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统练7化学试题
展开北京一零一中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统练七
高三化学
2022 年 12 月 21 日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 19 个小题,共 10 页,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 16 Ag 108
Ⅰ卷 选择题(共 42 分)
1 .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3d94s2
A .CO2 分子的空间 填充模型
B .SO2 的 VSEPR 模型
C .基态 Cu 的价电子 排布式
D .HCl 的形成过程
2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漂白粉溶液吸收 CO2 后产生白色沉淀:Ca2+ + CO2 + H2O == CaCO3 ↓+ 2H+
B .明矾净水:Al3++3H2O Al(OH)3(胶体)+3H+
C.红热的 Fe 粉和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2Fe+3H2O Fe2O3+3H2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 后变浑浊:
2 + H2O + CO2→ 2 +Na2CO3
3 .锡(50 Sn)与 Si 处于同一主族,由于锡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镀锡的铁皮常用于制作
...
罐头盒。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原子半径:Sn>Si B .金属性: Rb (铷) >Sn
C .Sn 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 族、p 区
D .镀锡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更容易被腐蚀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 22.4 L CCl4 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
B .常温常压下, 3.2 g O2 和 O3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约为 0.2×6.02×1023
C .1 mol NO2 和 N2O4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氮原子数共约为 3×6.02×1023
D .0.1 mol 环氧乙烷 ( ) 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约为 0.3×6.02×1023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 无色溶液中:K+ 、Na+、Cu2+、Cl-、SO42-
② pH>7 的溶液中: CO32 -、NO3 -、Na+ 、S2 - 、AlO2- 、SO32-
③ 水电离出的 c(H+)=10-12mol ·L- 1 的溶液中:HCO3- 、NO3 -、NH4 +、Fe2+
④ 加入 Al 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 Mg2+ 、NH4 +、Cl-、Na+ 、CO32-
⑤ pH=1 的溶液中: MnO4 - 、NO3 -、SO42 - 、Na+、Fe3+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⑤ D .③⑤
6.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 H+和 e- 的转移 (如 a 、b 和c),能将海洋中的
NO2-转化为 N2 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Ⅰ中 NO2-发生氧化反应
B .a 和b 中转移的 e-数目相等
C .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 n(NO) ∶n( NH4(+))=1 ∶4
D .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NO+NH4+==N2+2H2O
...
7 .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 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 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
(或灭) →亮”现象的是
A
B
C
D
试剂 a
CuSO4
NH4HCO3
H2 SO4
CH3COOH
试剂 b
Ba(OH)2
Ca(OH)2
Ba(OH)2
NH3 ·H2O
8 .一种新型高分子 M 的合成方法如图: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酪氨酸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B.
C .高分子 M 中含有结构片断
1 mol 环二肽最多能与 2 mol NaOH 反应
D .高分子 M 在环境中可降解为小分子
9 .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 X 的原子核只有 1 个质子;元素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且均位于 X 的下一周期;元素 E 的原子比 W 原子多 8 个电子。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EZ4 是一种强酸
B .非金属性:W>Z>Y
C .原子半径:Y>W>E
D .ZW2 中, Z 的化合价为+2 价
..
10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卤化银沉淀的转化
B.配制 FeCl3 溶液
C.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
D.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
11.电离常数是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重要工具。现有HX、H2Y和H2Z三种酸, 各酸及其盐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
HX
H2Y
H2Z
电离常数(25℃)
Ka=10-9.2
Ka1=10-6.4 Ka2=10- 10.3
Ka1=10- 1.9 Ka2=10-7.2
A .在水溶液中结合 H+ 的能力: Y2- < Z2-
B .0.1 mol L- 1 NaX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Na+)
D .25℃时, 浓度均为 0.1 mol L- 1 的 H2Y 和 H2Z 溶液的 pH:H2Y < H2Z
12.向 100 mL 0.01 mol/L Ba(OH)2 溶液中滴加 0.1 mol/L NaHCO3 溶液, 测得溶液电导率的 变化如图。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a(OH)2 和 NaHCO3 都是强电解质
