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广东地区】2021+2022年广东省各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卷合集(原卷版+解析版)
- 【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小升初真题卷】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doc、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陆丰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选择题。1.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万不得以 头晕目眩 精兵简政 见微知著B. 五湖四海 无独有偶 三长两短 翻箱倒柜C. 行善积德 一去不返 锲而不舍 不可思义D. 焉知非福 摩拳察掌 一拥而入 鄙夷不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过对词语中易错字字形的掌握,要求我们日常学习中注重识记与积累。A.万不得以——万不得已B.书写正确C.不可思义——不可思议D.摩拳察掌——摩拳擦掌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恰当一项是( )A. “2020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B. 这个又黑又瘦的小男孩竟是800米长跑冠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C. 为了救活濒临倒闭的工厂,厂长狠抓生产、研发新品,真是处心积虑。D. 想到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我不禁黯然神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A “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此处意思是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人人都知道,是恰当的。B“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此次是恰当的。C “处心积虑”,意思是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D “黯然神伤”,意思是指心神悲沮的样子。用在此处恰当。故本题选C。3.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B.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季必看。C. 要学会一种技艺,可不是容易的事。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D.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使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首选交通工具。【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作答时要先判断所给句子的病句类型,再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进行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指代不明、含糊不清、标点用错、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换。A.该句子搭配不当,句子中“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可将“和规模”删去。B.该句子语序不当,可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修改为“我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很熟悉”。C.该句子没有语病。D.该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使”删去。4. 与“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通”意思一样的是( )A. 四通八达 B. 通情达理 C. 通晓古今 D. 通宵达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可以结合句意或词义理解字义。“通国之善弈者也”出自先秦孟子的《学弈》,意思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全。A.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通:有路达到。B.通情达理: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通:了解;懂得。C.通晓古今:明白过去,了解现在。通:了解;懂得。D.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通:全,整。根据字义可知,“通宵达旦”中的“通”与“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通”意思一样。5. 下列诗句,不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是(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体会,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句诗的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B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洛阳城里又吹起了萧瑟的秋风,想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对亲人深切复杂的思念之情。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D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十五夜望月》,这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本题选C。6.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B. 澳门虽是块巴掌大的地方,但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D. 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D选项运用的是“对比”修辞手法,将“这声音”与“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作比较,突出表现“这声音”的特征。A选项“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春节很快就到来了。B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们根据句子“澳门虽是块巴掌大的地方”可知,说明澳门面积不大。C选项“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非常喜悦。7. 《鲁滨逊漂流记》作品梗概怎么写?下列说法你觉得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A.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前言,直接照抄就行了。B. 读懂《鲁滨逊漂流记》全书,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C.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鲁滨逊漂流记》每个章节的内容。D. 适当补充内容,使《鲁滨逊漂流记》的章节内容过渡自然,清楚连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如何写作品梗概。写作品梗概时应注意:(1)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由此可知,BCD三项说法均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写梗概时不能直接照抄前言。8. 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读书做批注,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都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B. 读文章的时候,无论怎么读,都能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C. 读书关注文中人、事甚至景物,都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D. 读名著多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A 正确。B 错误。“无论怎么读,都能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这里表述太过绝对,要想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这要求阅读时要仔细,要进行思考。C 正确。D 正确。故本题选B。9.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阳光míng mèi( ) 的周末,bì( ) 开城市的喧嚣,pāo( ) 开心中的烦恼,邀三五好友,màn bù( ) 林间小道,欣赏zhàn fàng( ) 的鲜花,倾听yuè ěr( ) 的鸟鸣,让快乐zhàn jù( ) 你的心灵。【答案】 ①. 明媚 ②. 避 ③. 抛 ④. 漫步 ⑤. 绽放 ⑥. 悦耳 ⑦. 占据【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词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媚、避、抛、漫、绽”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10. 积累与运用,填一填。1.读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启发人们要下功夫读书:《礼记》中的“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革新。2.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感受其景,如李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寂寥、冷峻的边境之地,如王建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夜秋景、微冷秋露和桂花飘香;也体悟了诗人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如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畏,如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答案】 ①. 读书须用意 ②. 日日新 ③. 又日新 ④. 大漠沙如雪 ⑤. 燕山月似钩 ⑥. 中庭地白树栖鸦 ⑦. 冷露无声湿桂花 ⑧.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⑨.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⑩. 春风又绿江南岸 ⑪. 明月何时照我还【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名言填空,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第一个横线上应填写“读书须用意”,整句话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后两个横线上应填写“日日新,又日新”,整句话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2.本题考查诗句填空,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前两个横线上应填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句出自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原诗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三、第四个横线上应填写“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诗句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原诗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第五、第六个横线上应填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出自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原诗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第七、第八个横线上应填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原诗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 下面是《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写出打虎英雄的名字。①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着尘埃,动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进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②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那大虫猛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③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答案】 ①. 孙悟空 ②. 李逵 ③. 武松【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四大名著中《水浒》《西游记》的阅读积累情况,要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进行作答。阅读所给语段可知,第①个语段中描写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打虎的场景,与孙悟空相关的比较著名的情节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第②个语段中描写的是《水浒传》中李逵打虎的场景,与李逵相关的比较著名的情节有:真假李逵。第③个语段中描写是《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场景,与武松相关的比较著名的情节有:醉打蒋门神等。12. 语文与生活。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提取信息。首先需要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注意每点不超过6个字。
