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一章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学案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学习利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些生物的种群密度
【课前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种群?
2、种群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3、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某岛上四季常绿的苔藓 。
(4)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二、熟悉新课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3、如何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
4、样方法有几种取样方法?
典型例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活动一:阅读课本第2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种群密度?
2、调查方法有哪些?
3、读课本第六页生物科技进展,看看还有哪些调查方法
活动二:样方法----读课本2页和5页,回答
1、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2、怎么求估算值?
3、样方法调查的过程是什么?
典例2.(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10个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株数/m2 | 0 | 2 | 3 | 3 | 4 | 12 | 4 | 2 | 3 | 3 |
【深度思考】
- 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如何确定样方的大小?
- 如何确定样方的数量?
- 为什么要随机取样?
活动三:标记重捕法
1、标记重捕法对象是什么?
2、标记重捕法过程是什么?
3、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典型例题3: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M) | 重捕只数(n) | 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m) |
32 | 36 | 4 |
问: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深度思考: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如未满足,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探究二、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活动1、种群年龄结构
1、什么是种群年龄结构?
2、种群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
3、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2、图析解读
(1)模式图
①图解
②析图,把下图填写清楚
种群 | 年龄结构情况 | 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 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 | 所属类型 |
A | 幼年多,老年少 | > | 增加 | 增长型 |
B |
|
|
|
|
C |
|
|
|
|
典例4.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种群的数量特征总结
【课后巩固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能够构成种群的是( )
A.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 B.泰山上的灰喜鹊
C.太行山上的松树 D.一个蜂巢里的工蜂
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4.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图中黑点表示计数的个体。下列样方中个体数量统计错误的是( )
5.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③所示类型
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
6.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升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7.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最大体长、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越大,个体的体型越小
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种内竞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激烈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值偏大
B.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利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9.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的种群密度
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10.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说明:“+”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⑤,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C.“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⑥
D.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②会下降
二、不单项选择题
11、图甲表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乙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
B.图甲中的a和b分别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C.图乙所示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逐渐变成增长型
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甲中的种群特征
1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1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以用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一定会变成稳定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14、.(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三、简答题
15.依据以下资料分析问题:
资料1 下图为某地7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
资料2 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 415.27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相比,共增加113.355 2万人,增长4.92%。平均每年增加628 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45%。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981.65万人。下图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资料3 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
(1)由资料1分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的是___;属于稳定型的是___;属于衰退型的是___。(填字母)
(2)由资料2分析: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资料3分析:种群的________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6.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罗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灰绿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______________,以减少误差。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CDD 6-10 BBACD
二、不单项选择题
11、答案 AB 12.答案 ABD 13答案 B 14答案 BD
三、简答题
15.答案 (1)A、D、F C、G B、E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性别比例
16答案 (1)样方法
(2)随机取样
(3)平均值
(4)变化曲线如图
(5)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保护等)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二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二课时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一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学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