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作业含答案
展开种群的特征课时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种群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3个基本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 000只藤壶
B.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为雌性的5倍
C.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D.65岁及以上的人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处于老龄化社会
答案 C
解析 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项符合题意。
2.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答案 C
解析 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比例大于水田,说明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故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控制鼠害,B正确;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错误。
3.(2023·江苏南京高三期中)兴趣小组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活动中,从混装了若干黄豆、绿豆、红豆、豌豆的大广口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然后做上标记后,放回瓶中振荡摇匀。再次从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及被标记的豆的数量,计算出每种豆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群落
B.做好标记的豆放回后摇匀可使各种豆数量的估算结果更准确
C.四种豆之间大小、颜色的差异性对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不大
D.如果已知一种豆的数量,仅取样一次也能完成对其他豆的数量的估算
答案 A
解析 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四个动物种群,不能模拟一个群落,A错误。
4.(2023·南通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
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答案 C
解析 对于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昆虫,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洞口与粪便等活动痕迹、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D正确。
5.(2023·淮安高三模拟)如图是 2010~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
B.2016年出生率上升可能与我国实行二孩政策相关
C.由图不能推测出 2016~2018年我国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
D.我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由性别比例决定
答案 D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够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我国的出生率主要由性别比例决定,但是死亡率与性别比例关系不大,D错误。
6.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的种群密度
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在9~11月份,社鼠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
7.下图为某岛屿上生活着的一种动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图①、②、③为三种年龄结构。与该动物种群发展相对应的年龄结构顺序应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 A
解析 图中的Ⅰ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对应于图中的①,Ⅱ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说明此时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对应于图中的②,Ⅲ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此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对应于图中的③,即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显示该过程中的年龄结构变化为①→②→③,A正确。
8.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答案 B
解析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D错误;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志重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B.某种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ABD
解析 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但是土壤中保留了种子的繁殖体等,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10.蝗虫为杂食性害虫,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卵
B.由图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群密度
C.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每平方米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
D.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答案 BD
解析 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因变量是牧草产量,B错误;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f点之后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说明该点对应时间开始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
11.如图为某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属于衰退型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
答案 ABC
解析 该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但是种群不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A、C错误,D正确;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相等,B错误。
12.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该地“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B.图1所示的“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呈负相关
C.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
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答案 BD
解析 “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志,且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图2中d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从b点开始,种群数量开始减少,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C错误;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志的个体数减少,故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2020年年初爆发的沙漠蝗虫灾害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居型成熟的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沙漠蝗虫入侵会极大地降低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控制蝗灾,可以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群的____________。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样方法 (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年龄结构 (3)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4)多样性 环境容纳量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类的该生物的竞争者
14.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5年5~10月对相似的甲、乙、丙三个草原群落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实验样地 | 甲 | 乙 | 丙 |
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 0 | 5 | 14 |
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 340.04 | 236.92 | 130.36 |
植物物种数(种/km2) | 35 | 34 | 29 |
(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布氏田鼠的密度,以确定其增减。
(2)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和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显著”或“不显著”)
(3)据表推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标志重捕 (2)不显著 显著 (3)当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均下降 此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能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解析 (1)布氏田鼠由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其种群数量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2)分析表格数据,乙地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较低,与甲地相比,生产者的生物量明显降低,植物物种数变化不大,所以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影响不显著,对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显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 B.0,035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作业含答案,共11页。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作业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