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长臂猿 B. 森林古猿 C. 北京猿人 D. 黑猩猩2. 进化论认为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与猿类分界的标志是( )A. 大脑更发达 B. 开始使用语言 C. 能制造使用工具 D. 能进行直立行走3. 细胞色素b基因可作为衡量生物亲缘关系的证据。如下表为家牦牛和其他四种牛之间该基因的差异性,据此判断与家牦牛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种类野牦牛美洲牦牛欧洲野牛亚洲水牛差异性(%)0.54.27.813.5 A. 野牦牛 B. 美洲牦牛 C. 欧洲野牛 D. 亚洲水牛4. 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 )A. 精子 B. 卵细胞 C. 受精卵 D. 婴儿5. 十月怀胎,为母不易。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发育,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 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B. 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C. 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6. 下列关于人体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B. 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后才开始分裂
C. 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形成,经过不断分裂、分化形成胚胎
D.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7.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B. 男生比女生早1~2年进入青春期
C. 卵巢和睾丸迅速发育,并开始产生生殖细胞
D.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8. 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A. 男性长胡须,喉结明显 B. 女性卵巢发育迅速
C. 女性乳房增大,盆骨变宽 D. 女性声调高,男性声调低9.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 )A. 含钙的无机盐 B. 含磷的无机盐 C. 含碘的无机盐 D. 含锌的无机盐10. 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 维生素 B. 膳食纤维 C. 蛋白质 D. 胡萝卜素11. 成人小肠的长度般为5~7米,盘曲于腹腔内,如图是小肠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肠很长,增加了食物的停留时间,利于消化和吸收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①和②,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C. ③是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 小肠内的多种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12. 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浓度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mL,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直到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请判断哪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蔬菜汁种类黄瓜汁青椒汁胡萝卜汁白菜汁蔬菜汁滴加量14滴8滴20滴11滴 A. 黄瓜 B. 青椒 C. 胡萝卜 D. 白菜13.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打算制作一期“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黑板报。下列同学准备的资料中,错误的是( )A. 馒头咀嚼后会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
B.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
C. 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D. 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进入小肠肠腔内14. “民以食为天”,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B. 青少年应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C. 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 D. 购买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15.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将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5~10分钟
C.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
D. 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7月25日,一个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女婴在英国出生,她的哭声宣告了试管婴儿医学时代的开始。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方法,促使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实现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培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直到婴儿的诞生。
(1)精子是由男性的 产生的,这个器官还能分泌雄性激素。
(2)材料中,由胚胎发育而成的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并通过 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 。
(3)不同于试管婴儿的“体外受精”,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和卵细胞在女性体内的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 ,然后植入女性的子宫内膜,这是怀孕的标志。
(4)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时,胎儿就已经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 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17. 从一个细胞到一位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予我们太多的惊奇。孕育期间母亲的付出,更加深了我们对母亲的爱和对生命的珍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女孩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 ] ,它是在图2中的[3]输卵管内形成的。
(2)进入青春期后的第一个信号是身高突增。在这个时期,男女同学还会出现羞于启齿的正常生理现象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进入青春期后,同学们有了更加强烈的独立意识,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多选)
①我已经长大,我的事不用你管
②内心世界复杂,不跟家长交流
③出现矛盾心理时,主动与老师和家长交流
④我行我素,不听家长的劝告18.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吃馒头时,不断咀嚼后发现馒头慢慢地有了些甜味,这是因为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 酶,可以消化淀粉。
(2)豆浆和鸡蛋等食物中富含 ,该物质开始被消化的场所是胃;当食物行进到⑥ 时,该物质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3)小明的奶奶患上了肝炎,医生建议她在养病期间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油腻食物,这是因为肝炎病毒影响了③ 分泌胆汁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9.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提出“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为验证该问题,小组成员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表为相关实验记录,请据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操作水温时间试剂①馒头碎屑+唾液充分搅拌37℃10分钟碘液②馒头碎屑+清水充分搅拌37℃10分钟碘液③馒头块+唾液不搅拌37℃10分钟碘液④馒头碎屑+唾液充分搅拌0℃10分钟碘液(1)若以①号和④号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 。
(2)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中的液体没有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②号试管中的液体变蓝的原因是 ;③号试管中的馒头块变蓝,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除了与唾液有关,还与 有关。
(3)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所以要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2.【答案】D 【解析】解: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故选: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
3.【答案】A 【解析】解:表中的数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b基因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家牦牛与野牦牛细胞色素b基因差异数最小是0.5,因此家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家牦牛与亚洲水牛细胞色素b基因差异数最大是13.5,因此家牦牛与亚洲水牛亲缘关系最远。
故选:A。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b基因组成差异越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解: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的发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的胚胎发育阶段;二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的胚后发育阶段。卵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是人体发育的起点。
故选:C。
人体发育的过程,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关键点: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5.【答案】D 【解析】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发育,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故选:D。
胎儿在子宫中:
