 |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
疑难点3:分析判读气候类型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①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②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
③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断,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 依据 | 因素变化 | 结论 | |
以形定位 | 气温 变化 |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 北半球 | |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 南半球 | |||
以温定带 | 最冷 (热)月 均温 | 最冷月均温≥15 ℃ | 热带气候 | |
最冷月均温在0℃~15 ℃之间 |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
最冷月均温在-15 ℃~0 ℃之间 | 温带气候 | |||
最热月均温<15 ℃ | 寒带气候 | |||
以水定型 | 降水的 季节分 配(降水 类型) |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 年降水量>2 000 mm | 热带雨林气候 |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 热带季风气候 | ||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 热带草原气候 | |||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年降水量500~800 mm | 温带季风气候 | |||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 地中海气候 | ||
少雨型(终年少雨) | 年降水量<250 mm | 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 |
(3)根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成 因 | 气候类型 |
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
受季风的影响 |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温)带季风气候 |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练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冬季甲、乙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是,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b地肯定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2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当堂检测题</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图示季节,该月份,乙地最可能受,甲地的气候类型是,乙地,丙地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讲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大类岩石,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地质构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