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19.咕咚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9课。
【教学目标】
1.多种方法识字,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并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不盲从,要根据亲眼所见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
1.通过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论。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游戏巩固生字词。
2.借助插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说说野牛是怎么做的。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摘木瓜”游戏。
二、情景回顾,学习第五自然段
(1) 听到“咕咚”声,兔子,小猴子都吓得边跑边叫,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 面对惊慌的小动物们,野牛是怎么做的,又说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吧。
(3) 识记“象”。
(4) 识记“拦、野”。
(5) 交流野牛的做法。
两个“拦住”,三个“问”。
(6)情景表演。感受动物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三、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
(1) 小动物们都没看见“咕咚”,却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 自由朗读第六、七自然段,“咕咚”到底什么?
(3) 识记“领”。
(4)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
(5) 《咕咚》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借助插图模仿表演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对照插图,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
四、复习生字,书写练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再次认读。
2.指导书写“羊、吓、跟、都”。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咕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283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咕咚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写字,规范书写,七自然段,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游戏闯关,认识生字,方法识记,指导书写,课堂小结,总结收获,四自然段,七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