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苏卷)(原卷版)
展开【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苏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 14题,每题 2 分, 共 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蛋白质和核酸是人体细胞中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含4条多肽链,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DNA含4种脱氧核苷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RNA含2种五碳糖,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D.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B细胞含有发达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分泌
B.与碳循环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含有多种碱性水解酶,有利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细胞骨架是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3、如图为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2+逆浓度梯度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
B.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2+进入液泡
C.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液泡中的pH环境与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中的类似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的寿命与其分裂能力无关,而与其承担的功能有关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易分散转移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5、下图是研究人员以榴花秋舞月季根尖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是榴花秋舞月季有丝分裂前期图像,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
B.图2是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着丝粒位置等分析的结果
C.图3可用于分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范围、臂比范围、平均臂比等
D.结果表明榴花秋舞月季是四倍体,着丝粒都位于染色体的中部或近中部
6、下列相关实验操作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课题 | 实验操作改变 |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 | 还原糖的鉴定 | 将加热温度从50~60℃升高到100℃ | 可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
B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将酵母菌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从5%提高到10% | 酒精检测时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后无颜色变化 |
C |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 将无水乙醇用量从5~10mL增加到15~30mL | 滤纸条上分布的色素带颜色加深 |
D |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采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将电灯功率从40~60W增加到100~150W | 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的种类会明显增多 |
A.A B.B C.C D.D
7、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RNA的合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RNA聚合酶沿着DNA自右向左催化转录过程
B.图示完整DNA分子可转录合成多个不同种类RNA分子
C.图示生物可边转录边翻译,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图示物质③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可直接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
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发现了丹尼索瓦人,并完成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的测序。研究团队还在山洞里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直接杂交后代,通过对大量化石的测序,发现他们的混血后代存活了下来,并将基因遗传给了下一代。该团队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现代人和已经灭绝的人类之间的线粒体DNA差异,为探索人类的进化历史奠定了科学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生物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D.古人类进化成现代人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的过程
9、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B.激素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C.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胰岛素、尿素、乙酰胆碱并不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0、汉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种子具有药用价值。研究人员向汉麻幼苗喷施不同浓度IAA,待植株分化出性别表征后,统计得到下表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IAA浓度/mg·L-1 | 0 | 30 | 60 | 120 |
雄株数/株 | 18 | 12 | 8 | 13 |
雌株数/株 | 22 | 28 | 32 | 27 |
A.汉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选用的汉麻幼苗苗龄不宜过大,对照组可用蒸馏水喷施
C.实验中要控制喷施IAA的时间、间隔天数和总次数
D.在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生产中,可在幼苗期喷施60mg·L-1的IAA
11、泗洪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实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用于保存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并作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缓冲区用于集约管理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区用于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核心区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不用标记重捕法
B.核心区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C.利用缓冲区资源开展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实验区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需考虑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12、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一种)的圆形滤纸,然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培养基需冷却至50℃左右时再倒平板,该操作需要在酒精灯旁完成
