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新疆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C | B | B | D | A | A | B | D | D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Mn-55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云蒸霞蔚 B.大浪淘沙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答案】C
【解析】A、云蒸霞蔚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大浪淘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 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 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 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答案】C
【解析】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 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喷雾,存放处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图标是“节能标志”,故A 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张贴该标志,故B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节水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回收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需要我们践行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A. 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 B.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D.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A、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要求;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要求;
C、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要求;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要求。
故选:B。
5. 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SiO2中Si的化合价是x,则x+(-2)×2=0,x=+4。故选D。
6.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反应、 、→不反应,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
A.Y(H)XZ B.Y(H)ZX C.YX(H)Z D.YZ(H)X
【答案】A
【解析】由反应由反应X+HCl→不反应,即X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可知X活动性小于氢;由反应Y+H2SO4=YSO4+H2↑,即X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可知X的活动性大于氢,综上所述:活动性为:Y>H>X,由反应Z+X(NO3)2→不反应,可知Z不能把X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Z的活动性小于X,故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为:Y>(H)>X>Z。故选:A。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B. 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降低水的硬度
D.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水垢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可用于除去油污,不可用于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B. 将20°C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C,无晶体析出
C. 2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将40°C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C,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不符合题意;
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是30g,不符合题意;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 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 证明CO2与NaOH反应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将石蕊试液浸过的干花和湿花分别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湿花变红,干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正确;
B、该实验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没有氧气不能燃烧,锥形瓶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燃烧,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C、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端上升,右端下降,可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故正确;
D、软塑料瓶变瘪了,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造成的,也可能是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的,不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故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氧气 |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B |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 滴加CuSO4溶液 |
C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
D | 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中的KCl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硫酸铜与氯化钠无明显现象、与氢氧化钠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故一氧化碳被除去变成了二氧化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中的KCl、加水溶解、过滤、KCl是滤液中的溶质、故过滤后应该蒸发结晶、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7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2)作为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
(3)厨房烹饪用的铁锅属于金属材料,新买的铁锅常用肥肉翻炒出油,可起到防锈的效果,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
(4)“自热食品”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其发热包的原理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这一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5)制取自来水的消毒剂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X。请回答: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答案】(1)乳化 (2)石油
(3)隔绝水和氧气
(4) ①. CaO+H2O=Ca(OH)2 ②. 化合反应
(5) ①. NaCl ②. +4
【解析】
(1)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污。
(2)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3)铁生锈是铁和水、氧气反应的结果。新买的铁锅常用肥肉翻炒出油,可起到防锈的效果,其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
(4)生石灰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5)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4、2、4,反应后氯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NaCl。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和为0,氧元素一般显示-2价,故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12.(7分)《天工开物·作咸》详细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并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回答:
(1)“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天然气泄漏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合缝漆布”:目的是确保______________良好,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
(3)“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曲竹没有半点烧焦,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制了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该反应涉及_____________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会
(2) ①. 气密性良好 ②. 密度比空气小
(3)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 ①. 1 ②.
【解析】
(1)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泄漏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合缝漆布”是在竹子外包漆布,目的是确保气密性良好,防止天然气逸出;
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3)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故填: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中氧气为单质,涉及1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4)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钠和氯化氢
(2)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4)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⑥. 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解析】【实验探究一】(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说明盐酸过量,所以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钙是与盐酸反应了而不是溶于水了;(3)试管④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二】(4)因为试管⑤中的溶液显碱性,说明存在氢氧化钠,随着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的酸性溶液的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慢慢变成中性后,继续滴加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盐酸会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量后,溶液显酸性,因此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交流反思】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若测得试管⑤清液的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存在氢氧化钠,向试管⑤中滴加的几滴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还没有来得及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所以没有观察到难溶性的氢氧化铜溶解,所以试管⑤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试管①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的pH=2,盐酸过量 ,所以试管①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试管⑤中的溶液最终存在溶质: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铜、氯化氢,故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4.(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可见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若反应后欲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最合理操作顺序是______。
①过滤 ②洗涤 ③干燥 ④蒸发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试管中液面处于m处(此时稀盐酸有剩余),则关闭弹簧夹可能导致的后果______。
(4)将气体通入E装置(从a口进入),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收集氧气
②E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E中盛满水,b口连接量筒,测氧气体积
【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分液漏斗
(2) ①. B或C ②. ③. 不易溶于水 ④. ①②③
(3)液体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③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仪器②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或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可选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氧气,可见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由于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若反应后欲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最合理操作顺序是过滤、洗涤、干燥,故正确顺序为①②③;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试管中液面处于m处(此时稀盐酸有剩余),则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装置中的压强变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液体太多可能导致液体可能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①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若使用E装置,应该从长管b口通入,故错误;
②E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长管b口通入,故错误;
③由于氧气不溶于水,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E中盛满水,b口连接量筒,从a口通入气体,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可用来测氧气体积,故正确;
故选③。
15.(8分)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发热包发热原理
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中的某种物质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探究Ⅱ: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单质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氢气。
小组同学认为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为进一步探究其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2)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_______色,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钙。
(3)另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如图2所示),反应停止后瓶底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若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_______,对应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_______。(包含实验步骤、产生现象和结论。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NaOH落液、AgNO3溶液)。(2分)
【答案】(1)CaO (2)红
(3) ①. 活性炭 ②. 活性炭不和酸反应 ③. 碳酸钠 ④.
(4)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证明固体中含有铝
【解析】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2)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因为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因此可以说明有氢氧化钙。
(3)①活性炭不和酸反应,因此会有黑色固体剩余;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钙生成,进一步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是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根据题意,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部分溶解,其他物质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有气泡冒出,证明固体中含有铝。
四、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16.(4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可由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足量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8.7kg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取氯气的质量。
【答案】解:设理论上可制取氯气的质量为x,
x=7.1kg
答:若用8.7kg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取氯气的质量7.1kg。
【解析】见答案。
化学(长沙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长沙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6页。
化学(广西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广西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1页。
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