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2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2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01
    2012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02
    2012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2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2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4页。

    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语文)

    一、          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2分)

    A时(zhán   息(qī  细(qiān人不倦(huì

    B丽(guī  nìng据(jí) 海市楼(shèn

    C. 解pōu) 粗guǎng) 挑xìn) 苦心孤yì

    D然(mù落(yǚn藏(chù苗助长(yà)

    2.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2分)

    A.安详   烦燥   迫不急待   一愁莫展

    B.赃物   蔓延   因地治宜   融合贯通

    C.荟粹   惩戒   察颜观色   不计其数

    D.畸形   斑斓   责无旁贷   举一反三

    3.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少年刘伟的双臂,当别人的不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他依然  固执 (执拗  顽固  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2)三秦大地, 水光山色 (五光十色  水光山色  五彩纷呈),相得益彰:陕南山青水绿,风景如画;陕北黄土悠远,浑厚质朴;关中风光秀丽,气象万千。

    4.经典诗文默写(任选一组,如果两组都做,以A组为准)。(6分)

    【A组】

    (1)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论语》)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 下秋来风景异  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不信,  那朵流星  提着灯笼走

    B组】

    1)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2)则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球答题。(3分)

      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堆克要经历挫折。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磨砺出。”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     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2)句有-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3)请为第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所以(或:因此)

    6名著阅读。(2分)

    1)下面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指的是星期五。(1分)

      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2)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只填序号)。(1分)

    发现野人    抗争病魔    重返故乡    海上冒险

    顺序:④②①③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汉字书写】根据的字例分析,在下面的字架格中书写字。(1分)

         宇例分析左二右三为黄金比例。

        两横两竖两撇之间间均平行、等距

        笔画横平竖直.字形方正、秀美

      2【书家故事】阅读 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2分)

    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赠送培你。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啊!

      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珍重。  

          求鹅写经,为人任性率真

    __助妇题书,其字为世所重

    (3)【名作欣赏】欣赏颜体书法,结合相关评价,简要归纳颜体书法的特点。(2分)

                 

    相关评价: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特点:大气磅礴,雄壮刚强

    (4)【文化传承】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2分) 

    【答案提示】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因为书法本身僦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一,他不仅可以提高我门的书写水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在汲取传统文化能量的营养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丝路织锦

    青玄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结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凡骑射、饮酒形像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

    卉线条完美结合,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初唐时期,联洙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花蕾的【配合,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团花幻多变的饱满女晶腻,层次也更丰富·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蜩文物戒妙:主要是擐韩,少量为缔、墟和批靖。邵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抿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最瘫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

    沉淀,摧眼夺目·仿佛讲述着车为凡扣的历蔓细节,也再班向世人表明·塞上鸵铃、太蘸孤烟妁鲑辆之路,不仅但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重是中西文化最向汇流的遣琏,

    8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案】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

    9细读第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

      【答案】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轮廓细腻,层次丰富。

    10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内容上总领下文.引出对织锦织法和纹样发展变化的说明;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由幽之路引出的织锦,开启下文对织讳的详细介绍。   

    1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熔相符的一项是(D).

    A.丝绸之路是二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

    B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盼结皋。

    c丝绸之路沿选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缓和刺绣一

    D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丁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6题。【18分】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静坐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髫盛妆,泣渭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也,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娱。年十七事迁,因 迁周游名山,携妾至此。会迁有事去京,妾缟居于同,后迁故,妾亦忧伤寻故,葬于长乐亭之西。天帝悯妾未尽天年,遂司此土。代异时移,谁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将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余感悟铭之。铭曰:嗟尔淑女,不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终厥志。百千亿年,血食于斯。可惜,如此珍贵的碑拓却没有流传,这段凄美的《梦碑》故事却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那悠远的时空,让人们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洒一掬同情之泪,更为史公那牺牲许多的悲剧人生而叹惋怜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异的柏树与《梦碑》故事联系起来,莫非是随清娱精诚所至,感而有灵吧?鉴于此,故随行赋诗一首以示纪念:

        苍苍梁山,郁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传兮。

        悠悠居水,凄凄嘤鸣。

        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展室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司马祠-司马迁墓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73分)

        【答案】渲染了司马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案】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逋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答案】用词形象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变,风格各异的特点。

      16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厚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

       [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赞美之情,而不是韩城的厚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4焉。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麻(xiu),竹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1)其上(搭桥,架桥)    (2)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3)北小谭(落入)       4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

    有泉幽幽然          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然卒入于渴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 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 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好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其实只是慢慢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

    请以逗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相关试卷

    2012孝感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12孝感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评分标准: 这是一份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评分标准,共8页。

    2012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12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5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