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综合题
展开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试题汇编-综合题
一、简答题
1.(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中国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1)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
(2)研究人员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已知碳1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2.(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用如图装置研究碱的性质(已知Na2CO3溶液呈碱性)。
(1)向①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②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证明与NaOH反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
二、流程题
3.(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工业上用高温煅烧氢氧化铝制备氧化铝。氢氧化铝在回转窑经高温煅烧,反应过程中产生烟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氮氧化物等。回收氧化铝、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烟气净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1)旋风分离器和金属滤袋除尘器的作用是分离并得到烟气中的氧化铝,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SCR工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7X+12H2O,其中X是____(填化学式)。
4.(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以工业CuO(含少量FeO)、工业盐酸(含少量稀硫酸)为原料,生产Cu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Ⅰ中发生了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2)为了加快反应Ⅰ中的反应速度,可以适当加热,但是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
(3)反应Ⅱ中发生的3个反应为:
①FeSO4+BaCl2=BaSO4↓+FeCl2;
②CuSO4+BaCl2=BaSO4↓+CuCl2;
③2FeCl2+H2O2+4H2O=2Fe(OH)3↓+4HCl,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5.(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
(1)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
(2)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④中反应为:X+2FeCl2=2FeCl3,X是_______(填化学式)。
(4)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意义是_______。
6.(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由原盐(主要成分为NaCl,含有少量MgSO4、CaCl2等杂质)生产药用纯净氯化钠工艺流程如下:
(1)滤液酸化中使用的酸最好选用_______(填“盐酸”或“硫酸”)。
(2)生产流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步骤是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7.(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电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传统氧热法煤制电石生产设备如图。
(1)为使煤、石灰石反应更充分,需将块状原料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
(2)煤受热分解得到焦炭(主要成分是碳),石灰石 原料(煤、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CaO。电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有:
① ②
③ ④
反应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种。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8.(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硫酸铝[]广泛用于造纸、处理工业用水等。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生产硫酸铝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釜中加入的酸是______。
(2)利用酸与Al2O3反应将Al2O3从矿石中溶出来,酸的浓度与铝溶出率的关系如图,为使矿石充分利用,酸的浓度最好选择______(填序号) 。
A.40%~45% B.55%~60% C.60%以上
(3)泥渣中含有Al2(SO4)3和SiO2,加水溶解、过滤,可回收Al2(SO4)3溶液,实现Al2(SO4)3与SiO2的分离,利用的性质是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9.(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实验小组同学验证Ca(OH)2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灯泡变亮的同时,两个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且阳极附近出现了白色浑浊。小组同学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一】甲同学认为:白色浑浊物是Ca(OH)2。
【实验一】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浊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仍有白色浑浊。
【猜想二】乙同学认为:白色浑浊物中含有CaCO3。
【实验二】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浊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白色浑浊消失,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图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将注射器内稀盐酸推入瓶中,并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 I.白色浑浊消失,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II.检测到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 |
【解释与结论】
(1)用石墨电极验证Ca(OH)2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两个电极上产生大量气体,发生的是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白色浑浊为Ca(OH)2的理由是_____。
(3)由实验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反思与交流】
(4)实验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气泡的可能原因是____。
(5)丙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用铂(Pt)电极代替石墨(C)电极完成图1所示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10.(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氢化钙(CaH2)可用作干燥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现有2.1g氢化钙,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11.(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用NaH制H2的反应为:NaH+H2O=H2↑+NaOH。若制备2g H2,计算理论上需要NaH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五、科普阅读题
12.(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办公中使用很普遍。人们在使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时,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种刺鼻的气体是什么呢?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产生高压静电,并通过静电来吸附碳粉。高压静电则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转变为原子态氧,原子态氧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O3)。这种刺鼻的气体就是臭氧。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臭氧本身并不是空气“污染物”,少量臭氧甚至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这也是为何我们会觉得雨后的空气更清新的原因之一。此外,臭氧也是重要的高空卫士,因为臭氧层的存在,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容易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聚集。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不同品牌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工作每小时臭氧散发率如下图。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复印机为3.3mg/h,激光打印机为0.8mg/h。