B .A→B 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Ba2++2OH-+2HC O3(−) ==BaCO3 ↓+2H2O+C O3(2)−
C .B→C,溶液中的 c(OH-)减小
D .A 、B 、C 三点水的电离程度:A<B<C
13 .一种水性电解液 Zn-MnO2 离子选泽双隔膜电池如下图所示,已知在 KOH 溶液中, Zn2+ 以 Zn(OH)42-存在。电池放电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nO2 电极反应: MnO2+2e-+4H+ ==Mn2++2H2O
B . Ⅰ 区的 SO42-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
C .若有 1mol Zn 参与反应,则有 1mol K+发生
迁移
D .电池总反应:
Zn+4OH-+MnO2+4H+ ==Zn(OH)42-+Mn2++2H2O
14 .某小组探究 Cu 与 H2O2 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实验结果如下:
装置
实验
试剂 a
现象与结果
Ⅰ
―
10 h 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 干燥, 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
Cu(OH)2
Ⅱ
8 mL 5 mol/L 氨水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变为深蓝色,将 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 成分是 Cu(OH)2
Ⅲ
8 mL 5 mol/L 氨水 和 1 g NH4Cl 固体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变为深蓝色,将 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Ⅰ中生成 Cu(OH)2 的反应是 Cu+H2O2 == Cu(OH)2
B .由实验可知, 增大 c(OH-) ,H2O2 的氧化性增强
C .增大 c(N H4(+))有利于[Cu(NH3)4]2+ 的生成
D .[Cu(NH3)4]2+可能是 H2O2 分解的催化剂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58 分)
15 .(10 分) 由氧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有 H2O 、H2O2 、O2 和 O3 等。
(1) 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2) H2O 分子的 VSEPR 模型是 形。
(3)对 H2O2 分子结构的研究, 曾有以下推测:
① 根据测定 H2O2 分子中 (填字母序号) ,确定其结构一定不是甲。
a .H—O 键长 b .O—O 键能 c .H—O—O 键角
② 由于 H2O2 不稳定,很难得到晶体。20 世纪 40 年代初,卢嘉锡等化学家用尿素 ( )与 H2O2 形成较稳定的尿素过氧化氢复合物晶体,进而测得 H2O2 结 构为乙。上述晶体中尿素与 H2O2 分子交替排列且二者中的 O 均与另外分子的 H 之间形 成氢键。
a .H2O2 为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
b .用“X—H…Y”表示出上述晶体中形成的氢键: 。
(4) O2 的晶胞为立方体,结构如下。根据图中信息,可计算 O2 晶体密度是 g ·cm-3
(5) 已知 O3 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V 形,中心 O 为 sp2 杂化。除 σ 键外, O3 分子中还形成 了含 4 个电子的大 π 键。
① 每个 O3 分子中用于成键的电子总数是 个;
② 中心 O 提供参与成键的电子数是 个。
16.(11分)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某丁内酯类化合物 K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ⅱ .
ⅲ .
(1) A 能发生银镜反应, A 中官能团名称是 。
(2) B→C 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C+2aD,则试剂 a 是 。
(4) 已知:同一个碳原子连有 2 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 F 为醇类。
F→G 的反应方程式为 。
(5) 试剂 b 的结构简式为 。
(6) H→I 的反应类型为 ,J 的结构简式为 。
(7) 已知:,将 D→E 的流程图补充完整,在 ( )内填写试剂和条件,在 □方框内填写物质结构简式。
17.(9 分) 环氧乙烷 ( ),简称 E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消毒剂。由乙
烯经电解制备 EO 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1) ① 阳极室产生 Cl2 后发生的反应有: 、CH2=CH2+HClO→HOCH2CH2Cl。
② 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生成溶液 a 的原理 。
(2) 一定条件下, 反应物按一定流速通过该装置。
电解效率 η 和选择性 S 的定义:
n (生成B所用的乙烯)
n (生成B所用的电子)
S(B)= ×100%
n (通过电极的电子)
n (转化的乙烯)
η(B)= ×100%
① 若 η(EO)=100% ,则溶液 b 的溶质为 。
② 当乙烯完全消耗时,测得 η(EO)≈70% ,S(EO)≈97% 。推测 η(EO)≈70%的原因:
I .阳极有 H2O 放电
II .阳极有乙烯放电
III .阳极室流出液中含有 Cl2 和 HClO
……
i .检验电解产物,推测 I 不成立。需要检验的物质是 。
ii .假设没有生成 EO 的乙烯全部在阳极放电生成 CO2 ,则 η(CO2)≈_______% 。经检验
阳极放电产物没有 CO2。
iii .实验证实推测 III 成立,所用试剂及现象是 。
可选试剂: AgNO3 溶液、KI 溶液、淀粉溶液、品红溶液
18. (14 分) 超细银粉在光学、生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含银废催化剂制 备超细银粉的过程如下:
资料:ⅰ.含银废催化剂成分:主要含 Ag、α- Al2O3 及少量 MgO 、SiO2 、K2O 、Fe2O3 等 ⅱ .α- Al2O3 为载体,且不溶于硝酸。
(1) 预处理
过程Ⅰ中,为提高银的浸取速率采取的措施有 ,
银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 分离除杂
① 过程Ⅱ中,检验沉淀表面的 Fe3+ 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
② 过程Ⅲ中,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沉淀溶解的原因 。
③ 过程Ⅳ中,N2H4 •H2O 被氧化为 N2,同时获得粗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 回收率测定
采用如下方法测定粗银中银的回收率: 取 m g 粗银样品用硝酸溶解,以铁铵矾 (NH4Fe(SO4)2 •12H2O) 为指示剂,用 c mol/L 的 KSCN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
v mL。
已知:ⅰ. Ag+ + SCN- AgSCN ↓ (白色) K = 1012
