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5.2 速度课堂检测
展开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2.(3分)周末,小黄、小白和小青来到郊外,选择了一个合适场地,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黄驾驶电瓶车以的速度前进,小白以的速度跑步前进,小青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则
A. 小黄速度最大 B. 小白速度最大
C. 小青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3.(3分)甲、乙、丙三人的运动速度分别为,,,三人速度大小关系是
A. B.
C. D.
4.(3分)甲、乙两辆玩具小车从同一起点一起向东运动的图像如图,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车都是在匀速直线运动
②乙车速度是
③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东运动
④时,甲车在乙车前面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3分)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的速度是,乙在内走了,丙行进的速度是,三个人的速度大小相比较,结果是
A. B.
C. D.
6.(3分)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A. 秒 B. 秒 C. 秒 D. 秒
7.(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所用时间之比为:,则甲与乙的速度之比为
A. : B. : C. : D. ;
8.(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前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米每秒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9.(4分)列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它完全通过长铁路桥,共花时,则该列车长度为__________,该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时间为__________
10.(4分)配速,是指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是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的训练中使用的术语。某同学在骑自行车过程中,测速软件上显示配速,则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______ 。
11.(4分)一辆红旗牌小轿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秒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司机听到鸣笛时距离悬崖 ______。
12.(4分)小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共享单车,小明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小明骑共享单车的速度是________ 。
13.(4分)图中书本的厚度是_______;
在一千米测试中,小宇冲过终点瞬间停表示数如图所示,他的成绩为________,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14.(4分)十一假期晓敏一家去云台山游玩,郑州到云台山的高速公路途经桃花峪黄河大桥,晓敏在私家车上看到桥头有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假如大桥的桥长为,在不超速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大桥所需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不计车长。
15.(4分)小豪同学上学时,前3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4m/s,后300s内的平均速度为 ,放学回家时,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则小豪同学上学时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_____m/s;小豪同学放学时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__m/s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
16.(10分)(6分)小云准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6-1.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____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________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
16-3.若小车还没开始下滑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限直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6-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某位置,测出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 。然后继续实验,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后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 (请用物理量 ,, 和 表示)。
16-5.以下能够较为准确反应小车从开始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____。
17.(6分)归纳式探究——探究小球沿过山车轨道的运动.
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点,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高度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如表一.
表一
实验次数 | |||
则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__________有关,且__________.
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小球在点的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如表二.
表二
实验次数 | ||
则小球在点的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要使小球经过点后能恰好通过点,则__________.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8.(12分)一列长的火车,以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的隧道.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
19.(12分)从郑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约,自驾车以的速度行驶,需几小时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假如有一个小孩以光速行进,他内能在郑州和北京之间最多跑多少个来回结果保留成整数?
20.(12分)“东风”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高超音速乘波体滑翔武器。
在某次测试中,“东风”导弹仅仅用秒就精准命中千米处的目标,求在这次测试中,“东风”导弹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假设导弹做匀速直线运动
导弹车长度为米,则它以千米小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长米的隧道,所用时间是多少秒?
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已知导弹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秒。导弹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米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米刚好停在障碍物处,则制动前导弹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6分)科学家为了测量地球与某一行星的距离,向该行星发射一激光信号,秒后收到该信号,求地球与这一行星的距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判断前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据此对做出判断;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据此对做出判断;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做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A.由图象可知,在前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正确;
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根据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错误。
故选。
2.【答案】D;
【解析】解:小黄驾驶电瓶车速度,
小白速度。
小青速度。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
故选:。
计算出小青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该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
3.【答案】B;
【解析】解: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丙的速度是:。
甲乙丙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
故选:。
把三个速度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进行比较。
单位换算时,前面的数字不参与单位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首先把速度的单位进行统一,然后才能比较大小。
4.【答案】B;
【解析】解:①②、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乙车通过的路程为时,所用时间,则乙车的速度为:,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由图可知运动相同的时间时,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由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因此乙车相对于甲车的位置向西,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③错误。
④、由图可知经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乙通过的路程为,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向东运动,因此甲、乙两车相距:,因此时,甲车在乙车前面处,故④正确。
故选:。
在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运动,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乙车的速度;