B.图2中所示培养基的放置方式,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和冷凝水珠冲散菌落
C.图3培养皿上大肠杆菌的接种方式为涂布平板法,Ⅳ号纸片上抗生素浓度最高
D.图3所示的抑菌圈内出现大肠杆菌菌落的原因是链霉素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13、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
B.过程③的培养基中需加入植物激素来诱导脱分化
C.过程①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过程②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
D.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14、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我国科研人员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后(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为防止污染需将培养皿密闭培养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
B.胚胎移植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甲基化会关闭基因的活性,对某些基因进行去甲基化后该基因可正常表达
D.“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 共 5 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5、在寒冷条件下,脂肪细胞中脂肪的氧化分解会明显加快,以提供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TP合成酶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复合体蛋白,由F1和F0两部分组成,F0跨膜并形成H+通道,使线粒体膜间隙中的H+顺浓度梯度流向线粒体基质,同时位于基质侧的F1可催化ATP的合成。UCP是线粒体内膜上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将H+顺浓度梯度运入线粒体基质,但没有催化ATP合成的作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合成酶的F0部分可能是疏水性的
B.ATP合成酶既是转运蛋白,也是生物催化剂
C.图乙的膜结构上侧是线粒体基质,下侧为线粒体膜间隙
D.寒冷条件下,脂肪细胞中UCP的数量会增多
16、科研人员研究了凤眼莲盖度(入侵程度)对金鱼藻、黑藻单种及混种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凤眼莲、黑藻、金鱼藻三者之间不存在物质、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B.无凤眼蓬入侵时,金鱼藻的竞争力比黑藻强
C.凤眼莲盖度中等(25%)时,金鱼藻和黑藻能共同抵御不良环境
D.凤眼莲盖度较高(75%)时,金鱼藻和黑藻的种间竞争加剧
17、同为受精卵发育的蜂王和工蜂,蜂王以蜂王浆为食,而工蜂以花粉和花蜜为食。蜜蜂体内DNMT3基因表达的DNA甲基转移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的“CpG岛”甲基化从而导致基因转录失活。研究发现,工蜂细胞中DMT3基因中“CpG岛”甲基化程度高,蜂王细胞中DNMT3基因的“CpG岛”甲基化程度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
B.DNA分子上CpG中的胞嘧啶被甲基化引起的基因突变能遗传给后代
C.“CpG岛”可能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
D.“CpG岛”甲基化后影响了翻译过程,造成性状的改变属于表观遗传
18、下图为啤酒生产过程的简要流程,其中糖化的目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大麦作原料时,淀粉是酵母菌的主要碳源
B.过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与α−淀粉酶充分接触,缩短糖化过程的时间
C.过程③的主发酵阶段要始终保持厌氧环境,以便完成酒精的生成
D.“精酿”啤酒不进行过滤和消毒,故发酵过程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9、研究表明,脑内5-羟色胺(5-HT)浓度下降是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5-HT在脑中分泌和作用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种药物中能抗抑郁的有( )
A.阻断5-HT回收的丙咪嗪
B.抑制囊泡对5-HT再摄取的利血平
C.抑制单胺类氧化酶活性的苯乙肼
D.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氟苯氧丙胺
三、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7 分。
20、研究表明,关节炎小鼠的软骨退化与细胞中合成代谢不足,缺乏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如ATP等)有关。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纳米级植物光合系统(NTU),并将其植入关节炎模型鼠体内,以期减缓小鼠骨关节炎疾病发展进程。下图是本研究的主要路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可利用______技术分离出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再利用______(“低渗”或“等渗”或“高渗”)溶液使叶绿体破裂,释放出类囊体,进一步分离获得纳米级光合系统(NTU)。
(2)下图是过程②功能检测的实验结果,实验中红光照射的目的是______,结果表明制备的类囊体基本保持完整,其主要依据是______。
(3)为实现跨物种的应用,过程③中研究人员选用同种小鼠软骨细胞膜封装的NTU,一方面可有效地逃避小鼠______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另一方面可被病变的软骨细胞______,进而改善病变的软骨细胞的生理功能。
(4)为测试CM-NTUs对小鼠骨关节炎的体内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开展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简要操作过程 |
关节炎模型鼠分组 | ①______ |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 对健康鼠(a组)和上述4组模型鼠(b~e组)进行如下主要操作:a组不做处理,b、c组注射空囊泡,②______,其中③______两组用红光照射小鼠骨关节部位,各组小鼠均正常饲喂。 |
实验结果记录并统计 | 治疗后12周,测定5组小鼠右后肢最大爬地力量相对值,结果如下图。 |
结果分析及结论 |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④______。 |
2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常见药物,下图1为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图1中,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________亚基结合后,可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催化IRS-1酪氨酸(Tyr)残基被________而激活,进而发挥作用。
(2)激活后的IRS-1可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过促进过程①将含有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以促进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细胞,同时可促进过程②中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____。
(3)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某种糖尿病是因图1中过程①受阻所致,试分析图2中磺脲类降糖药物是否是治疗该种糖尿病的最佳用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到自由基攻击造成损伤后,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激活因子PDX-1的表达量会降低,进而引发糖尿病。研究发现,玫瑰花提取物有控制糖尿病及抑制并发症的作用,为研究其抗糖尿病的机制,科研工作者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材料:肠提取物(含α-葡萄糖苷酶,能促进小肠麦芽糖等寡糖水解)、玫瑰花水提取物(Ms)母液、玫瑰花醇提取物(Mc)母液、阿卡波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磷酸盐缓冲液(pH 6.8)
