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导学案整册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2等差数列4.2.1等差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学案 2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2等差数列4.2.1等差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学案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2等差数列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2课时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3等比数列4.3.1等比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数列4.3等比数列4.3.1等比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学案 1 次下载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第1课时导学案,共11页。
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师独具内容)
课程标准:1.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问题.3.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量a1,d,n,an,Sn的关系,能够由其中的三个量求另外的两个.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知识点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它来源于对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都等于首项a1和末项an的和这一性质的认识和发现.推导方法是倒序相加.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因为等差数列{an}中,有a1+an=a2+an-1=…=ak+an-k+1成立,所以可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Sn=.
如果代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Sn也可以用首项a1与公差d表示,即Sn=na1+d.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d还可以由如下方法推导:
Sn=a1+a2+…+an=a1+(a1+d)+(a1+2d)+…+[a1+(n-1)d],
Sn=an+an-1+…+a1=[a1+(n-1)d]+[a1+(n-2)d]+[a1+(n-3)d]+…+a1,
∴2Sn=[2a1+(n-1)d]+[2a1+(n-1)d]+…+[2a1+(n-1)d]=n·[2a1+(n-1)d].
∴Sn=na1+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公式Sn=①与Sn=na1+d②都叫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公式①反映了等差数列中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内在性质.推导方法是倒序相加法.
(2)公式②反映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它的首项、公差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Sn=An2+Bn(不含常数项).其中A=,B=a1-.
(3)当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时,用公式①较为方便;当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时,用公式②较为方便.
(4)上述两个公式涉及a1,d,n,an和Sn这五个基本量,依据方程思想,我们可以“知三求二”.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知道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与前n项和可求项数n.( )
(2)对于数列{an},一定有关系式an=Sn-Sn-1.( )
(3)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n+1,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 )
答案 (1)√ (2)× (3)×
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则a3+a4+a5=________.
(2)等差数列{an}中,a1=6,a12=-16,则S12=_____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an}中,a1=2,公差d=2,则S10=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5n+2,则其前n项和Sn=________.
答案 (1)21 (2)-60 (3)110 (4)-
题型一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例1 (1)已知{an}是等差数列,a10=10,其前10项和S10=70,求公差d;
(2)已知{an}为等差数列,公差d=2,前n项和为Sn,an=11,Sn=35,求a1,n;
(3)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2+a5=19,S5=40,求a10.
[解] (1)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得
S10==5(a1+10)=70,
解得a1=4,∴d==.
(2)由题设可得
解得或
(3)由题设可得
即解得
故a10=2+3×(10-1)=29.
[条件探究] 本例(2)中,将“d=2”改为“a1=3”,其他条件不变,求n和公差d.
解 解法一:由
得解得
解法二:∵a1=3,an=11,Sn=35,
∴35==7n,即n=5.
又11=3+(5-1)d,∴d=2.
等差数列中的基本计算
(1)利用基本量求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中有五个量a1,d,n,an和Sn,这五个量可以“知三求二”.一般是利用公式列出基本量a1和d的方程组,解出a1和d,便可解决问题,解题时注意整体代换的思想.
(2)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若m+n=p+q(m,n,p,q∈N*),则am+an=ap+aq,常与求和公式Sn=结合使用.
[跟踪训练1] 等差数列{an}中,a10=30,a20=50.
(1)求通项an;
(2)若Sn=242,求n.
解 (1)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
∴通项an=a1+(n-1)d=10+2n.
(2)由Sn=na1+d,a1=12,d=2,
Sn=242,得方程242=12n+×2.
即n2+11n-242=0,得n=11或n=-22(舍去).
题型二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求数列{|an|}的前n项和Tn.
[解] a1=S1=-×12+×1=101.
当n≥2时,an=Sn-Sn-1=-=-3n+104.
∵n=1也适合上式,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04.
由an=-3n+104≥0得n≤34,
即当n≤34时,an>0;当n≥35时,an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导学案,共14页。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典例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