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鲁教版 必修第二册)
-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测评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设骑楼的目的是,骑楼反映了岭南地区,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对宏村聚落形态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合格考达标练下图为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图,完成1~2题。1.该生态系统维持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C.村寨 D.梯田2.哈尼族人把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第1题,由于该地区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森林在该地区地理环境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第2题,该地区的村寨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加大了该地区人民的劳动强度;该地区的地势较高,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小;把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可以获取清洁的水源;把村寨建在梯田上方主要目的不是观赏梯田美景。答案1.B 2.C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而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沿街廊道是岭南民居——骑楼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4.骑楼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解析第3题,我国南方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第4题,建设骑楼的目的是方便行人避雨和遮阳,反映了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答案3.D 4.B民居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5~6题。5.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的(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地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是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解析第5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由于正午时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同时受当地坐北朝南的影响。第6题,华北地区是旱作农业,但不是种植春小麦,而是种植冬小麦。答案5.A 6.B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密集排布,沿溪流自上而下建设,水道互通,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下图为安徽宏村实景图。据此完成7~8题。7.对宏村聚落形态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①气候 ②河流 ③地形 ④矿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马头墙”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B.政治C.地域文化D.经济水平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村中建筑密集排布,沿溪流自上而下建设,水道互通,因此对宏村聚落形态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河流和地形,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当地的气候和矿产,①④错误。故选B。第8题,“马头墙”坡度较大,高低错落,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可以增加美感;“马头墙”较高且向外延伸,可起到遮阳的作用;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密度较大,“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因此,“马头墙”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域文化。故选C。答案7.B 8.C9.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说明水窖水的来源。(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4)说明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反映出的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便于排水、收集雨水,说明水窖的水来自大气降水。第(2)题,“肥水不流外人田”,是因为该地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较小;当地地表水匮乏,水资源紧缺。第(3)题,图中屋脊由外向里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足的问题。第(4)题,当地冬季寒冷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面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答案(1)大气降水。(2)B(3)当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匮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足的问题。(4)当地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面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等级考提升练城市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的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10.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市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①④ B.②⑥C.③⑤ D.④⑤11.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继承性 ②多样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10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在城市建筑的结构、布局和风格上均能体现出来。第11题,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答案10.B 11.D地处江苏省常州市的焦溪古镇,伴水成街,因水成镇。镇内的建筑上半部分使用的材料是青砖,下半部分使用的材料是黄石,故有“黄石半墙”的之称,与江南建筑典型的“白墙青瓦”特征形成了鲜明对比。2019年,焦溪古镇被常州市列为旅游重点开发项目基地。据此完成12~13题。12.“黄石半墙”的主要作用是( )A.抵御洪水、加固房屋B.增加色彩、装饰外观C.调节温度、冬暖夏凉D.保护基地、避免沉降13.焦溪古镇未来开发方向是( )A.增开商铺,打造商贸重镇B.改建白墙青瓦,统一水乡风格C.修缮老宅,保留历史风貌D.搬迁原住居民,重新升级建设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焦溪古镇伴水成街,因水成镇,洪水对古镇的威胁较大,当地传统民居下半部分使用的材料是黄石,可以抵御洪水、加固房屋,A正确;“黄石半墙”和青砖搭配,可以起到增加色彩、装饰外观的作用,但这不是“黄石半墙”的主要作用,B错误;调节温度、冬暖夏凉是墙体厚的作用,不是“黄石半墙”的主要作用,C错误;保护基地、避免沉降应该采用轻型建筑,D错误。故选A。第13题,根据材料“2019年,焦溪古镇被常州市列为旅游重点开发项目基地”,因此古镇应该以保护为主,增开商铺,打造商贸重镇不利于保护古镇,A错误;焦溪古镇应该保持自己的独有风格,而不是盲目改变,B错误;修缮老宅,保留历史风貌有利于古镇的保护及保存,C正确;搬迁原住居民,重新升级建设易造成古镇破坏,D错误。故选C。答案12.A 13.C以下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据此完成14~15题。14.据图片信息概括可知,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A.多样性 B.区域性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15.形成天津地域文化特点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A.靠近首都 B.温暖湿润的气候C.平原地形 D.沿河靠海解析第14题,图片反映出天津的地域文化包罗万象,国内外建筑风格均有,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第15题,天津地域文化特点与天津沿河靠海密切相关。答案14.A 15.D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2)仔细观察图片,列表说明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各自反映了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以农业文化为主体。(2)地域民居建筑结构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北方低矮,门、窗均较小,严实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南方高敞,门、窗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潮湿多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8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共20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