由图可分析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据此分析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由图可知经过时,甲、乙各自通过的路程,由于两车从同一起点同向运动,因此两车通过的路程之差就是两车间的距离。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运动图象的含义,并从图象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丙的速度:;
所以有。
故选:。
先根据求出乙速度,再将三个速度统一成相同的单位,然后比较。
注意同一个物理量大小的比较,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大小。
6.【答案】C;
【解析】
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一些时间
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由题知,甲、乙的路程之比为:,所用时间之比为:,
则甲乙速度之比为::。
故选:。
已知两物体的路程与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可求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
8.【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车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为,乙车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也等于,所以甲、乙两车前内所用时间相等,故错误;
、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所用的时间为,所以甲车的速度:,故正确;
、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故错误;
、甲在内通过的路程,乙在内通过的路程,即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错误。
故选:。
分析前内甲车和乙车运动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分析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车的速度;
分析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根据甲、乙两车在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平均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公式的运用,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一对应,能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的公式。
列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与列车长度之和,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求出列车长度与时间。
路程:,,列车的长度,
该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路程,
该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时间。
故答案为:;。
10.【答案】;
【解析】解:“平均配速”的意思是小明每运动所用的时间是;
小明运动全程的路程,,
小明运动全程的时间,,
小明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平均配速:是指运动所用的时间;求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软件上显示的“平均配速的意思以及怎样求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配速是解题关键。
11.【答案】930;
【解析】解:,
由可得,
客车内通过的路程为:
;
声音在内通过的路程为,
则客车第一次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为:;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根据算出客车秒内移动的距离;
已知客车第一次鸣笛时经秒后听到回声,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根据得出等式,然后减去司机第一次鸣笛后到第二次鸣笛前行驶的距离,进一步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明确汽车行驶过程中各段距离之间的关系和时间关系是关键。
12.【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平均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关键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难点是对图象的分析。
由、段时间和通过的距离,根据求出各段的速度大小,根据步行速度小于骑车速度判断骑共享单车的速度是多少。
由图象可知小明在段的速度,
小明在段的速度,
,
所以小明骑共享单车的速度是。
故答案为:。
13.【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是一道简单的题目。
读取物体的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分度值,同时还有注意估计值。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书本的厚度是。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时间的测量,速度的计算,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
读取秒表的示数时,注意分针和秒针的位置;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小宇冲过终点的成绩为;
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14.【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看懂指示牌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速度计算公式为,根据公式可进行相关计算。
由题意可知,车的最大速度为,通过的路程为,所以通过大桥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故答案为:
15.【答案】5;4.8;
【解析】略
16.【答案】较小 听到木块撞击金属片的声音便于计时;刻度尺;小;;C;
【解析】略
17.【答案】高度;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利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好控制变量法得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次实验数据得出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高度的关系,分析、次实验数据得出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分析表格中和倍数的变化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由表一数据得出的值,根据前面的表达式得出要使小球经过点后能恰好通过点时的高度。
表格一:
由、次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时,下滑的高度越高到达点速度的平方越大,且小球下落高度的倍数和到达点速度平方的倍数相等,即小球到达点的速度的平方与高度成正比;
由、次实验数据可知,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时,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点速度的平方相等,则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综上可知,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高度有关,且;
表格二:
由三次实验数据可知,轨道半径的变化数据和的变化倍数相等,则小球在点的速度与轨道半径成正比,设为,
把、代入可得,,
小球在点的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为;
由表格一数据可知,当时,
则,
小球从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恰好通过点时,
由可得,点的速度平方:
,
由可得,小球下落的高度:
。
故答案为:高度;;;。
18.【答案】解:火车行驶的速度;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需要通过的路程:
,
由得所用时间:
;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需要通过的路程:
,
由得所用时间:
。
答: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计算。注意通过的路程的判断,同时,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据此换算单位;知道通过隧道是从火车头经过隧道到火车尾离开隧道结束;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加车长;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是从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头刚出隧道;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减车长;最后根据可求得时间。
19.【答案】;
【解析】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从郑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
求出小孩内运动的路程,再除以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几个来回。
本题思路比较清晰,就是速度公式的应用,但是数字比较大,给计算带来麻烦。
20.【答案】;
【解析】
知道“东风”导弹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求出其平均速度;
导弹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的长度,又知道导弹车完全通过隧道的速度,根据求出导弹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根据题意求出制动前导弹车行驶的路程,又知道反应时间,根据求出制动前导弹车行驶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知道导弹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的长度是关键。
21.【答案】解:V=c=3×108m/s,t=3s÷2=1.5s
由v=得
s=vt=3×108m/s×1.5s=4.5×108m。
答:地球与这一行星的距离为4.5×108m。;
【解析】
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计算。
注意:向该行星发射一激光信号,秒后收到该信号,此过程包含一去一回。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速度,据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速度,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小刘,5m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课后测评,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