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学案
展开课题 | 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本节知识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也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 |||
设计理念 | 本课教学禀承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 |||
核心素养目标 | 物理观念 |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能辨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 ||
科学思维 |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引导学生会基于证据进行归纳、总结、解释与交流。 | |||
科学探究 | 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
科学态度与责任 |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感受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推理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 | |||
教学重点 |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辨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 |||
教学难点 | 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
教法学法 | 教法:探究式 引导式 学法:合作式、归纳式 | |||
课时安排 | 1 课时: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碘管 烧杯 热水 冷水 樟脑球等 | |||
教学过程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引入新课 | 观察与思考:“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雪的形成过程 |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
(二)新课教学 | 知识回顾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物态变化? 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分组实验:碘升华凝华 1、引导学生观察管中碘的状态,并记录 2、碘升华缓慢,想加快升华,所以加热 3、指导学生实验,引出升华凝华概念。 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分析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并说出你的理由? 得出结论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实例列举 根据你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升华和凝华? 升华现象 a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b冬天,背阴处的积雪会慢慢减少 c固体空气清新剂 d用久了的灯泡,灯丝会变细 e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f没有熔化的“雪人”变小了 典例分析 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请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此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雪、霜、冰花 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组织学生阅读阅读P65页“科学.技术.社会”《水循环》内容和观看《水的故事》的视频 交流:通过阅读和观看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请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跨学科活动 【诗词大比拼】想一想,在古诗词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描述有哪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拓展与延伸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一种是向云层中播撒冷却剂,如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小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另一种是向高空播撒与小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氧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洒直径约为0.05mm的小水滴,使云层中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从而形成降雨。 | 学生思考,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 1:不能直接转化。 2:能直接转化。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1、观察管中碘的状态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小组合作实验,并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认识升华和凝华
交流、列举,知道生活中一些升华的现象
交流、思考,派代表解释
阅读P65页“科学.技术.社会”《水循环》内容。观看《水的故事》的视频
想一想,有关升华和凝华的诗词句。
学生阅读
|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换。学生有依据地猜想,为后面解释现象提供素材。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
随堂训练 |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2.李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李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李明的猜想是_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是: 。
| |||
小结 | 大家有哪些收获?又还有什么疑惑呢? | |||
作业布置 | 课本P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4题 | |||
板书设计 | 3.4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