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谏太宗十思疏,贞观之治,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排比句,得民心,立国威,树正气,稳帝位,国泰民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译文: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凤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魏徵,字玄成,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连进四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些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求木之长 浚塞源 殷忧壅蔽 黜恶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思考题: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译文:所有的国君,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一旦达到目的,就放纵自己的情感傲视别人;竭尽诚心那么敌对的势力也会联合成一体,傲视别人那么亲人也成为陌路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震慑、吓唬人民,(人民)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的民心) ;(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思考题:1、本段概括了帝王的什么普遍规律? 善始者繁,克终者寡。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3、针对这个规律,作者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译文: 如果能够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 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 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译文: 如果能够看见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德行,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用尽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一齐任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为什么一定要劳神费思,代理百官的职事呢?
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则思虚心以纳下
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4.则思江海下百川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安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文体,作者简介,第一段,第二段,能够战胜克制,第三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怎样去思,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5.1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读第一段,研读第二段,研读第三段,问题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