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优质课课件ppt
展开议题:学习娱乐如何把握适度原则?
提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如果遵循了这条原则,就能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从而就很可能恰到好处,把许多事情做好。
材料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的一份报告指出,父母不让小孩看电视也许是个“错误”,因为调查发现,每天看两个小时电视的学龄前儿童比不看电视的小孩学业表现更为突出。报告称,年龄在两岁至三岁间的孩子,如果每天看两个小时的电视,那么他们在阅读、算术和词汇上的得分比不看电视的孩子高出10%,因为看电视可以让小孩子增长见闻,学习各种良好的社交和学习技巧,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电视的这种优势会逐渐减弱。对于那些年龄超过4岁的孩子,看电视就不会再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这些大孩子们如果每周看电视超过16个小时,那么他们的学习表现会不如不看电视的同龄人。 在学习、看电视关系中如何把握适度原则?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相关链接】:“水的三态变化”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 ℃或100 ℃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
【示例】:发射人造卫星时,发射的速度应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介于两者之间。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会掉下来;若大于或等于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会变成绕太阳转的行星。
(1)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3)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1)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例】: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
【例】:《墨子》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例如,遇到盗贼不得已时,可以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断指保命,舍财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祸。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1)含义 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现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相关链接】:折中主义
(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3.遵循适度原则
1.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具有巨大创造力的民族,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诸多原创杰作甚至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原创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创造者的生命沉潜,是“十年磨一剑”。这表明( )①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变②量变对事物的发展比质变更为重要③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循环往复的④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B.质变就是发展 C.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3.下列对适度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适度原则就是要坚持折中主义B.适当就是幅度“得当”和“失当”C.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D.思维遵循适度原则,要求我们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提示:(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一是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的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本义是说,建筑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1)请用逻辑与思维有关知识,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些形式?
提示:(1)①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③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在学习生活中,就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决定多少、快慢,遵循适度原则。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如果遵循了适度原则,就能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量力而行”,从而就很可能恰到好处,把许多事情做好。我们做监督工作尤其要遵循适度原则,如果不遵循这条原则,就会批评过火、打击过分、整治过重或软弱无能、隔靴搔痒,从而很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或无足轻重。我们遵循适度原则应当重点把握量和质、多和少、快和慢等之间的矛盾关系。(1)什么是质、量、度?(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把握多少、快慢的度?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把握适度原则完美版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对于科技的态度,限制发展,适度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把握适度原则精品课件ppt</a>,共17页。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把握适度原则完美版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对于科技的态度,限制发展,适度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