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6.【答案】C 【解析】解:A、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A错误。
B、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就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B错误。
C、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形成,胚泡在子宫内膜上继续分裂分化形成胚胎,C正确。
D、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D错误。
故选:C。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分泌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7.【答案】B 【解析】解:A、身高突增,心脏、肺、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是青春期特点,A正确。
B、男孩身高开始突增的年龄在10.5~11岁,女孩身高开始突增的年龄在8.5~9岁,其中男孩比女孩进入青春期晚1~2年,B错误。
C、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的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睾丸和卵巢开始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雌雄)激素,C正确。
D、青春期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正确。
故选:B。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8.【答案】B 【解析】解: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男性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性乳房增大,声音变细、男性胡须生长,阴毛出现都属于第二性征,女性的卵巢发育迅速,质量增加,生殖器官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是生来就有,不是第二性征,B符合题意。
故选:B。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洪亮而低沉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后第二性征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9.【答案】A 【解析】解:A、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易患骨质疏松症,因此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A正确。
B、缺乏含磷的无机盐会造成厌食、肌无力、骨痛等,不会患骨质疏松症,B不正确。
C、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不会患骨质疏松症,C不正确。
D、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影响食欲,D不正确。
故选:A。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无机盐的作用。
10.【答案】B 【解析】解: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糖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
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关键点:膳食纤维是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
11.【答案】D 【解析】解:A、小肠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的停留时间,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正确;
B、小肠内表面有大量①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②小肠绒毛。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B正确;
C、图中③是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
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其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是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肠液和胰液含有消化多种物质的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D错误。
故选:D。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图中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③小肠绒毛壁。
解答该题时要注意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维生素C具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从表格中看出滴加的青椒汁8滴最少,表明青椒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故选:B。
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加入高锰酸钾不被褪色为止。滴的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
13.【答案】C 【解析】解:A、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该酶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A正确。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维生素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可以吸收,C错误。
D、胆汁通过肝脏分泌,并由胆管送入小肠,D正确。
故选:C。
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关键是把握食物的消化过程。
14.【答案】A 【解析】解:A、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能暂时储存食物,并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A错误。
B、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B正确。
C、钙是构成骨骼的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C正确。
D、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D正确。
故选:A。
(1)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掌握食品安全和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
15.【答案】A 【解析】解:A、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如果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5~10分钟,变量不唯一,B错误。
C、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加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也有变蓝的可能,C错误。
D、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错误。
故选:A。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6.【答案】睾丸 胎盘、脐带 氧 输卵管 胚泡 阴道 【解析】解:(1)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脐带经母体排出的。
(3)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在女性的输卵管中完成的),正常情况下,精子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
(4)母体怀孕38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故答案为:
(1)睾丸。
(2)胎盘、脐带;氧。
(3)输卵管;胚泡。
(4)阴道。
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熟练掌握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是解题关键。
17.【答案】③ 受精卵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①②④ 【解析】解:(1)受精的过程: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细胞(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2)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3)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疑虑不想对家人和老师说,觉得自己长大,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③生活中的矛盾心理,要主动与老师或家长交流。不能觉得我已经长大,我的事不用你管,我行我素,不听老师的劝告,不想跟家长交流,故选①②④。
故答案为:(1)③受精卵
(2)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3)①②④
图1中,①精子、②卵细胞、③受精卵、④胚泡、⑤胚胎,图2中,1卵巢、2卵细胞、3输卵管、4子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8.【答案】唾液淀粉 蛋白质 小肠 肝脏 【解析】解:(1)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因此,小明同学吃馒头时,不断咀嚼后发现馒头慢慢地有了些甜味。
(2)豆浆和鸡蛋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然后进入⑥小肠,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3)③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小明的奶奶患上了肝炎,其胆汁分泌受到影响,因此不宜吃油腻食物。
故答案为:
(1)唾液淀粉。
(2)蛋白质;小肠。
(3)肝脏。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等。
(2)据图分析,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即食物的消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温度 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解:(1)若以①号(37℃)和④号(0℃)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温度。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中②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而馒头碎屑表示经过了牙齿的咀嚼;搅拌模拟了舌的搅拌功能。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③号试管中的馒头块变蓝,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除了与唾液有关,还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3)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
(1)温度
(2)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一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