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版科学六上单元测试卷(ABC卷)+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达标检测(A)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达标检测(A)卷附答案,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达标检测(A)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在13世纪,( )根据格罗斯泰斯特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A.列文虎克 B.伽利略 C.培根2.如图细胞的名称是( )。A.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人体神经细胞C.洋葱表皮细胞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 )有关。A.面积 B.凸度 C.材质 4.下列( )是显微镜下新冠病毒的图像。A. B. C.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A.干燥的 B.新鲜的 C.薄而透明的6.后来简易显微镜慢慢发展成了我们课堂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为了有效的放大物体,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操作,安放后显微镜后,后续步骤是:( )。(1)调焦 (2)上片 (3)对光 (4)观察A.(3)(1)(2)(4) B.(3)(2)(4)(1) C.(3)(2)(1)(4)7.二氧化碳的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 B.透明 C.支持燃烧8.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如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B.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快C.微生物太恶心了,都要消灭掉9.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C.两眼都保持睁开 10.在“怎样放得更大”的实验中,调节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是为了( )。A.提高放大倍数 B.使图像更清晰 C.减小放大倍数 11.下列食物属于微生物的是( )。A.蘑菇 B.芝麻 C.食盐12.我们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某一部分,发现( )。A.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小,视野越大B.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大C.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 )、( )、( )。14.细菌的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它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16.调节载物台下的( ),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调节( )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 )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 )上,用( )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 )的中央;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看到的方向正好( )。17.目前还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新型冠状病毒,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它们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它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微生物。18.放大镜的镜片又叫( ),特点是( ),( ),并且透明,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我们可以自制放大镜。19.如图所示,图甲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转换成图乙的视野,需要向_________移动标本。20.随着显微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大倍数在不断增加,从而使科学家找到了伤寒、霍乱、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元凶是( )和(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的要求是相同的,都对观察材料没有特殊的需求。( )22.刘军说露珠也可以做放大镜用,因为它和放大镜一样,中间厚边缘薄而且透明。( )23.所有昆虫头上的触角都是一样的。( )24.我们可以直接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25.用胶头滴管取池塘水样本时,滴管尖嘴一端应向上,以防水样本滴落。( ) 四、连线题(每题1分共5分)26.把下列实验器材与作用连起来。镊子 放置切片标本培养皿 盛化学药品滴管 染色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27.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它的放大倍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又有什么关系呢?28.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播,我国制定了相应的防疫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疫情发生时不聚集,居家防疫,因此许多人会在家中囤积一部分食物,但是夏天的时候,食物容易发霉,如何才可以减慢食物变质速度?请写出至少两种方法,并各举1—2个实例。 六、实验题(共12分)29.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请排列正确的顺序。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2)显微镜目镜上标有“20×”,物镜上标有“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目镜”或“物镜”)。(4)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物体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 )。(5)我们用低倍镜观察时,发现物像较为模糊,此时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填“反光镜”或“调节旋钮”)。(6)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碰到了两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改正。①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出现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玻片标本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光圈,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出现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 综合题(共11分)微小世界2021年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圆满成功,其中“天宫课堂”的叶光富老师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他操作电脑给大家展示了荧光显微镜下细胞的画面,画面中细胞自身生物电在荧光下一闪一闪的跳动,这景象十分神奇!同学们,请根据《微小世界》单元我们的学习历程完成以下的问题:30.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经历了从眼睛→__________→光学显微镜→__________显微镜的过程,现在人们能够利用显徼镜观察到绝大数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31.简易显微镜(如下图)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我们在课堂上把两片__________镜组合起来使用,这种镜子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_。32.小科很想观察西红柿表皮,他需要用( )在西红柿表面刻出一个“#”,用( )轻轻撕取,展平放在滴好清水的( )上,最后从一侧45°慢慢盖上( )。A.小刀 B.载玻片 C.镊子 D.盖玻片33.仔细观察图片,正确操作显微镜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34.在使用显微镜时,小科如右图所示规范操作完成对光环节时,他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 B. C. D.
参考答案:1.C2.C3.B4.C5.C6.C7.C8.C9.C10.A11.A12.C13.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14. 杆菌 球菌 螺旋菌15. 细胞 生长 繁殖 衰老 死亡16. 反光镜 旋钮 载物台 载物台 压片夹 通光孔 相反17. 没有 是18.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19.左下方20. 病毒 细菌21.×22.√23.×24.×25.×26.27.答: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为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和荼毒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28.冷冻法:冷冻鱼。腌制法:火腿。真空法:真空大米。29. ① ③ ④ ② 1000 物镜 左上方 调节旋钮 ①出现的错误操作:没有调好光线 改正: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②出现的错误操作:没有调好准焦螺旋(或标本的位置没有放好) 改正:调整准焦螺旋,直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或慢慢移动载玻片,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30. 放大镜 电子 细胞 31. 凸透镜或放大镜 厚 薄 32. A C B D 33.C 34.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