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展开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1课时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1课时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3.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2.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3.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4.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
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
[材料准备: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
给每组提供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
1.提问:这些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籽儿”、“豆子”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描述种子,“籽儿”、“豆子”都是植物的种子。
2.提问:这些植物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准备用哪些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
教师引导学生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表面光滑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明确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一)”中。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5.提问:春天把这些种子播种到土里会怎么样?(预设: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思考种子的作用,回答可能长成一株植物)
6.揭示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板书)
二、探索:观察发现(预设23分钟)
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材料准备:干的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大镜、白纸、观察记录表二]
1.过渡: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那他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奥秘吗?(了解学生前概念)
2.出示观察记录表二,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以简图形式画在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教师询问猜想理由: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4.不同猜想引发探究: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种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5.出示材料,今天老师给每组各准备一粒干蚕豆和一粒水浸泡一天的蚕豆。大家觉得可以怎样来观察比较这两粒蚕豆呢?(预设学生阐述实验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完善)
6.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吗?(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对照温馨提示直接观察外部形态共同点——种皮。剥掉种皮,沿着那条缝将种子分开,并用放大镜观察。)
7.学生观察,画简图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外面包裹着的皮——种皮;上面尖尖的是胚芽,小齿状的是胚根,一开始看到的两半是子叶,胚根、胚芽和子叶合起来就是植物的胚。
9.提问:植物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吗?种皮和胚是哪一部分将来会长成新植株?(预设: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芽)
10.教师小结: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提供营养。胚会发育成新植株。
1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的是蚕豆种子,那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
12.出示玉米种子,分组观察玉米种子,它有哪些结构?
13.出示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图: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玉米种子与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一样都有种皮和胚)
三、拓展:制作种子贴画(预设5分钟)
1.种子除了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还能进行艺术创作呢!大家看这是其他小朋友创作的种子贴画(课件展示),如果我们要来创作贴画,你觉得应该如何来制作呢?
2.播放种子贴画微视频,你学会了吗?请在课后也创作一幅种子画。
【板书设计】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种子内部结构的内容,要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以及观察到的干蚕豆与浸泡过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2.做种子贴画,可以先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设计图,再将种子粘贴上去。也可以根据设计图,在另外一张纸上制作种子贴画。
【作业设计】
1.观察植物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手摸 B.用鼻子闻 C.用嘴尝
2.新植物是由( )发育而来的。
A.胚根 B.胚芽 C.胚
3.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 )繁殖后代。
A.种子 B.茎 C.根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材简析】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 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 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多种多样的植物种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种子内部的结构特征,了解的还不是非常清楚,同时对于种子是否真正孕育着新生命还是会存在质疑。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本节课需要用放大镜来观察种子,用镊子解剖,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解剖种子顺序和细节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避免出现撕破、断裂,遗失等解剖问题,导致观察结果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 知道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 掌握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 知道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的胚发育来的。
- 了解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
-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 会用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难点: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新的植物是由的胚发育来的。
【教学准备】
教师:种子萌发的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小组: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镊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引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我们已经研究了动物的生命过程,那么植物的生命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2.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3.出示种子图片。
小结: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哪些特征呢,为什么会发育成为新的植物。
二、实验探究:(预设18分钟)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请四人小组分享你们带来的种子,并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请小组派代表同学来展示分享。(充分调动感官,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表面光滑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3.分享按照这样的格式。例如:我收集的种子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
4.分享你的发现。
(预设:我收集的是红豆的种子,它是红色的,圆圆的,种脐有点白,用手摸,表面很光滑。我收集的是夜来香的种子,它圆圆的,黑色的,比红豆种子小一些,摸上去,有些粗糙。)
小结:通过同学的分享,我们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那么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请你来猜一猜?并把你的想法画在记录手册上。
5.交流猜测。(预测:种子内部有根茎叶等,教师将学生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
6. 实验:观察解剖蚕豆
(1) 种子内部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解剖蚕豆种子观察。
(2) 在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使用镊子注意安全,不要损伤种子的内部结构)
(3) 老师给你提供以下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观察浸泡前和浸泡后的蚕豆。用镊子由外到内解剖浸泡后的蚕豆,并观察内部结构,把你的观察发现记录在课堂记录表中。
(4) 请小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走动指导)
(5) 实验记录单
请将你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种子内部结构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种子名称 | 我的猜测 | 我的观察 | |
|
| 干种子 | 浸泡后的种子 |
|
| ||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1.大家都已经完成观察记录表了吗?
