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精品ppt课件
展开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介绍测量的概念,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并通过操作活动,练习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测量,也是物理学研究和学习中最重要的测量。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习其他物理量测量的基础。 在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都是按照先确定单位作为比较的标准,然后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再介绍常见的测量工具,最后通过活动练习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这符合物理学中对物理量进行定量测量的过程:先根据要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然后根据这个标准制造(或选择)测量工具,再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个程序不仅适用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而且适用于其他物理量的测量。认识到这些,对学生学习其他物理量单位的确定、测量工具的原理、制作和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长度测量中,还简单介绍了测量的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可能遇到过,但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而教材中则是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测量的操作技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3.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4.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过程与方法】 1.领会测量的实质是定量比较,知道要测量一个物理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量作为单位。 2.经历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进行测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周围生活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 理解测量是一种以一定的标准量(单位)为依据的定量比较。由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不完全一致,如何规范地观察和使用刻度尺,也会成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启发诱导、活动体验。 教具、学具 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手表、机械停表等。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现在老师利用停表给出一段时间,请同学们估测一下这段时间有多长。 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就需要用仪器进行测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讲授新课 一、测量单位 1.测量的意义: 观察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两条紫色的横线变弯了吗?两条橙色的竖线哪一段长?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甲 乙 【师生总结】 两条紫色的横线没有变弯;两条橙色的竖线一样长;凭感觉是不可靠的,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进行测量。 2.测量单位: 【提出问题】 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 【教师总结】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 【提出问题】 我们用什么作为比较某个物理量的标准呢? 【教师总结】 (1)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3)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 km= m 1 m=10 dm= cm= mm= μm= nm。 时间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秒之外,还有比秒大和比秒小的其他单位:时(h)、分 (min)、毫秒(ms)、微秒(μs)等。 1 h=60 min 1 min=60 s 1 s= ms 1 s= μs 二、测量活动 1.长度测量工具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长度测量工具? 【学生总结】 刻度尺、三角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测量工具 【教师点拨】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牛刀小试】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 cm)和游标卡尺(分度值0.1 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3.实验探究: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和分度值。 本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_____。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上述三种摆放方法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当眼睛处在、、中的哪一个位置进行读数是正确的? (4)读数: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请你读出甲图和乙图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甲乙两物体的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甲 乙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探究】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单位 1.测量的意义: 凭感觉是不可靠的,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进行测量。 2.测量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2)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 km= m 1 m=10 dm= cm= mm= μm= nm 二、测量活动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测量工具。 3.实验探究: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读数: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
|
| |||||||||||||||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第1课时pptx、231速度教案docx、231速度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pptx、222时间的测量教案docx、222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RJ中学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2节内能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RJ中学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详案docx、第2节内能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