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3章 第2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试卷01
    第3章 第2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试卷02
    第3章 第2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试卷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复习练习题,共7页。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分钟 总分44

    (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知识点2: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援助。知识点3: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

    [知识点1](2021年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目前全球每年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1 000次,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布预警信息,为逃生抢占时间。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

    B遥感技术获取的地面信息

    C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GNSS所获得的岩层位移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居民家庭往往配有地震急救包包内放置的物品应有(  )

    安全帽 充电宝 手电筒 矿泉水 针线 哨子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1.C 2.B

    [解析]1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可以利用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监测到纵波时立即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逃生时间,C项正确。ABD项均能提示地震可能发生,但无法确定地震发生的具体时刻,因而无法精确发布预警信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急救时应重点关注生存和求救的必须、必备物品,而且急救包的空间和重量限额明显。安全帽可以保护头部,正确;手电筒可以提供急救光源,正确;矿泉水可以即时补充水分,正确;哨子可以发出救援信号,正确;充电宝、针线在地震急救中用途较小,属于非必须物品。B项正确。

    [知识点2]救灾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自然灾害的种类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C

    [解析]3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水灾所需要的物资,故判断该基地附近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应为水灾。第4题,应急时间即从储备基地到灾害发生地所需要的时间,故一般受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

    [知识点3]北京时间2020129日凌晨310分,古巴南部海域也就是19.46°N,78.79°W的位置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不停地祷告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

    6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答案】5.D 6.D

    [解析]5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第6题,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

    [知识点13](2021年辽宁辽阳市期末)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完成第78题。

    7面对自然灾害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A学习自然灾害的防灾和减灾知识

    B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C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D为确保财产不受损失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财产安全

    8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  )

    应急物资准备 知识技能准备 医疗器械准备 演习行动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7.A 8.C

    [解析]7题,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A项正确。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B项错误。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C项错误。遇到灾害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D项错误。第8题,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需要做好个人家庭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行动准备,①②④正确;医疗器械准备是社会层面该准备的物品,错误。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20)

    9[知识点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材料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下图为荆江治理示意图。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4)

    (2)图中对河道过于弯曲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废弃河道被称作________(4)

    (3)建立分洪区的目的是什么简述洞庭湖调洪能力逐渐减弱的原因(6)

    (4)在荆江河段还采取了哪些防洪措施(6)

    【答案】(1)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荆江位于由山地进入平原的地段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2)人工截弯取直 牛轭

    (3)目的分流和储存洪水减轻洪水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威胁原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湖泊变浅

    (4)植树造林加固荆江大堤退田还湖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15分钟 总分47

    一、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

    [人地协调观]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寿阳段曾发生长140米、宽60米的滑塌,滑塌路基整体外移,滑塌体最大厚度16米。路基大塌陷,使交通一度瘫痪。之前该公路已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2关于对此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 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 宣布废弃此公路重新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2.B

    [解析]1题, 由材料滑塌路基整体外移及图示可知,该路段地基最可能是出现了滑坡现象。第2题,查找塌陷原因,然后才能整修路面,不能立即抢修路面;废弃此公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合思维]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34题。

     

    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砾石多 退水快 历时长 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B 4.C

    [解析]3题,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第4题,根据材料淹而不没,灾而无难,可知集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来时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6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调整产业结构 人口外迁 房屋加固 组建志愿者队伍 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5.B 6.D

    [解析]5题,根据紧急救援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迅速降低甚至停止这一特点,说明此类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第6题,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地震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

    华北平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受地震、滑坡、泥石流、旱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防御华北平原干旱的有(  )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修筑梯田 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轻地质灾害对华北平原威胁的有(  )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在太行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 实施生态移民减轻华北平原人口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D 8.A

    [解析]7题,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修建水库、打机井可以防御干旱;华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宜降低种植业比重;平原地区不宜修建梯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可减轻干旱的影响。第8题,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可以防御地震灾害;华北平原西临太行山,太行山区实施护坡工程,可减少太行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从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对华北平原的威胁;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可减轻滑坡和泥石流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威胁,但对华北平原意义不大;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实施生态移民难度大,作用不大。

    9[人地协调观]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

    【答案】C

    [解析]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并且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二、非选择题(20)

    10[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材料 20161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的作用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6)

    (2)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4)

    (3)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6)

    (4)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4)

    【答案】(1)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理由甲村距震中较近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二点即可)

    (2)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3)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土质地势落差大主体易碎地震易引发滑坡(三点即可)

    (4)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多偏南风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共6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堂检测,文件包含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练习1解析版docx、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练习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优秀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当出现山体滑坡时,应,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时应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