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1课时 水圈的组成、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测评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试卷
展开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基础练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
解析第1题,海陆间大循环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从图中看出,a、b、c、d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第2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径流输送来实现的,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答案1.A 2.C
3.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
解析正确理解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波浪包括风浪、海啸。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它是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答案C
读图,完成4~6题。
4.洋流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引力能
5.关于甲、乙两支洋流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为暖流 B.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C.甲、乙均为寒流 D.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6.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降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解析第4题,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第5、6题,甲洋流为来自低纬度的暖流;乙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两支洋流都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4.A 5.A 6.C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7~8题。
7.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
A.②环节加强
B.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
C.④环节减弱
D.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8.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
B.⑤环节
C.④环节
D.⑥环节
解析第7题,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陆地降水,③为植物蒸腾,④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⑦为海洋降水。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减小下渗,从而造成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变大。第8题,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即⑤。
答案7.D 8.B
植草沟是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排放并净化径流雨水。植草沟常见于道路两侧(如下图),并与透水路面相结合,是城市“海绵化”的重要方式。据此完成9~10题。
9.除收集雨水外,植草沟的生态功能还有( )
A.增加空气湿度
B.增加地表径流
C.加剧耕地盐碱化
D.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10.与城市“海绵化”的其他措施相比,植草沟( )
A.未改变原有地貌
B.便于人们通行
C.工程量小、造价低
D.吸水性强、透水性好
解析第9题,植草沟最突出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涵养水源等。植草沟是“会呼吸”的地面,可以将地下的水体蒸腾出来,增加空气湿度,A正确;植草沟可以汇集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B错;植草沟属于园林绿化用地,不属于耕地,且生态功能指的是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C错;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不属于生态功能,D错。第10题,结合图文信息,可以看出植草沟的工程量小,与透水路面等相比,造价低,C正确;原来的道路两侧不一定都是低洼地,所以往往对原有地貌进行了局部改造,A错;沟渠不便通行,B错;植草沟的吸水性和透水性材料中未提到,无法得知,D错。
答案9.A 10.C
等级考提升练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且被蒸发(腾),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水”和“绿水”的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完全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2.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上内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C.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数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解析第1题,“蓝水”和“绿水”均来自降水。“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而“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故“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不包括地表径流,而且土壤水和地下径流也存在显著的区别。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属于“蓝水”。第2题,“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没有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海上内循环与陆地各水体关系不大。“绿水”进入大气后,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的CO2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受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绿水”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1.A 2.C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3~4题。
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解析第3题,环节①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较高,蒸发强烈;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环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地表径流水量较小;环节⑥为植物蒸腾,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植物蒸腾旺盛。第4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③)施加的影响最大,对海水蒸发(环节①)影响较小;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但不会增加环节③的水量;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④)水量增加;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⑤(地下径流)的水量。
答案3.C 4.C
阅读资料,完成5~7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量特征值
地区 | |||||
城市中 心区 | 675.0 | 405 | 337 | 68 | 270 |
郊外平 原区 | 644.5 | 267 | 96 | 171 | 377 |
5.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少
6.下图中的曲线,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雨洪径流状态的是( )
北京城市中心区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状态
A.① B.② C.③ D.④
7.要减少北京城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解析第5题,城市建设导致城市硬化面积增大,地表水不易下渗,径流总量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所以降水会增多。第6题,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易更早形成洪峰,且洪峰值大。第7题,引起市中心区与郊区径流差异的原因是下渗量减少。为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合理的措施是推广使用渗水砖。
答案5.C 6.A 7.D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洋流( )
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受③影响,沿岸较为湿润
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③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D.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图示位于太平洋。图中洋流①属于寒流,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A正确;②流向低纬度,为寒流,B错误;③为寒流,受其影响,沿岸较为干燥,C错误;③为寒流,⑤为暖流,但③比⑤纬度低,水温高,D错误。第9题,①为寒流,使流经地区降温减湿,A错误;②为寒流,使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B错误;③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C正确;④⑤均为暖流,没有交汇,不能形成著名渔场,D错误。
答案8.A 9.C
10.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更新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给我国东部地区河流进行补给的降水属 循环的一个环节。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② ,③ ,④ 。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 (填数码)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1)海陆间大
(2)下渗 蒸发 地下径流
(3)⑤
11.下图为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所在海域沿岸有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海港,简析该海港终年不冻的原因。
(2)分析③④两支洋流对其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第(1)题,①所在海域沿岸有俄罗斯著名的摩尔曼斯克港,由于暖流流经此海域,故该海港终年不冻。第(2)题,首先确定③④两洋流的性质,然后根据两洋流的性质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1)受暖流增温作用的影响,该海港终年不冻。
(2)③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④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