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
【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训练,文件包含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中考古诗文阅读真题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中考古诗文阅读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真题一、阅读(一)(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答案】1.示例:举目四望,山林间到处是一片秋色,远处的山野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二)(2022·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4.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画面内容表现状态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动态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②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答案】3.C 4.①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 ②静态 (三)(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6.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5.示例: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6.①《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村托国家残破。②“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草刚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四)(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8.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答案】7.拟人 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 8.B(五)(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答案】(1)D(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四)(2020·甘肃天水·中考真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11.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答案】10.B 11.示例①: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示例②: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12.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五)(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14.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答案】13.D 14.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六)(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1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答案】15.长势繁茂 16.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七)(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诗歌阅读【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甲诗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析甲、乙两诗尾联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的不同。【答案】(1)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2)甲诗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乙诗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八)(2020·贵州遵义·中考真题)古诗阅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答案】17.‘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18.D二、课内阅读(一)(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D.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1.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答案】19.C 20.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1.水流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二)(2020·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许可C.互相轩邈 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猛浪若奔 若士必怒C.蝉则千转不穷 入则无法家拂士D.鸢飞戾天者 宜多应者24.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答案】22.B 23.D 24.B三、对比阅读(一)(201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②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③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拏: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白气弥漫的样子。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25.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2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27.翻译下列句子。(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8.填空和简答。(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答案】25.(1)向高处伸展 (2)看到 (3)全 (4)到,等到 26.A 27.(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8.(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示例:湖山夜雪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二)(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29.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3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3)狱讼充斥 狱:(4)撷园蔬 撷: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3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33.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答案】29.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30.(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狱:诉讼事件(案件);(4)撷:采摘(摘取)。 31.(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32.(1)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2)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33.(1)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2)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冲刺,文件包含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文言文阅读课内刺冲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文言文阅读课内刺冲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文言文知识梳理解析版,文件包含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期末字词复习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期末字词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文言实词,文件包含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文言实词原卷版docx、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文言实词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