Fe3+ + SCN- FeSCN2+ (红色) K = 102.3
ⅱ. Fe3+开始沉淀的 pH 为 1.5 ,完全沉淀的 pH 为 2.8
ⅲ. AgSCN 可溶于浓硝酸
① 判断已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
② 为保证获取数据准确性,滴定时溶液 c(H+)一般控制在 0.1~1 mol/L 之间, 可能原因 是 。
③ 该工艺获得粗品中银的回收率是 (用字母表示)。
(4) 精炼
过程Ⅴ利用电解法制备超细银粉的示意图如右图,
Ag2 SO4-H2 SO4 电解液中添加 Ti3+/Ti4+ ,解决高电流密度
下阴极发生析氢反应的问题,并实现 Ti3+/Ti4+循环利用。
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阴极区附近生成超细银粉的原因是
。
19 . (14 分) 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 Fe2+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 2 mL 0.1 mol ·L-1 FeSO4 溶液中滴几滴 0.1 mol ·L-1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 再滴加几滴 3% H2O2 溶液(用 H2 SO4 酸化至 pH=1),溶液颜色变红。
(1) 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分析 Fe2+ 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 性。
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 Fe2+ 与 SCN-可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为证实该性质,利 用 FeCO3 进行如下实验。
(2) FeCO3 的制备: 用过量 NH4HCO3 溶液与 FeSO4 溶液反应得 FeCO3 ,写出该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
【实验Ⅱ】验证 Fe2+ 与 SCN-发生反应
(3) 通过实验 b 排除了 的干扰。
(4) 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实验 a 和 b 最终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是 。 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 Fe2+可与 SCN-反应。
【实验Ⅲ】
(5) 上述实验中, d 为 c 的对照实验。
①X 为 。
②实验能够证实 Fe2+可与 SCN-反应, 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6) 实验Ⅲ中若未加适量水稀释,则无法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推测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 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 降低 c(Fe3+) , 。
北京一零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统练七参考答案
高三化学 2022年12月20日
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B
C
B
C
C
D
B
C
C
C
B
C
B
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未标出分值的均为“1分”
15(10分)(1)ls1 22s22p4 (2)四面体
(3)①c ②a.极性 b.O—H…O N—H…O (2分)
(4) (2分) (5)8 4
16(11分)(1)醛基
(2)HOOC—CH2—COOH+2C2H5OHC2H5OOC—CH2—COOC2H5+2H2O(2分)
(3)HCHO
(4)+2H2O (2分)
(5)
(6)氧化
(7)
(2分)
17.(9分)(1)①Cl2+H2OHCl + HClO
②阴极反应:,K+穿过阳离子膜进入阴极室形成(2分)
(2)①KCl ②ⅰ.O2 ⅱ.13 (2分)
ⅲ.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品红溶液,品红褪色;KI溶液,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2分)
18. (14分)
(1)① 磨碎、加热
② 3Ag + NO3- + 4H+ = 3Ag+ + NO↑ + 2H2O
(2)① 取适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Fe3+ 已被洗涤干净。 c
② AgCl(s) ⇌ Ag+(aq) +Cl-(aq), 加入氨水与Ag+结合生成[Ag(NH3)2+],c(Ag+)浓度减小,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2分)
③ 4[Ag(NH3)2]+ + N2H4·H2O + 3H2O = 4Ag + N2↑ + 4NH4+ + 4NH3·H2O (2分)
(3)① 当滴入最后半滴KSCN标准液,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② c(H+)不低于0.1mol/L是为了抑制Fe3+ 水解,防止对滴定终点颜色判定产生干扰; c(H+)不高于1mol/L避免AgSCN溶解造成的标准液消耗过多引起的实验误差。(2分)
③ 0.108cV/m 或10.8cVm% (2分)
(4)阳极:Ag - e- = Ag+,生成的Ag+与电解质溶液中的SO42-结合生成微溶物Ag2SO4,使得电解质溶液中c(Ag+)并不高,且存在Ag2SO4(s) ⇌ 2Ag+(aq) +SO42-(aq)。阴极:Ti4+ + e- =Ti3+,生成的Ti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阴极区附近发生反应Ti3+ + Ag+ = Ag + Ti4+,c(Ag+)降低,促进Ag2SO4溶解,缓慢释放的Ag+ 被还原得到超细银粉。 (2分)
19.(14分,每空2分)
(1)还原
(2)2HC+Fe2+ FeCO3↓+H2O+CO2↑ (2分)
(3)FeCO3在水中溶解产生的Fe2+
(4)FeCO3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FeCO3(s) Fe2+(aq)+C(aq)。实验a中SCN- 与Fe2+发生反应,促进FeCO3沉淀溶解,使a的最终溶液中c[Fe(SCN)3]更大
(5)①1 mL H2O
②d中溶液红色比c中深
(6)使的值减小,有利于Fe2+与SCN-生成配合物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统练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统练六化学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统练7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统练7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统练7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统练7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