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广东省各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汇总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六中、珠江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2分)
1.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煮楻足火 B. 斩竹槌洗 C. 日晒成干 D. 覆帘压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硬水易产生水垢
B. 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操作
C.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物质
D. 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容易产生水垢,故A正确;
B、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操作,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异味等,故B正确;
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物质,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产生热量越高,故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C。
3.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一个Ga3+中有31个电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 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氮元素的中文名称偏旁为气字旁,可知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镓原子核电荷数为31,核外电子数为31,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阳离子镓离子,即一个Ga3+中有28个电子,故B错误;
C、元素信息示意图中最下方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根据图3提供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C正确;
D、周期数=电子层数,根据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因此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D正确;
故选B。
4. 家庭生活和化学实验室都是化学实验的场所。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氢气验纯
C. 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不能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符合题意。
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符合题意。
C、图中水的净化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 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 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 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 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1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呼出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错误;
B、实验1检验的是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错误;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错误;
D、实验2现象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因为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小液滴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C.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 向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加5~6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酚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因为生成了水,当有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存在时,才能观察到内壁上凝结有水滴,从而才能可知产生小液滴,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火焰是淡蓝色,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微弱的淡蓝色会变成明亮的蓝紫色,故选项错误;
D、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会变红,但水呈中性,故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 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先加固体二氧化锰,再加液体双氧水
B.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 排水法收集氧气,待导管口出现连续而均匀气泡时,再将导管伸入瓶口收集气体
D. 利用上图装置可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双氧水制氧气时,先加固体再加液体,A说法正确;
B、因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B说法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排出的气体因有空气而不纯,故应导管口出现连续而均匀气泡时,再收集,C说法正确;
D、探究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时,除MnO2和CuO不一致外其他因素应该都一致,但图中还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一致,故不能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D说法错误;
故选D。
9. 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气体能燃烧 B. 试管2连接的电池正极一端
C. 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D. 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1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2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2产生的是氧气,连接电池的正极,不符合题意;
C、试管1是氢气,试管2是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环境
N2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O2支持燃烧——可做火箭燃料
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节约用水
农业上大水漫灌改为喷灌——节约水资源
C.日常生活经验
D.分离或鉴别的方法与原理
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水灭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氮气——化学性质不同
空气分离出氮气、氧气——物质沸点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正确;O2具有助燃性,但自身不能燃烧,可做火箭的助燃剂,不是燃料,故A错误;
B、用工业废水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灌溉农田,错误;农业上大水漫灌改为喷灌——节约水资源,正确,故B错误;
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水样后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正确;酒精不慎洒出着火,应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扑灭,错误,故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者化学性质不同,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正确;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可利用空气分离生产氮气、氧气,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1. 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和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对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前提下,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为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而1个过氧化氢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观察,可知A中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子,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鱼不能在凉开水中生存,是由于凉开水中不含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有三种元素,因此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下降,所以凉开水中不含氧气,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凉开水中含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系数不大,考查对相关定义的掌握,需要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的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
13. 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B. 原子核一定由质子、中子构成
C.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A错;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故D错。
故选C。
14. 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组别有
A.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
B.推理分析
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①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缓慢氧化过程中一定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之最
D.化合价
①地壳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氧气
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②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原子自身大小不变,说法错误;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正确,故A错误;
B、①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缓慢氧化过程中一定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②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均带电但又不属于原子团或离子,说法错误,故B错误;
C、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则地壳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说法正确;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