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卷50把握逻辑要义
展开1.“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对下面语句中的“逻辑”所表达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观点、论调 ②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规律、规则 ③我们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逻辑学 ④“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理论、论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 )
①适用的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 ②对矛盾命题,矛盾律要求必然肯定其中之一,排中律要求必然否定其中之一 ③违反矛盾律,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④矛盾律体现了遵循思维明确性的要求,排中律体现了遵循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因涉嫌此案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丙是案犯。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如果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则以下断定为真的是( )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4.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是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概括、抽象和总结。我们应当依据逻辑规律来制定思维规范。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
①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偷书不是偷 ②以人为本,我是人,所以,以我为本 ③说世上有鬼,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断定世上无鬼,我也不同意 ④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爱国者的话,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5.“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该论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偷换概念B.偷换论题
C.自相矛盾D.骑墙居中
6.“他们之间的矛盾,既不属于敌我矛盾,又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一论断( )
①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②不具有明确性
③同时否定了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 ④是一种形象思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在班会上讨论“买饭该不该排队”时,某同学说“排队不好,不排队也不好”。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角度看,以下说法与该同学意思最接近的是( )
A.有时应该排队,有时不应该排队
B.排队与不排队,我只选择其一
C.我赞成排队,我也赞成不排队
D.我不反对排队,我也不反对不排队
8.[2023·北京八十中模拟预测]交通协管员在路口拦下一辆闯红灯的汽车,质问司机:“你怎么不遵守交规?闯红灯撞了行人怎么办?!”司机答道:“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从思维逻辑基本规律看,这位司机的回答( )
A.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做到了“首尾一致”
B.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避免了“两不可”的错误
C.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作出“自相矛盾”回答
D.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9.[2023·北京人大附中三模]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
①买茶人问:你这儿有好茶吗?卖茶人答:“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②小明在黑板上默写,错字连篇,老师说:你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白字?小明回答:我用白粉笔写字当然是白字了 ③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我不同意外星人存在的观点,也不同意外星人不存在的观点。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公民无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也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小明既不赞成第一种观点,也不赞成第二种观点。小明的观点实质上违背了( )
A.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B.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
C.矛盾律的一致性要求
D.同一律的确定性要求
11.三个小学生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窗户玻璃,老师问是谁打碎的,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打碎的。”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说了真话,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甲说了真话,乙打碎了玻璃
B.丙说了真话,甲打碎了玻璃
C.乙说了真话,丙打碎了玻璃
D.丙说了假话,乙打碎了玻璃
12.甲问:“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也不反对。”乙的回答( )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
13.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盒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求婚者猜中了。
试运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求婚者的思维过程。
14.[2023·河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现象所作出的两个判断不得同时加以否定,其中必有一真。如果违反这一逻辑要求,在思维活动中对具有不可同假关系的判断同时加以否定,就会出现思维骑墙。如:有一块耕地空置,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是否该种玉米。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观点,我都不同意。”
(1)请你运用公式说明思维骑墙的错误并分别将甲与乙体现或违背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表示出来。
(2)在上述事例中,甲与乙哪一个在思维上犯了骑墙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课时卷50 把握逻辑要义
1.解析:②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排除。③的“逻辑”指的是思维规律和规则,排除。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
2.解析: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违反矛盾律,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会犯“两不可”的错误。①③符合题意。对矛盾命题,矛盾律要求必然否定其中之一,排中律要求必然肯定其中之一,②说法错误。矛盾律体现了遵循思维一致性的要求,排中律体现了遵循思维明确性的要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3.解析: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必有一假。由“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这一条件可知,甲和丙说的都是真话,由此推出“丙是案犯,丁是主犯”。因此,丁说假话,作案的是丙和丁。故B正确,排除A、C、D。
答案:B
4.解析: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偷书不是偷”中“偷”与“不是偷”自相矛盾,这违反了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这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以人为本,我是人,所以,以我为本”和“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爱国者的话,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均偷换了概念,违反同一律,②④符合题意。“说世上有鬼,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断定世上无鬼,我也不同意”中提出世上有鬼,“不同意”,同时世上无鬼,也“不同意”,犯了“两不可”逻辑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解析:“死难者”与“幸免”是矛盾关系,二者不能同时并存,该论断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C符合题意;A、B、D排除。
答案:C
6.解析:该论断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思维缺乏明确性,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同时予以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该论断属于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④排除。
答案:B
7.解析:“排队不好,不排队也不好”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我不反对排队,我也不反对不排队”也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二者意思接近,D符合题意。A项论断与原论断话题不一致,不符合题意要求。B项论断遵循了矛盾律,C项论断违反了矛盾律,皆不符合题意。
答案:D
8.解析:交通协管员质问司机怎么不遵守交规,司机却说“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这位司机的回答中途改变了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D正确,A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这位司机的回答与排中律无关;B排除。这位司机的回答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而不是作出“自相矛盾”回答,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答案:D
9.解析: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故①正确。小明把老师所说的错别字的意思换成白字,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故②正确。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故排除。④违反了排中律,故排除。
答案:A
10.解析:材料未体现小明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A不符合题意。小明对两种观点都不赞成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其实质上违背了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B正确。
答案:B
11.解析: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材料中甲与丙的话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于“只有一个学生说了真话”,故乙的话必定为假,乙打碎了玻璃,由此可知,甲说了真话,丙的话为假,故选A。
答案:A
12.解析:“赞成”与“反对”并不是“A”与“非A”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有第三种情况存在,对“A”或“非A”暂不明确表态也是允许的,乙的回答未违反排中律的要求,B正确。
答案:B
13.答案:鲍西亚的肖像应该在银盒子里。因为根据排中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铅盒子与金盒子上的话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又已知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可知铅盒子上的话是真话,金、银盒子上的话都是假话,故断定肖像放在银盒子里。
14.答案:(1)“A或者非A”表明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诊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如果同时否定“A”和“非A”,就会在思维上骑墙。甲违反了“A不是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的要求。乙违反了“A或者非A”不能同假的要求。
(2)乙在思维上犯了骑墙错误。排中律要求思维具有明确性,在思维上,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骑墙,犯了两不可错误。针对甲的说法中“A”与“非A”是矛盾的,其中必有一假,乙的说法既不同意种玉米,也不同意不种玉米,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违背了对不能同假的命题同时加以否定的要求。
备战2025届新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54把握逻辑要义(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54把握逻辑要义(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47把握逻辑要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47把握逻辑要义(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卷56把握辩证分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卷56把握辩证分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