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精品第2课时课后测评
展开| 第 三 单元 单元主题 观察物体 | ||||||
| 课题 | 观察的范围 | 总课时 | 1 | |||
|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 ||||||
|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 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应用于生活。 
 | ||||||
| 教学重点、难点 | ||||||
| 
 教学重点:理解观察点、观察角度、观察范围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平面图形。 
 | ||||||
| 板书设计 | ||||||
| 
 观察的范围 观察点、观察角度 爬得越高,看到的越多 
 | ||||||
| 课前准备 | 课件 | 课前参与 | 
 | |||
| 教学过程 | ||||||
|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 过程目标 (质疑与评价) | ||||
| 一、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1、猴子从A点看到 2、用数学的点、线关系怎样表达呢? 
 二、课中研讨 
 1.生活中观察的位置与观察的范围有什么关系呢? 
 
 1.同样的杆高,它们的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情况吗?例如运动者的汽车等等。 
 三、经典习题 
 猫咪的眼睛(观察点)? 阻挡视线的点? 观察的范围呢? 
 四、练一练 1.数学书35页. 
 | 
 
 1.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2.用数学表达时,小猴的眼睛可以用点表示;高强是固定的,最高点就是阻挡视线的点(O表示), 
 
 
 
 
 
 
 
 
 1.小组探究 
 2.观察的范围有变化,就会引起变化 
 
 | 
 
 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 
 
 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
小学2 观察的范围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小学2 观察的范围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2 观察的范围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2 观察的范围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优秀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观察的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