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8日16:20,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38°02′N,23°44′E)采集成功,于20日清晨顺利抵达北京。冬奥火种采集时( )
A.世界时为19日0:20B.希腊当地时间正值上午
C.国际日界线位于西九区D.全球18日范围不足二分之一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希腊的经度为23°44'E,约为24°E,与120E相差96°,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可知希腊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大约6小时24分钟。希腊位于北京西侧,因此时间比北京时间晚,所以当北京时间为10月18日16:20时,希腊的地方时约为9:56,因此冬奥火种采集时,希腊当地时间正值上午,B正确;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6:20,此时为西八区为0:20;从西八区向东到东十二区均为18日的范围,占时区18.5个,可见,全球18日范围大于二分之一,D错误;世界时为0°经线地方时,北京时间18日16:20时,世界时为18日8:20,A错误;国际日界线位于东西十二区,C错误。故选B。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某海岛(下左图)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地可能位于( )
A.舟山群岛B.台湾岛中部C.钓鱼岛D.南沙群岛
3.太阳从a到b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B.台湾各地正午影长变短
C.南海地区盛行偏北风D.海南岛处于旱季
【答案】2.D 3.A
【解析】2.读右图分析,该岛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朝南看太阳,少数时间向北看太阳,有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结合左图,舟山群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南面朝阳,A错误;台湾岛中部靠近北回归线,但在北回归线以北,B错误;钓鱼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南面朝阳,C错误;南沙群岛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符合推测出的该地位置,D正确。故选D。
3.读右图分析可知,当太阳位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c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位于a和c之间。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知识可知,太阳从a到b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故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A正确。台湾各地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长变长,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部分大致正午影长先变短再变长,B错误。南海地区盛行偏南风,C错误。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雨季,D错误。故选A。
【点睛】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新华网2021年2月10日以“星空有约,地球自转加速”为题报导:2020年地球自转加速,地球自转变快的原因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有关。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或芭蕾舞者做转体动作身体越裂拢转迷能越快一样,当物质向更中心聚集时,地球的自转也会变快。下图为2020年1~12月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自2020年年中,地球的自转开始加速。依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
4.根据材料,下列属于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的可能性原因是( )
A.火山喷发B.地震造成地形变化
C.地壳运动造成山脉隆起D.全球气候变暖
5.2020年7月19日,北京昼夜时间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日北京自转周期为23小时58分14秒B.夜长变短0.73毫秒
C.夜长变短小于0.73毫秒D.夜长变短大于0.73毫秒
【答案】4.D 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地球自转变快的原因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有关,当物质向更中心集中时,速度加快,据此分析,火山喷发时,物质离开地心,A错误;地震造成地形变化,物质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升有降,B错误;山脉隆起,地表物质也是离开地心,C错误;而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更多的冰川融化进入海洋,水往低处流,促使物质向更中心集中,加快地球自转速度,D正确。故选D。
5.读图可知,2020年7月19日,地球的昼夜长短比24小时缩短了1.46毫秒,该日北京的自转周期也只比24小时短1.46毫秒,A错误;7月19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昼长夜短,因此夜长变短小于0.73毫秒,C正确,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一天当中,正午12:00时会被太阳直射,因此正午12:00便是昼长的平分线,因此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为:①日出时间=12:00-昼长÷2,昼长越长,日出越早;②日落时间=12:00+昼长÷2,昼长越长,日落越晚。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精灵烟囱”的帽子对应右图中的( )
A.甲B.戊C.乙D.丁
7.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
【答案】6.B 7.A
【解析】6.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玄武岩)、火山灰沉积(形成凝灰岩)、风化侵蚀。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分析可知,甲是由沉积物形成,应该是沉积岩;乙是沉积岩箭头指向,则乙只能是变质岩;则丁是岩浆,丙是侵入岩才能隆起出露地表,戊则是喷出岩。由文字材料可知“帽子”为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所以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7.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①变为甲,则①为压实固结、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过②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⑤代表熔融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是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是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位于江西省西部的武功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岗岩峰林地貌是其主要的旅游景观。该区在古生代发生过海洋沉积,后经地质作用形成了花岗岩石柱、石峰、峰林等奇特景观,下图为武功山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推测武功山( )
A.可能存在变质岩B.地层含有恐龙化石
C.岩石多气孔构造D.地层尚未形成褶皱
9.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沉降一海洋沉积、岩浆喷出一外力作用
B.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岩浆侵入一外力作用
C.海洋沉积一地壳沉降、外力作用一岩浆喷出
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外力作用一海洋沉积
【答案】8.A 9.B
【解析】8.读图可知,该区域存在花岗岩,说明曾经发生过岩浆侵入活动,在岩浆通道的周围可能会出现变质岩,A正确。恐龙是中生代的典型动物,图中属于中生代的地层为侏罗纪花岗岩,不可能存在恐龙化石,B错误。喷出岩多气孔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读图可知,水平地层发生了弯曲,说明已经形成了褶皱,D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该地区最先经过海洋沉积作用,形成了寒武纪粉砂岩地层,后地壳抬升成为山地,且发生了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地层。最后接受外力作用,顶部岩层被侵蚀后,形成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其地貌形成过程是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岩浆侵入一外力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题。
10.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11.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答案】10.D 11.C
【解析】10.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选D项。
11.本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所以选C项。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故选C。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13.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中国东部地区正是雨季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12.B 13.C
【分析】12.南纬35度高空等压面向下凸出,比甲地上空同海拔高度处气压低,则近地面比甲地气压高,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可判断出甲地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13.南纬35度近地面此时为高压区,受高压带控制,证明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A项错误;中国东部此时降雨较少,B项错误;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C项正确;印度半岛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副热带高气压带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某年12月,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西风带内的气流活动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
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
15.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4.A 15.D
【解析】14.读图可知,西风带内的气流活动强,且在西风的影响下多降水,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A正确。极地东南风和极地高压影响下多晴朗天气,BC错误。东南信风影响的范围是0°-30°S,D错误。故本题选A。
