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三章 第二节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知识点2: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援助。知识点3: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1年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目前全球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1 000次,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布预警信息,为逃生抢占时间。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
B.遥感技术获取的地面信息
C.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GNSS所获得的岩层位移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居民家庭往往配有地震急救包,包内放置的物品应有( )
①安全帽 ②充电宝 ③手电筒 ④矿泉水 ⑤针线 ⑥哨子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可以利用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监测到纵波时立即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逃生时间,C项正确。A、B、D项均能提示地震可能发生,但无法确定地震发生的具体时刻,因而无法精确发布预警信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急救时应重点关注生存和求救的必须、必备物品,而且急救包的空间和重量限额明显。安全帽可以保护头部,①正确;手电筒可以提供急救光源,③正确;矿泉水可以即时补充水分,④正确;哨子可以发出救援信号,⑤正确;充电宝、针线在地震急救中用途较小,属于非必须物品。B项正确。
[知识点2]救灾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水灾所需要的物资,故判断该基地附近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应为水灾。第4题,应急时间即从储备基地到灾害发生地所需要的时间,故一般受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
[知识点3]北京时间2020年1月29日凌晨3时10分,古巴南部海域也就是19.46°N,78.79°W的位置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不停地祷告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
6.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第6题,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
[知识点1、3](2021年辽宁辽阳市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第7~8题。
7.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8.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①应急物资准备 ②知识、技能准备 ③医疗器械准备 ④演习行动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A项正确。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B项错误。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C项错误。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D项错误。第8题,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需要做好个人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①②④正确;医疗器械准备是社会层面该准备的物品,③错误。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20分)
9.[知识点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下图为荆江治理示意图。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图中对河道过于弯曲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废弃河道被称作________湖。(4分)
(3)建立分洪区的目的是什么?简述洞庭湖调洪能力逐渐减弱的原因。(6分)
(4)在荆江河段还采取了哪些防洪措施?(6分)
【答案】(1)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荆江位于由山地进入平原的地段,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2)人工截弯取直 牛轭
(3)目的:分流和储存洪水,减轻洪水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威胁。原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湖泊变浅。
(4)植树造林;加固荆江大堤;退田还湖。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15分钟 总分: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人地协调观]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寿阳段曾发生长140米、宽60米的滑塌,滑塌路基整体外移,滑塌体最大厚度16米。路基大塌陷,使交通一度瘫痪。之前该公路已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2.关于对此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②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 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 ④宣布废弃此公路,重新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 由材料“滑塌路基整体外移”及图示可知,该路段地基最可能是出现了滑坡现象。第2题,查找塌陷原因,然后才能整修路面,不能立即抢修路面;废弃此公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合思维]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3~4题。
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第4题,根据材料“淹而不没,灾而无难”,可知集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来时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6.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根据紧急救援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迅速降低甚至停止这一特点,说明此类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第6题,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地震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
华北平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受地震、滑坡、泥石流、旱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防御华北平原干旱的有( )
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②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③修筑梯田 ④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轻地质灾害对华北平原威胁的有( )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②在太行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③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 ④实施生态移民,减轻华北平原人口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D 8.A
[解析]第7题,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修建水库、打机井可以防御干旱;华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宜降低种植业比重;平原地区不宜修建梯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可减轻干旱的影响。第8题,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可以防御地震灾害;华北平原西临太行山,太行山区实施护坡工程,可减少太行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从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对华北平原的威胁;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可减轻滑坡和泥石流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威胁,但对华北平原意义不大;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实施生态移民难度大,作用不大。
9.[人地协调观]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
【答案】C
[解析]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并且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二、非选择题(20分)
10.[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的作用?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
(2)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4分)
(3)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4)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4分)
【答案】(1)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理由:甲村距震中较近;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二点即可)
(2)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3)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土质:地势落差大,主体易碎,地震易引发滑坡。(三点即可)
(4)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多偏南风,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共6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堂检测,文件包含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练习1解析版docx、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练习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优秀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当出现山体滑坡时,应,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时应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