我国颁布的《大气环境标准》中,规定了臭氧最高容许浓度标准:Ⅰ级标准为0.12mg/m3;Ⅱ级标准为0.16 mg/m3;Ⅲ级标准为0.2mg/m3。实际上,只有在打印社及复印店这类打印机、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才会产生超高浓度的臭氧。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要尽可能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降低室内空间的臭氧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
(2)人们感觉雨后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写出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分析上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臭氧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
B 高空中的臭氧层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危害
C 臭氧在少量时能用于消毒,在浓度较高时会使人致病
D 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13.(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共17种,其中AFB1(化学式为Cl7H12O6)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花生油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大米也会因储存不当而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280℃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
紫外辐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花生油照射相同时间,测得照射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表1 不同波长紫外线对样品中AFB1去除情况
波长 含量 | 254nm | 365nm | 420nm |
照射前AFB1含量/(mg/kg) | 79.39×10-3 | 79.39×10-3 | 79.39×10-3 |
照射后AFB1含量/(mg/kg) | 35.20×10-3 | 2.88×10-3 | 70.10×10-3 |
氨气熏蒸法也可以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后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去除了黄曲霉毒素。科研人员在 40 ℃条件下,用氨气熏蒸含水量为20 %的花生48 h,测得不同浓度氨气对花生中黄曲霉素 AFB1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______中。
(2)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在______环境下保存。
(3)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______(填序号)。A.254nm B.365nm C.420nm
(4)由曲线图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 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 ℃时,熏蒸时间 48 h,花生含水量为 20 %的条件下,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
B.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
C.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
14.(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壤酸化是农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南方部分稻田土壤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为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土壤酸化面积与强度仍在加剧。水稻和油菜是耐酸性较强的作物,但在土壤酸化程度逐渐加剧的情况下,水稻和油菜的生产明显受到影响。向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可有效改良酸性土壤。
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的pH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原有土壤的pH为4.5,加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将土壤的pH分别调至5.0、5.5、6.0、6.5和7.0,需要加入熟石灰的用量如下表所示。
土壤pH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熟石灰用量(千克/公顷) | 0 | 1492 | 3154 | 4815 | 6477 | 8139 |
在同一土壤交替种植水稻和油菜,水稻、油菜产量随土壤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用熟石灰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可以提高水稻和油菜的产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南方部分稻田土壤出现酸化的表现是______。
(2)熟石灰的化学式为______。
(3)将pH=4.5的酸性上壤改良为pH=6.5,每公顷需要加入熟石灰的质量为______kg。
(4)依据图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A.稻田土壤酸性越强,水稻产量越高。______
B.2016、2017、2018三年,土壤的pH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______
(5)由图2可得出,油菜的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为______。
参考答案:
1. 黄金金属活动性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青铜中金属活动性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6
【详解】(1)金属活动性越强,越活泼,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黄金金属活动性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青铜中金属活动性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故填:黄金金属活动性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青铜中金属活动性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6,故填:6。
2.(1)
(2)将①中的溶液加入②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CO2与NaOH发生反应
【详解】(1)向①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若生成沉淀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故填:将①中的溶液加入②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CO2与NaOH发生反应。
3. 物理 N2
【分析】(1)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据此分析。
【详解】(1)旋风分离器和金属滤袋除尘器的作用是分离并得到烟气中的氧化铝,该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该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由SCR工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等号左边含有14个N原子,12个O原子以及24个H原子,等号右边含有24个H原子、12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等号两边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一致,因此X为N2。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看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有,则为化学变化,若没有,则为物理变化;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等号两边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应分别一致。
4. CuO+2HCl=CuCl2+H2O(或FeO+2HCl=FeCl2+H2O) 盐酸易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 ①②
【详解】(1)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或FeO+2HCl=FeCl2+H2O);
(2)盐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盐酸挥发越快,将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所以需要控制温度,避免盐酸过度挥发;
(3)①、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了组分,并有沉淀生成,①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了组分,并有沉淀生成,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反应物为三种,且不是互换组分,虽有沉淀生成,但③不是复分解反应。
故填:①、②。