15.南极科考的时间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①为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②为北半球冬季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③为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④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故本题选D。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二、综合题
16.根据图文资料,回答图文问题。
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表明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场景。
(1)美国洛杉矶(西八区)华人收看这一发射盛况的当地时间是2016年10月____日____时____分。
(2)当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于上图中的(填序号)____。
(3)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酒泉(41°N,97.5°E)是否已日出?试说明理由。____
(4)太阳直射点在右图中③—④的移动过程中,北京某中学操场上旗杆正午影长的变化是____,家住任丘的小明感受到家乡白昼时长的变化为____。
【答案】(1) 16 15 30
(2)③
(3)没有。根据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的北京时间,计算出酒泉(41°N,97.5°E)的地方时为6:00;且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应在6:00以后。
(4) 先变长再变短 先变短再变长
【分析】本题以神舟十一号飞船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区时计算、地方时计算、影长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落实了地理实践力。
【详解】(1)问题转变为:已知飞船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东八区区时),求西八区的区时。两地时差为16小时。美国洛杉矶时间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减去时差,当结果为负值时,日期减一天。故美国洛杉矶(西八区)华人收看这一发射盛况的当地时间是2016年10月16日15时30分。
(2)根据材料可知,返回舱成功着陆为11月18日,对比在太阳运行轨迹示意图上的几个位置,可大致推断该着陆时间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故对应位置③。
(3)考查地方时计算问题,可计算出酒泉的地方时,进行判断。即已知飞船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120°E),求97.5°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为22.5°,转换为时间差为1小时30分钟;97.5°E的地方时等于北京时间减去时间差,为2016年10月17日6时。而10月17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日出应该在地方时6时以后,故酒泉还没有日出。
(4)北京某中学操场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右图中③—④的移动过程中,太阳始终直射南半球,先向南移动,此时,旗杆正午影长的变化是变长,小明感受到家乡白昼时长的变化为变短;再向北移动,此时,旗杆正午影长的变化是变短,小明感受到家乡白昼时长的变化为变长;太阳直射点在右图中③—④的移动过程中,北京某中学操场上旗杆正午影长的变化是先变长再变短;家住任丘的小明感受到家乡白昼时长的变化为先变短再变长。
17.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________,B处构造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____(填字母)处。
(4)若F处位于太平洋板块,则E处应位于________板块。若E处为我国的台湾岛,则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5)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处,因为________。
【答案】(1) B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2) 消亡 海沟
(3)D
(4) 欧亚##亚欧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5) 甲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稳定性好;甲处地下水向两侧分流,不易积水
【分析】本题以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构及其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在纵剖面图中,一般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判断背斜还是向斜: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处较周围高,为山岭。从岩层弯曲状态看,B处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紧密,不易被侵蚀、搬运,最终成为山岭。
(2)读图可知, F处东侧大洋板块俯冲到西侧大陆板块以下。大洋板块位置低于大陆板块,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遇后,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熔融消亡,形成海沟。
(3)石油、天然气资源挥发性强,而背构造处岩层封闭性好,因此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因此石油、天然气应在D处开采。
(4)由题干所知,图示为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带,若F处位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西侧应为亚欧(欧亚)板块。若E处为我国的台湾岛,台湾岛位于东亚岛弧链,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5)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可判定,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乙处为向斜。背斜处岩层向上弯曲呈拱形,地质稳定,不易坍塌,稳定性好;且地下水向两侧分流,不易储水,安全性能好;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易储存地下水,不利于开凿隧道。因此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选择在甲处(背斜构造处)。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
(1)描述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从河流角度说出一项可以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
(2)有学者研究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分析其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古城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影响因素:河流流速或河流水量或河流含沙量。
(2)黄河冲积扇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土高原人口激增,毁林开荒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增多;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
【分析】本题以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图中冲积扇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以及冲积扇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冲积扇分布于太行山山麓地带,太行山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冲积扇地貌因流水沉积作用而成,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冲积扇面积大小受河流流速影响;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含沙量密切相关,所以冲积扇面积大小受河流含沙量影响;河流的水量大,搬运能力强,因此,冲积扇面积大小也受河流水量大小的影响。
(2)由图可知,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易被冲蚀,使黄河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出山口处便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以后,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对粮食需求增加,大规模林开荒开垦草原,严重破坏植被,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使黄河含沙量大増,从而加快了下游冲积扇形成速度。
(3)冲积平原为古城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可从生产生活用水,农副产品、城市建设等方面分析。在冲积平原上,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业发达,可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同时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建设的难度低。
19.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____(1或7)月。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2)此时,图中A地盛行____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
(3)B地气候类型是____,此季节的影响因素是____,该气候影响下的典型植被是____。
(4)C地气候类型是____,在全球的分布范围是____,其气候成因是____。
【答案】(1) 1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陆地降温速度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西北 寒冷干燥
(3) 地中海气候 盛行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分析】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总体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高压中心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称为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根据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A地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来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3)B地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根据前面分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季节受盛行西风影响,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C地在英国,位于40°-60°N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在全球的分布范围是40°-60°的大陆西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