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精品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精品精练,共5页。
八年级下册名著《经典常谈》7-8章节梳理及练习卷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四书”第七【章节梳理】“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书籍中的传世宝典。“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五部经典的合称;“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本书的合称。其实,《大学》和《中庸》一开始只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北宋教育家、理学家程颢和程颐在读《礼记》时,认为这两篇文章应作为儒学经典作品,于是将其从书中摘出来,再分别单独成书。南宋时期的朱熹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放在了并列地位,合称“四书”。《大学》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同时循序渐进地阐明了人生各阶段的奋斗理念,比如,格物、致知、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等。《中庸》的作者据说是子思,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即要坚守正道,“庸”就是不动摇,不改变的意思,即坚持天下定理,“中庸”合在一起就是为人处世要坚守正道和公理,做到不偏不倚,合理合情。《中庸》的内容充满了哲学韵味,是儒家传授心法的书籍。《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语的书籍,体现了“仁” “忠恕” “君子”等思想内容,是需要人们终身学习和运用的知识。《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论的书籍,体现了“仁” “义”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孟子所倡导的人要具有“浩然之气”的观念,同时教人明白是非、善恶,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四书”是历代儒门学者学习和研究的核心书籍,也是儒学入门和古代科举考试必读之书,在古代学生入学后基本上都是先从“四书”学起。“四书”体现了儒学的核心思想、认识论、方法论等,对中国教育乃至华夏民族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章节训练】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起,定为科举用书。2.唐“九经”:《易》《书》《诗》__________________ 。3.宋“十三经”:《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 __________________《孝经》《尔雅》__________________。4.《史记》载《中庸》作者为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四书”上这样下工夫,一面固然为了诱导初学者,一面还有一个用意,便是排斥老、佛,建立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北宋教育家、理学家( )在读《礼记》时,认为其中的《大学》和《中庸》这两篇文章应作为儒学经典作品,于是将其从书中摘出来,再分别单独成书。A.程颢和程颐 B.戴德和戴圣 C.朱熹 D.苏轼2. ( )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的,里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法是循序渐进的。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3.朱熹认为,不领会( )里的心法,就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4.儒家称( )为“亚圣”,次于孔子一等。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庄子5.下列做学问做人的主张,不属于《论语》中的是( )。A.“君子” B.“仁” C.“忠恕” D.“养浩然之气”三、简答题1.“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书籍中的传世宝典。请分别列出“四书”和“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来有小学大学,朱熹指出小学和大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说说你对“中庸”一词的理解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第八【章节梳理】《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西汉末期的刘向所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录了从战国初期到秦朝建立这240年多年间,东、西周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诸侯国的史实。全书共12策,33卷,近500篇,囊括了皇室和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又以策士们的言论和策略为重点。春秋末年,皇室衰微,各大诸侯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七雄”包括秦、楚、燕、韩、魏、赵、齐。这七大诸侯国之间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同时提升国力,都非常重视外交,于是许多优秀的“外交官”应运而生了,这些人被称为策士或游说之士。到了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对另外六个诸侯国形成了压倒性的威胁,因此这六大诸侯国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分成了“合纵”与“连横”两种派别:“合纵”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连横”六国分别和秦国结盟,以求暂时的安稳。“合纵”派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连横”就是派的代表人物是张仪。这些策士个个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以至于战国末期各国的“纵横”策略瞬息万变,演绎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历史画面。因此《战国策》其实就是一部展现战国时期策士们斗智斗勇、献计献策的精彩史书。【章节训练】一、填空题1.战国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时候的战争,杀伤是很多的。孟子说:“__________________,杀人盈野;__________________,杀人盈城。”可见那凶惨的情形。后人因此称这时代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七雄”中的秦,从孝公用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日渐强盛。4.前一派叫“__________________”,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__________________”,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只有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他们可以代表所有的战国游说之士。二、选择题1.《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西汉末期的刘向所编订的( )体史书A.编年 B.纪传 C.语录 D.国别2.《战国策》主要记录了从( )初期到( )建立这240年多年间,东、西周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诸侯国的史实。A.战国 秦朝 B.战国 西汉 C.春秋 秦朝 D.春秋 西汉3.《战国策》的内容囊括了皇室和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又以( )为重点。A.策士们的言论和策略 B.诸侯王的言论和策略C.贵族阶层的言论和策略 D.名臣贤相们的言论和策略4.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杰出代表是( )和( ),前者是“合纵”派的代表,后者是“连横”派的代表,他们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A.苏秦 张仪 B.苏秦 孟子 C.孟子 张仪 D.张仪 苏秦三、简答题1.战国时代具体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为什么会被称为战国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末期,哪两件事标志着封建制度崩坏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什么是“合纵”与“连横”?请简要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第七】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三礼”;“《春秋》三传” 3、《论语》;《孟子》 4.子思 5.道统二、选择题1. A 2. C 3. D 4. A 5. D二、简答题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和《春秋》2.小学学生主要学习洒扫进退的规矩和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大学学生主要学习穷理、正心、修己和治人的道理。3.“中”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即要坚守正道,所谓“庸”就是不动摇,不改变的意思,即坚持天下定理,“中庸”合在一起就是为人处世要坚守正道和公理,做到不偏不倚,合理合情。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坚持正确的处事原则,做到合情合理,不要偏激。【《战国策》第八】一、填空题1.齐;楚;秦;燕;赵;魏;韩 2.争地以战;争城以战;战国时代 3.商鞅变法4.合纵;连横二、选择题1. D 2. A 3. A 4. A三、简答题1.从春秋时代末期到楚汉兴起之间的202年,被称为战国时代。这是因为这时期战国七雄并列,这七大国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在军器、战术、战法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一旦开战,战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都极强,情形非常残酷,因此被称为战国时代。2.晋国被韩魏赵三家瓜分,齐国的田氏侵占了姜氏的江山,面对这些变化,周天子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封建制度崩坏的开始。3.到了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对另外六个诸侯国形成了压倒性的威胁,因此这六大诸侯国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分成了“合纵”与“连横”两种派别:“合纵”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连横”就是六国分别和秦国结盟,以求暂时的安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精品一课一练,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优秀课时训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常识,作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优秀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