实验步骤目的 | 简要操作过程 |
处理肠提取物 | 取50 μL肠提取物加入磷酸盐缓冲液,37℃水浴温孵10 min |
处理玫瑰花提取物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 实验组:向处理后的肠提取液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Ms、Mc稀释液 |
对照组1:向处理后的肠提取液中加入等量相应浓度的阿卡波糖溶液;对照组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测定分析 | 样品溶液置于96孔板中用酶标仪于405 nm处测定吸光度,每组反应平行进行3次。计算不同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绘制曲线(如图) |
本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研究者每天对部分糖尿病模型鼠灌胃Mc提取物,7天后检测胰腺细胞相关物质的分泌量并制成表格如下(表中SOD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自由基):
组别 | Mc提取物/(mg/kg) | SOD/相对含量 | PDX-1基因的表达量/相对含量 | 胰岛素/相对含量 |
组1 | — | 0.75±0.04 | 2.15±0.16 | 4.96±0.10 |
组2 | 5 | 0.91±0.13 | 2.56±0.23 | 6.60±0.47 |
请根据上述数据,对该表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为加强对蝗虫的防治,科学家对蝗虫的种群特征、迁飞等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经界定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应是________。
(2)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一般用系统取样和扫网法相结合的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图1为一种捕捉器,捕捉蝗虫时应将捕捉器尽量________(选填“远离”或“接触”)草地,在样方内以图2中________(填字母)方式捕捉蝗虫以利于准确计数。
(3)图3是某区域在若干年内发生的111次蝗灾的月份统计图。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
图3、4所示模型属于________模型。据此模型分析,________是蝗虫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4)蝗虫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类。科学研究发现当少量散居型的蝗虫聚集之后,它们后腿的某一部位相互触碰时,会释放4-乙烯基苯甲醚(4VA)引发蝗虫聚集。4VA属于________信息,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随蝗虫密度的增加,释放的4VA含量也会迅速增加,进一步促进蝗虫的聚集,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蝗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大规模的喷施,而不合理的化学农药使用对食品安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上述研究,请提出一种合理化的灭蝗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多酚氧化酶(PPO)基因的大量表达是促使果实褐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科研人员将外源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同源片段(ASPPO)与载体结合,构建PPO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重组质粒2),并在农杆菌介导下实现了对鸭梨组培苗的转化,其操作流程如下图1,图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链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同源片段(ASPPO)的获取:根据PPO基因端450bp的片段两侧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过程①。过程①中需要使用的酶有______,为使扩增出的ASPPO基因能与质粒2构建反义表达载体,左、右侧引物______(或)端分别需添加的序列是______。
(2)ASPPO片段的克隆:将ASPPO片段与质粒1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1导入大肠杆菌,该过程需预先用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______。与体外扩增相比,将重组质粒1导入大肠杆菌中扩增的优点有______。
(3)PPO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④中利用______酶将ASPPO片段与质粒2定向连接形成重组质粒2,导入农杆菌后进行筛选、测序鉴定,再使用______(物理状态)培养基扩大培养农杆菌。
(4)鸭梨的遗传转化:将预培养的鸭梨叶片愈伤组织置于上述农杆菌菌液中浸渍5min后,再将愈伤组织转接到添加______(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
(5)反义转基因鸭梨的检测:科研人员分别提取了非转基因鸭梨植株叶片及转基因鸭梨植株叶片的总RNA,以PPO基因编码区全长为探针进行杂交检测转基因鸭梨的内源PPO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如图2。该检测的原理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植株______(A或B)可能是成功实现转化的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验证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是否是耐褐化新品种,还需进行的检测是______。
24、控制家蚕卵色的基因(W+控制黑色、W控制白色)位于10号染色体上,、和、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且、纯合致死。雄蚕食量小、产丝量大,为培育平衡致死系用于繁育雄蚕以提高经济效益,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蚕A细胞中W染色体上易位片段来自于______;与正常蚕相比,雌蚕A的染色体数目______。
(2)雌蚕A与雄蚕B杂交产生的后代只有一种,这说明含______染色体的配子是不育的;C与D杂交,选择______色的受精卵培养才能获得平衡致死系雌蚕E;E与F杂交,后代出现平衡致死系雄蚕G的概率是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平衡致死系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无需进行筛选就可获得雄蚕,其原因是______,偶尔也可能会产生少量雌蚕,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该雌蚕的基因型(不考虑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_,若将该雄蚕与F杂交,后代中出现雄蚕的概率是______。
(4)为了持续产生雄蚕G用于生产,应选择图中______与G进行杂交。
卷05-【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苏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5-【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苏卷)(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4-【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苏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4-【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苏卷)(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2-【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全国乙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2-【冲刺抢分】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全国乙卷)(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