2.请小组派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对比干种子和浸泡后的种子,你有什么观察发现?
(预设:干蚕豆稍微小一些,浸泡过的蚕豆胀大了;它们外面都有“皮”包裹着,这个 “皮”叫做种皮。种子皮 的作用是保护内部结构不收损害。)
3.种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
(预设:种子上面尖尖的是胚芽,下面是小齿状的是胚根,我们看到的两半是子叶,胚根、胚芽、子叶合起来是植物的胚)
- 种子内部结构中,哪一部分会发育成新植株呢?
(预设:胚根胚芽部分,可能会发育成新植物。)
6.蚕豆种子内部结构是这样的,那么其它植物的种子是不是也这样?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浸泡一些不同植物的种子,找一找他们和蚕豆种子哪些结构是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1. 大家可以把收集到的不同的植物种子,根据它的外观特点,做成创意的种子画,并标准不同的植物名称,让它成为一副既有观赏性,又有科普性的作品。下周我们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评。
【板书设计】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种子的结构 种皮
胚 (胚根、胚芽)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陈琴 徐孟琪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
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
[材料准备: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
- 给每组提供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
提问:这些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籽儿”、“豆子”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描述种子,“籽儿”、“豆子”都是植物的种子。
2.提问:这些植物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准备用哪些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
教师引导学生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表面光滑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明确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一)”中。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5.提问:春天把这些种子播种到土里会怎么样?(预设: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思考种子的作用,回答可能长成一株植物)
6.揭示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板书)
二、探索:观察发现(预设23分钟)
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材料准备:干的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大镜、白纸、观察记录表二]
1.过渡: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那他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奥秘吗?(了解学生前概念)
2.出示观察记录表二,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以简图形式画在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教师询问猜想理由: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4.不同猜想引发探究: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种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5.出示材料,今天老师给每组各准备一粒干蚕豆和一粒水浸泡一天的蚕豆。大家觉得可以怎样来观察比较这两粒蚕豆呢?(预设学生阐述实验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完善)
6.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吗?(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对照温馨提示直接观察外部形态共同点——种皮。剥掉种皮,沿着那条缝将种子分开,并用放大镜观察。)
7.学生观察,画简图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外面包裹着的皮——种皮;上面尖尖的是胚芽,小齿状的是胚根,一开始看到的两半是子叶,胚根、胚芽和子叶合起来就是植物的胚。
9.提问:植物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吗?种皮和胚是哪一部分将来会长成新植株?(预设: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芽)
10.教师小结: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提供营养。胚会发育成新植株。
1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的是蚕豆种子,那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
12.出示玉米种子,分组观察玉米种子,它有哪些结构?
13.出示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图: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玉米种子与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一样都有种皮和胚)
三、拓展:制作种子贴画(预设5分钟)
- 种子除了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还能进行艺术创作呢!大家看这是其他小朋友创作的种子贴画(课件展示),如果我们要来创作贴画,你觉得应该如何来制作呢?
- 播放种子贴画微视频,你学会了吗?请在课后也创作一幅种子画。
【板书设计】
-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种子内部结构的内容,要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以及观察到的干蚕豆与浸泡过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2.做种子贴画,可以先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设计图,再将种子粘贴上去。也可以根据设计图,在另外一张纸上制作种子贴画。
【作业设计】
- 观察植物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手摸 B.用鼻子闻 C.用嘴尝
- 新植物是由( )发育而来的。
- 胚根 B.胚芽 C.胚
-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 )繁殖后代。
- 种子 B.茎 C.根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