5.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Fe2O3+6HCl=2FeCl3+3H2O Cl2 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详解】(1)硫铁矿粉碎变为粉末,增加了反应物接触的面积,利于反应更加充分进行,减少反应时间;
(2)根据题目信息4FeS2+11O22Fe2O3+8SO2,焙烧后的固体主要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有2个铁原子和6个氯原子,反应前目前有2个铁原子和4个氯原子,因此还需要2个氯原子,正好组成一分子氯气,所以X为氯气;化学式为:Cl2。
(4)尾气主要是焙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因此需要尾气处理;
6. 盐酸 过滤(合理即可)
【详解】(1)滤液酸化中使用的酸最好选用盐酸,因为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故填:盐酸。
(2)过滤是固液分离的操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过滤。
7.(1)将块状原料粉碎
(2) 3 ②
【详解】(1)将块状原料粉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反应①中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CaC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共有3种;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只有反应②符合。
8.(1)硫酸
(2)B
(3)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1)由图可知,加入酸后,最后得到硫酸铝,故加入的酸是硫酸;
(2)由图可知,酸的浓度在55%~60%时,铝溶出率最高,故酸的浓度最好选择55%~60%。
故选B;
(3)硫酸铝易溶于水,二氧化硅难溶于水,故可加水溶解、过滤回收硫酸铝溶液,利用的性质是: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9. 2H2O2H2↑+O2↑ Ca(OH)2已经饱和,水因反应而被消耗,使体系内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 白色浑浊物中有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含量较少,使反应生成的CO2太少,没有明显逸出 探究白色浑浊物的产生与石墨电极有关
【详解】(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饱和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水因为电解而部分被消耗,所以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3)由图象可知,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浑浊物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因为碳酸钙的含量较少,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太少,所以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气体逸出;
(5)用铂(Pt)电极代替石墨(C)电极完成图1所示实验,其目的是探究白色浑浊物的产生是否与石墨电极有关。
10.解:设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为x,
解得:x=1.8g。
答: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是1.8g。
【详解】详见答案。
11.解:设理论上需要NaH的质量为x
x=24g
答:理论上需要NaH的质量为24g
【详解】见答案。
12. 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或有刺鼻的气味;或常温常压下密度是空气的1.66倍) 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 3O22O3 复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高于激光打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或使用不同品牌的复印机每小时臭氧散发率不同) BCD
【详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臭氧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或有刺鼻的气味;或常温常压下密度是空气的1.66倍)都属于物理性质;
(2)臭氧本身并不是空气“污染物”,少量臭氧甚至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所以我们会觉得雨后的空气更清新的原因;
(3)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反应条件是高压静电,所以方程式是:3O22O3;
(4)由图中信息可知复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高于激光打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或使用不同品牌的复印机每小时臭氧散发率不同);
(5)A、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所以臭氧会聚集在底部,不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故A错;
B、臭氧层的存在,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故B正确;
C、少量臭氧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故C正确;
D、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产生高压静电,并通过静电来吸附碳粉。高压静电则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转变为原子态氧,原子态氧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O3),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所以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故D正确。故选BCD。
13.(1)霉变的大米、花生
(2)低温干燥的环境
(3)B
(4)6%-10%之间,随着氨气浓度增大,AFB1的去除率先变大后几乎不变
(5)AC
【解析】(1)
由资料可知,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2)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所以应在低温干燥的环境环境下保存。
(3)
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365nm,因为由表1可知,该波长下黄曲霉毒素残留最少。
(4)
由曲线图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 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 ℃时,熏蒸时间 48 h,花生含水量为 20 %的条件下,6%-10%之间,随着氨气浓度增大,AFB1的去除率先变大后几乎不变。
(5)
A.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所以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B. 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不能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因为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280℃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选项说法错误。
C. 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所以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14.(1)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
(2)Ca(OH)2
(3)6477
(4) 错 对
(5)当土壤的pH约为6.5时,油菜的产量最高,当pH变大或变小时,油菜的产量都减小
【详解】(1)由题文可知,部分稻田土壤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为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故填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
(2)熟石灰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3)由图可知,将pH=4.5的酸性上壤改良为pH=6.5,每公顷需要加入熟石灰的质量为6477kg,故填6477。
(4)A 由图1可知,稻田土壤酸性越强,水稻产量越低,选项错误,故填错。
B 由图1可知,2016、2017、2018三年,土壤的pH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故填对。
(5)由图2可知,当土壤的pH约为6.5时,油菜的产量最高,当pH变大或变小时,油菜的产量都减小,故填当土壤的pH约为6.5时,油菜的产量最高,当pH变大或变小时,油菜的产量都减小。
2020-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综合题: 这是一份2020-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综合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这是一份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选择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小明点的外卖午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填空题: 这是一份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题汇编-填空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猕猴桃和香蕉等水果常用乙烯催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补全实验报告,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