根据材料中的“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可提炼概括作答。
第二部分 阅读与感悟阅读理解。走进书里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 )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 )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13. 读第④段,填空。(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粗略——( ) 瞬间——( ) 14.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这句话适宜放在第______自然段的末尾。15. 作者把“阅读”比喻为____________。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____________。16. 本文作者认为求学问和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_______________。17. 与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读书要细嚼慢咽,走进书里去。B. 影视作品让儿童感觉到轻松愉快,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却是辛苦、乏味、寂寞的事情。C. 现代人不能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儿童也不能看影视作品。D. 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但缺乏阅读的儿童,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18. 文中说:“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淘淘。”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举例说明这种阅读带给你的快乐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 ①. 细致 ②. 永恒
14. ③
15. ①. 细嚼慢咽的宴席 ②. 便捷的快餐 16. 阅读书籍 17. C 18. 我有这样的阅读体会。有一天,我正在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看了很久很久。妈妈叫我吃饭,我都没听见,因为我正沉浸在美妙的故事情节中。那一天,我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找出文中的反义词。粗略:粗粗;大略;不精确。反义词为“细致”。瞬间:一会儿。反义词为“永恒”。【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能力。“关联词语填空”学习方法:第一步:熟记8种类型的名称、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及与这个名称相对应的8种关联词。(至少背一个例句,例句背得越多越好。) 第二步: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在本句“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是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表示转折关系。【15题详解】本题考查比喻相关内容。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短文中“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这句话把阅读比喻为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便捷的快餐,形象的写出了阅读和看电视的不同特点。【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说明阅读书籍是最佳途径。【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从文中“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读书要细嚼慢咽,走进书里去。与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一致。B从文中“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可知影视作品让儿童感觉到轻松愉快,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却是辛苦、乏味、寂寞的事情。与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一致。C从文中“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可知现代人能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儿童也能看影视作品。与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致。D 从文中“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可知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但缺乏阅读的儿童,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与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一致。故本题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开放性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描述,更能体会真实情感,更好的说明阅读的快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阅读理解。病毒杀手——疫苗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②但它是如何起效的?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⑦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 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19. 题目,《病毒杀手——疫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本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疫苗。20. 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第⑦段括号内选择哪个词恰当?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 ①. 解释说明 ②. 减毒活疫苗 ③. 灭活疫苗 ④. 亚单位疫苗 20. 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 21. ①. 举例子 ②.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功用特殊的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22. 选择“可能”恰当。“可能”表推测,是说几年内也许会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许不会,并不完全肯定,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必然”表示一定会,无可争议,如果用“必然”,就变成了一定能建立更有效的方案对抗感染,太绝对化了。【解析】【分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提炼。《病毒杀手——疫苗》中的破折号解释说明了病毒杀手是疫苗。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根据文章第六自然段中“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三种疫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概括。通读文章可知,本文说明了疫苗的起效原理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紧接着介绍了疫苗的种类及特点: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正在研究的一种疫苗是——亚单位疫苗,效果更喜人。再结合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可知,疫苗起效的原理是: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阅读画线句子“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功用特殊的细胞的作用是什么。【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作答时,可以在理解词语的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可能”表推测,是说几年内也许会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许不会,并不完全肯定,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必然”表示一定会,无可争议。如果用“必然”,就变成了一定能建立更有效的方案对抗感染,太绝对化了,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23. 习作。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温暖:家人的陪伴、同学的照顾、老师的鼓励、陌生人的帮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暖心的事情随处可见。请选择一件让你感到温暖的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答案】例文:冬夜里的温暖在我周围,一切都很美好。过年是温暖的,但那件事,更温暖人心。去年大年初一晚上,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出来,准备回家。那时已经十二点多了,出租车早没了踪影,天冷得我直打哆嗦,不愿步行回家。微弱的灯光下,我和老妈的身影孤零零地照在路面上。五分钟、六分钟……我开始打起了哈欠,从南街跑到对面又回来,防止瞌睡。“嘀嘀……”远处传来了喇叭声,老妈赶紧打手势,示意车停下来。车经过我们却没有停下来。哦,原来是私家车。可车没开出几米,却又折了回来。车上坐了一家三口,开车的叔叔让我们上了车,说他们从东走。而我们从西走,于是叔叔准备绕路送我们回家。开车叔叔的一家和妈妈聊得很起劲,车里充满了新年里祥和的气氛。下车时,妈妈执意要给钱,可叔叔却退了回去,笑着说道:“大年初一的,天又冷,这不看见你们娘俩站在街上,又没出租车,就搭你们回家嘛!”妈妈笑着收回了钱,道了谢。我也甜甜地说了声:“新年快乐!谢谢叔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的心里也暖洋洋的。人间处处见真情。这件事虽小,但它却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令我感到温暖无比!【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认真审题可知,此次习作为话题作文,可以先给文章拟定一个标题再进行写作。写作时要注意:①要选择你经历的、印象深刻的、让你觉得温暖的事情进行描写。②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③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将事情写完整。④要突出重点,把事情发生时的场面或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⑤文章结尾处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表达某种情感。此外,文章要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阳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阳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解析版doc、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阳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汕尾市城区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doc、小升初真题卷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东莞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东莞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小升初真题卷广东省东莞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