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评课ppt课件
展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调配原因: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______________的空间不匹配问题。2.调配背景
3.调配影响4.我国主要的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2.实施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①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____________。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________,发展________。④在“____________”建设中,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1)将____________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____________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1)缓解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____________。(2)发挥东部地区的________、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及____________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3)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优势与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优势合理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2)为沿线区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____________。
材料一 据报道,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投资中,新疆吸纳资金200多亿元,营造出新的供给与需求市场,并增加大量就业岗位。西气东输工程会为新疆每年增加10亿多元的财政收入。西气东输工程将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当输入东部天然气每年达到200亿立方米
时,就相当于提供2 000万吨原油,折合标准煤2 660万吨。还可保证8 500万户居民生活燃料供应,这将刺激当地机械制造业和建筑安装业的发展。西气东输还可改善生态环境。专家对煤炭和天然气在相同能耗下排放污染物量作过对比,两者排放灰粉的比例为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为700:1,排放氮氧化合物比为29:1。
材料二 紫气东来,绿色管道开工,总揽全局发展,东西双赢。下面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
结合材料探究:(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有何影响?(2)大量天然气的输入对东部地区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3)西气东输如何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提示:(1)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3)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于东部地区,能源从西部输入东部,不仅使西部获得能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能源在东部地区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可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名师提醒]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条件1.有利条件(1)资源优势: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地,可确保稳定供气30年;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补充气源地。(2)技术保障: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3)市场广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利用天然气的空间广阔。
2.不利条件(1)管线长:输气距离远,管线长,工程量大。(2)地形障碍:经过不同的地势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3)河流障碍: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艰巨。(4)环境脆弱:经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2)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D.水资源短缺
(3)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三线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有效缓解中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各省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故D项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建设可能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故A项正确。第(3)题,相对于煤炭,天然气污染小,因此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西气东输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与实现农业机械化关系不大,西气东输对煤炭工业的发展不利。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9个省级行政区,最终到达上海市,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 )A.缓解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B.解决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C.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D.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2)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距离更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途经陕甘宁气区,提高供气可靠性D.避开大江大河,减少工程量
[解析] 第(1)题,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平衡,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西气东输只能缓解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增加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途经陕甘宁气区,可将陕甘宁气区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这样可以提高供气可靠性;陕西、山西能源丰富,输气管道并不能提高山西煤炭外运能力。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指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
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南水北调线路中,为什么优先选用东线工程。(2)分析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提示:(1)可利用京杭运河,降低工程量。(2)中线基本可以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输水过程中,水不易受污染。
1.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工程线路
(2)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比较
2.“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影响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用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等。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等。③生态效益:改善调入区生态环境状况;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2)消极影响(以东线为例)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③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地易发生盐碱化。④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名师提醒]南水北调的原因
[方法技巧]南水北调产生的影响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中线输水工程建设成本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
(2)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流域降水量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解析] 第(1)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当地从海河的引水量减小,故春季海河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对海河的含沙量和流域地下水补给量、降水量影响不大。
2.2021年4月7日至6月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展向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的生态补水工作。据此完成(1)~(2)题。(1)选择此时段补水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水源短缺B.南方降水较多C.北方地面沉降D.南方移民较易(2)本次补水会( )A.改善供水区水环境B.保障受水区用水安全C.降低供水区地下水水位D.解决受水区塌陷问题
[解析] 第(1)题,由题可知,调水时段为2021年4~6月,为春季和夏初时期,此时段华北地区气温回升、蒸发强烈,而雨季还未到来,降水少,加之小麦返青需要灌溉,需水量较大。第(2)题,供水区大量水资源的调走会使得当地水资源减少,可能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对其水环境起不到改善作用,调水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会使调出地地下水水位降低,A、C两项错误;大量水资源的调入对受水区来说,可以解决水资源紧张局面,保障用水安全,但是不能解决受水区地面塌陷问题,B项正确,D项错误。
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需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资源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美国的北水南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哪个难度大、投资高?并说明理由。[答案] (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一致;澳大利亚输水路线跨越山脉,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来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第(2)题,可从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具有的明显优点是( )A.开采成本低B.燃烧效率低C.分布更广泛D.环境污染小2.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环境质量C.消费市场D.地形地质[解析] 第1题,天然气开采成本高,燃烧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煤炭分布更广泛。第2题,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分布,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目前,四川是国内上游油气勘探最热点地区,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已经在四川地区展开勘探开发竞赛,而主战场就是地下5 000米深的天然气储气层。这个地区存在大量的中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有着产生、储集和封闭油气的良好条件。预计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为2 500亿~3 000亿立方米,2010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化运行,成为四川省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新契机。据此完成3~4题。
3.“川气东送”被称为国内在建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有关该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A.横跨中部、东部八省市,地势起伏巨大B.因数次穿越长江,管道运输的连续性无法保障C.需要翻越鄂西渝东的崇山峻岭,隧道工程量巨大D.沿线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工程拆迁量大
4.西气东输管线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工程又向上海供气,其建设意义为( )①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②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③增加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④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川气东送工程从四川省开始,而四川省属于西部省份,A错误;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好,不会因为穿越长江而导致连续性变差,B错误;湖北省的西部和重庆东部有山地,因此工程量较大,C正确;川气东送工程沿线城市众多,但管道大部分不会经过城市,D错误;故选C。第4题,川气东送工程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①正确;输送的天然气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②正确;供应输送天然气到上海的目的并不是出口,而是解决上海的能源紧张问题,上海不会对外出口天然气,③错误;输气管道沿线,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D。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水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6.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A.绿洲农业B.粗放畜牧业C.季风水田农业D.基塘农业7.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冻土广布B.水源短缺C.光照不足D.热量不足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得知西线工程建设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最大困难是修输水干渠需要穿越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工程量大,故A错误;但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西北和华北,故C正确;跟东、中线相比,水量小,经济较落后,故B、D错误,故选C。第6题,图示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类型为粗放畜牧业,B正确;绿洲农业分布在西北干旱区,A错误;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充足的地区,C错误;基塘农业分布在珠江三角洲,D错误。故选B。第7题,图示地区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足,D正确。冻土广布是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但也与其热量不足相关,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A错误。青藏高原上水源、光照充足,B、C错误。故选D。
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2亿立方米,松花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35亿立方米。北水南调工程又称“引松济辽工程”,是将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辽河流域。辽河流域下游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工业发达。下图为北水南调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辽中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众多,需水量大②辽河流域水资源较少③水资源利用率高④河流众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9.北水南调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是( )A.促进工农业发展B.降低工农业用水的使用成本C.增加地下水的开采D.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解析] 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水资源较少,人口众多、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①②正确;水资源利用率高、河流众多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③④错误。第9题,该调水工程可以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沿线地区工农业发展,减少沿线地区地下水开采,修建该调水工程投资大,沿线地区用水成本提高。
二、综合题10.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不同点。(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的利与弊。(3)“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时应保护水源区的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说明理由。[答案] (1)河流流量方面,汉江大于渭河;含沙量方面,渭河多于汉江;结冰期方面,渭河有结冰期而汉江无结冰期。(2)利:水质较好;能够自流。弊: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3)耕地,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污染;城镇,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水域,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点二西气东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共31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知识点,西电东送,京津唐,知识点,北煤南运,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西电东送概况,归纳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