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教学设计+课后精炼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x
    • 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
    • 练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5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6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7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  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2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完美版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完美版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唐宋时期的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D.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和发展2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  )A崇佛抑儒成为国策   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儒释交融不断增强   D佛教世俗化的完成3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象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  )A善和德  B仁和礼  C理和气  D道和法4.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先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宋代儒学家开始从新的角度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指(  )A.万事万物的本原   B.天理与人欲C.天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本性5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宋元词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6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7.有学者评价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该评价的侧重点是宋元的小说、戏剧(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B.反对宗教束缚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D.注重社会教化8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   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   D书相融9.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11.点击指南针进入网站的相关页面,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发明的B.指南针是利用磁石的特性来实现指示功能的C.中国在北宋时发明了司南D.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12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等。其中信息革命主要指的是(  )A纸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出现C宋词的繁荣 D.珠算运算法的成熟13.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是(  )A.发明雕版印刷术  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C.改进造纸术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4金朝创制了女真文字并把中原经典翻译成女真语设立女真进士科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保持女真的民族特色C巩固在中原的统治D淡化中原的文化影响15下图是某一时期的《蒙古秘史》书影这一文字的创立者是(  )A契丹人  B女真人  C党项人  D蒙古人16.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二、非选择题17小题22分,18小题14分,共36分)1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学术文化取得突出成就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 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材料三 在对自然和物质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画家和科学家发现了双方的共同之处——都对世界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尽管他们以各自特有的个人技艺探求他们的共同兴趣,但在宋代,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探究是同时进行的。——《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的主要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对内在世界探索的表现6分)18.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4分)(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10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概括即可。(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参考答案:、选择题1C  2C  3C  4A  5A  6C  7A  8C  9.D  10D11C  12B  13.D  14C  15D  16. C二、非选择题(17小题22分,18小题14分,共36分)17 (1)观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去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2)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意义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3)表现宋代理学家认为哲学的中心观念是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宋代的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但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宋代的书法不再强调法度追求意境18 (1)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获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获奖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 辛亥革命完美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 辛亥革命完美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9课辛亥革命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19课辛亥革命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获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获奖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pptx、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docx、《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精练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