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
展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2节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
难点
1.密度概念的引人和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塑料瓶(分别装满水和花生油)、不同体积的铝块(长方体)、铜块(或木块)、天平及砝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提问复习 (1)1 cm3= dm3= m3 (2)5 kg=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学生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齐答.(唤起回忆) | 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故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
讲授新课 一、演示 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塑料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花生油,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用测量的方法加以说明,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把学生所有的猜想都写在黑板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解决. 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央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得出的结论,做好“评判家”. 三、引人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m/V 1 g/cm3=1×103 kg/m3 板书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互换关系. 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密度,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讲述教材例题. 投影例题,注意讲述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求学生解决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 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 学生猜想. 选学生上讲台演示.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长方体)铝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分析质与对应体 积比值的特征. 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 学生用铜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进一步熟悉、理解公式. 推导公式的等量关系. 学习课本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会查密度表. |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但它却不是由质量和体积决定的,不存在正反比关系. 使学生理解物理量的意义和定义式的不同,从而全面理解物理量.定性了解一此物质密度的大小,如金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等. 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
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登录相应的网站,进一步了解密度知识的应用. | 1.学习课本例题. 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然后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愉悦.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板书设计
第2节 密度
密度
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符号:ρ
公式: ρ=m/V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克每立方厘米(g/cm3)
换算关系1 g/cm3=103 kg/m3
应用
求密度、体积、质量
鉴别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检测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